华东师范大学考研科目(华东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考研参考书推荐) )

华东师范大学考研科目(2023华东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考研参考书推荐)

1.考研择校、定专业

今天,学历无忧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华东师范大学考研科目(华东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考研参考书推荐) ),希望能够帮助到广大考生,一起来了解下吧!

华东师范大学考研科目(华东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考研参考书推荐) )

在择校的时候,从学校、专业排名以及个人情况三个方面考量。我的本科是211,读研一般都会选择优于本科学校的目标院校,出于个人对于地理学的喜爱,选择了地理学相关专业。首先在最近的学科评估中,筛选出地理学排名较为靠前的几所985、211大学,比如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考虑到个人未来就业、生活的城市大概率为江浙沪,所以我选择了离家较近的华东师范大学。地理学有关的专业也有很多,比如人地理学、自然地理学、地图学、遥感与GIS等等,跨专业的同学一定要考虑自己本科所学的专业,比如本科计算机,就比较建议选择遥感与GIS,本科环境科学就建议选择自然地理学。跨专业不建议跨得太大,否则复试中就会比较吃亏。

2.华东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考研情况分析

一定要关注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s://yjszs.ecnu.edu.cn/。里面有非常详细的考研相关信息。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和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都有自然地理学专业,且初试的科目一样,以下是近三年地理科学学院(地科院)和河口岸科学研究院(河口所)的报录比。

今天,学历无忧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华东师范大学考研科目(华东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考研参考书推荐) ),希望能够帮助到广大考生,一起来了解下吧!

2022年地科院的自然地理学复试线是338,比2021年明显上涨,且录取名额减少到12个。2023年拟定共录取33人,推免上限为23人,与2021年放出的名额差不多,但是近两年报名人数增加,分数线也提高了不少,所以想要求稳,初试成绩至少考到350-360,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并且初试成绩在最终成绩中占比达到70%,所以需要好好准备初试。

3.考研初试复习

初试考四门,分别是101思想政治,201英语(一),602高等数学(B),813自然地理学。政治和英语都是统一命题,单科划线也是划国家线。数学是自主命题,考试范围包括高等数学(函数、极限、连续、一元函数微积分、多元函数微积分、无穷级数、常微分方程)和线性代数(行列式、矩阵、向量、线性方程组、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813自然地理学包括地球运动、自然地理系统、地球圈层及相互作用、板块构造理论、大气环流(季风)、洋流、自然界水循环、地域分异、自然区划、自然地理与生态环境。自命题的数学难度近两年有所增加,建议使用数学一的相关资料进行复习,知识点涵盖比较全面。专业课复习使用的参考书为《自然地理学》伍光和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现代自然地理学(第2版)》王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建议自己看完书之后根据知识点,整理好两本书的内容,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数学基础不好的一定要早点开始,高等数学部分可以先看汤家凤的基础课,每节课后练习最基础的题目,配合1800的基础部分学习,把每道题对应的方法弄明白。大概花两三个月(7月之前)把所有的知识点过一遍,理清基本概念。7月开始线性代数的学习,建议选择李永乐的课程,线性代数的内容比较少,大概花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学完知识点,以练习基础题为主。第二遍高数复习建议使用武忠祥的复习全书,如果基础比较薄弱的建议8月到10月甚至11月都可以反复学习复习全书,基础扎实的同学可以直接学习复习全书。这个阶段除了复习知识点,还要自己整理好做题方法,熟记公式,配合强化课程,重新做两遍之前的1800基础题和复习全书上的配套练习,做题以基础题和常规题为主就可以了。11月到考前,以真题练习为主,也可以练习一些数学一的考题。

英语学习分为两块,背单词和做真题。单词每天都要背,坚持到考前一天。我的英语基础比较好,从一开始就是做真题,每天大概做两篇阅读,一篇完型或者两篇阅读,一篇翻译,做完总结解题思路。考前真题大概做三遍。每天也可以阅读一些期刊上的英。如果本身基础比较薄弱,那就需要花更多的时间背单词,学习好基本的语法知识,尤其是各种从句,否则在做阅读的过程中会感到很吃力。从9月开始,可以每天练习翻译5句长难句,基础薄弱的同学长难句练习从7月开始。作在11月左右开始就可以了,熟练背诵8-10篇不同主题的真题范,然后自己写两篇作模板,考前可以练习三五篇模拟题。

政治学习8月开始即可,前期做1000题,上完每一节对应的课程就开始做题,错题刷两三遍即可。后期以背诵肖四、肖八为主,有时间也可以参考腿姐等老师总结的重难点。

专业课学习我是7月份开始看书,在7、8月整理完成了知识点框架,从9月开始背诵知识点,大概10月背完第一遍,第一遍各种细小的知识点都要背到。第二遍结合真题挑重难点和自己不熟悉的再背,12月需要自己总结答题思路

