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的目的(考研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今天,学历无忧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考研的目的(考研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希望能够帮助到广大考生,一起来了解下吧!
2022年已过一半有余,这是正值考研暑期复习的关键时刻,希望各位没有受到疫情的影响,努力复习,都能上岸。我是2022届应届毕业生,双非院校,普通高校应届生,研究生3年生涯已经结束,自己看待实物的眼光也有所不同,总想用什么特别的方法记录下来,也特别希望和各位师弟师妹分享一下我上研究生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大家能从中得到一点启发。
要和大家首先分享的就是为什么要考研?根据我自己身边的同学的经历,大致分为了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热爱自己的专业,想要进行深造
在我没有上研究生之前我感觉大部分的同学都是这个目的,喜欢自己的专业,想要学的更多,会的更多,可能以后还会再去读博,或者出国深造等等。但是在我上研究生期间这个目的的同学可能占到40%~50%,也就是一半左右,这部分同学应届生也相对更多,当然这部分同学在我的交流之中大部分同学学的是理科或者工科专业,上的也是学硕,这些专业也更适合上研上博,当然,可能更加偏基础学科的同学上研究生可能还不够,上了博士之后能更好的发挥这些学科的作用。
第二,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辞职之后继续读研
有这个目的的同学的人数这几年突飞猛进,尤其是在疫情之后。笔者也是这个目的,笔者是2017年开始正式工作,工作了之后感觉这份工作确实不尽如意,因此萌生了上研的想法。这类目的的同学可能跟笔者的经历相类似,笔者身边的同学有很多都是这个目的,当然这部分同学更多都是跨专业或者有想法考取专硕的同学,说的更通俗一点上研究生就是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更需要注意的是这部分同学上研究生的目的也是为了应届生的身份,这个身份考公更加有力,而且很多政府工作都需要一个应届生身份,这部分的同学大概占到20%~30%。
第三,没有找到自己心仪工作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这部分同学可能在大四找工作的时候没有找到自己满意或者心仪的工作,来考取研究生进行一个过渡,这类同学可能占到10%~15%,确实就笔者而言今年毕业找工作的形势确实不容乐观,这类同学的想法就是宁缺毋滥,既然找不到自己喜欢的工作,那还不如继续读研,等读完研找工作的竞争压力也相对较小,对应届生这种考试能力往往相对更强,也更容易考上研究生。
第四,随波逐流,看别人考研自己也考
这类同学往往对自己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规划,还在工作与考研之间徘徊,这类同学往往考研也更容易放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陪考。
笔者认为:在想清楚考研的目的之前必须要结合自己的专业对自己的以后的人生有清晰的规划,自己以后想要做一个技术性人才还是一个科研学者做出一个选择,当然你也可以自己去创业,你也可以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等等,看自己想要做的工作或者喜欢做的事情到底需不需要上研,不然只会白白的浪费时间。其次要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自己到底适不适合上研究生,不然等到上了研究生之后在后悔那只能是骑虎难下。如果你对考试特别的拿手那笔者更建议你去考证,上了研反而会限制你的长处。最后,自己是否能面对考研过程中的孤独,焦虑,紧张等等的负面情绪,一定要对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做一个评估,不要为了上研究生把自己弄得精神崩溃,那就得不偿失了。
最后,祝愿各位同学能心想事成,既然决定了考研的同学也能持之以恒,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进行讨论。
考研怎么选择学校(考研该怎么选学校?)
今天,学历无忧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考研的目的(考研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希望能够帮助到广大考生,一起来了解下吧!
读者提问:我是大三的女生,最近因为考研的事情很痛苦。
我是三流大学的,想去一座双非院校,毕竟只有一次机会,二战太不孝顺啦,我父母很体贴,但是我爸说“我养你”的时候,我真的哭了。
现在没办法获取院校信息,目标院校离我太远了,最近又全部是满课,没法自己过去。
我特别想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但是我专业是语言方面的,没有高数基础,又是跨考,一点优势都没有。
他们推荐我去应用心理(专硕),我想不错呀,结果一查,上海师范录取比例20:1,看起来比211还难考。
本来想考这个学校给自己一个机会的,结果老师说我的本科院校在他们那里风评不好,其他的就是深圳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辽师等,竞争都很激烈。
我是苏州人,远的地方父母不让去,他们觉得太远了,女孩子不好,现在我回苏州有7小时,他们就已经很想念了。
然后我想,要不以后当学校的心理老师吧?
结果一查,由于专业太偏僻,什么相关信息都没有,每天都会花费很多时间用于网络搜索,好焦虑,找不到合适学校、找不到学校信息、没有认识的人在那里。
我每周都在约辅导员,她每次都答应,然后到时间了这个有事那个有事你等会儿你别来了我没空了。
我在苏州的学校,没有老师会爽约,他们都对学生很重视。万分无