我复习的时候,会制定一些学习计划,不需要太在乎每天的学习时长,完成每天的任务比较重要,对于一周任务、一月任务一定要逼迫自己完成。学习的时候也要注意一边学习一边复习,比如数学学习了一周,在周末可以自己把这一周做的错题拿出来做一遍,也可以给自己设置一些奖励条件,劳逸结合。

4.考研复试准备

近两年的复试都是在线上进行的,分为英语和专业两部分。英语要自己准备好自我介绍,自我介绍中包括自我的基本情况、科研经历、性格、未来读研规划、压力测试。老师不会直接要求自我介绍,但是会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提问。复试准备建议看一下研招网上的专业研究方向和学院老师的研究方向,2023年有城市环境过程、流域资源与水环境、水-土地过程模拟、灾害过程与风险分析、生物与生态地理学、土壤地理与土壤环境、水地理学、环境地理学这几个研究方向,这些研究方向的英怎么说一定要准备,专业问题要把自己会的多讲一些,就算不会也要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如果还来得及,可以参加一些比赛、科研项目,多讲一些自己的科研经历会非常加分。

最后,考研最重要的一点是认准目标,坚定地朝着目标努力,考研过程中焦虑难免会产生,调整好心情,坚持到最后就可以了!

(本章来源新祥旭考研原创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考研的目的(考研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今天,学历无忧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华东师范大学考研科目(华东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考研参考书推荐) ),希望能够帮助到广大考生,一起来了解下吧!

2022年已过一半有余,这是正值考研暑期复习的关键时刻,希望各位没有受到疫情的影响,努力复习,都能上岸。我是2022届应届毕业生,双非院校,普通高校应届生,研究生3年生涯已经结束,自己看待实物的眼光也有所不同,总想用什么特别的方法记录下来,也特别希望和各位师弟师妹分享一下我上研究生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大家能从中得到一点启发。

要和大家首先分享的就是为什么要考研?根据我自己身边的同学的经历,大致分为了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热爱自己的专业,想要进行深造

在我没有上研究生之前我感觉大部分的同学都是这个目的,喜欢自己的专业,想要学的更多,会的更多,可能以后还会再去读博,或者出国深造等等。但是在我上研究生期间这个目的的同学可能占到40%~50%,也就是一半左右,这部分同学应届生也相对更多,当然这部分同学在我的交流之中大部分同学学的是理科或者工科专业,上的也是学硕,这些专业也更适合上研上博,当然,可能更加偏基础学科的同学上研究生可能还不够,上了博士之后能更好的发挥这些学科的作用。


第二,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辞职之后继续读研

有这个目的的同学的人数这几年突飞猛进,尤其是在疫情之后。笔者也是这个目的,笔者是2017年开始正式工作,工作了之后感觉这份工作确实不尽如意,因此萌生了上研的想法。这类目的的同学可能跟笔者的经历相类似,笔者身边的同学有很多都是这个目的,当然这部分同学更多都是跨专业或者有想法考取专硕的同学,说的更通俗一点上研究生就是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更需要注意的是这部分同学上研究生的目的也是为了应届生的身份,这个身份考公更加有力,而且很多政府工作都需要一个应届生身份,这部分的同学大概占到20%~30%。


第三,没有找到自己心仪工作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这部分同学可能在大四找工作的时候没有找到自己满意或者心仪的工作,来考取研究生进行一个过渡,这类同学可能占到10%~15%,确实就笔者而言今年毕业找工作的形势确实不容乐观,这类同学的想法就是宁缺毋滥,既然找不到自己喜欢的工作,那还不如继续读研,等读完研找工作的竞争压力也相对较小,对应届生这种考试能力往往相对更强,也更容易考上研究生。

第四,随波逐流,看别人考研自己也考

这类同学往往对自己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规划,还在工作与考研之间徘徊,这类同学往往考研也更容易放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陪考。

笔者认为:在想清楚考研的目的之前必须要结合自己的专业对自己的以后的人生有清晰的规划,自己以后想要做一个技术性人才还是一个科研学者做出一个选择,当然你也可以自己去创业,你也可以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等等,看自己想要做的工作或者喜欢做的事情到底需不需要上研,不然只会白白的浪费时间。其次要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自己到底适不适合上研究生,不然等到上了研究生之后在后悔那只能是骑虎难下。如果你对考试特别的拿手那笔者更建议你去考证,上了研反而会限制你的长处。最后,自己是否能面对考研过程中的孤独,焦虑,紧张等等的负面情绪,一定要对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做一个评估,不要为了上研究生把自己弄得精神崩溃,那就得不偿失了。

最后,祝愿各位同学能心想事成,既然决定了考研的同学也能持之以恒,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进行讨论。



以上就是学历无忧网整理的华东师范大学考研科目(华东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考研参考书推荐) )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在职研究生相关信息,敬请查阅学历无忧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专题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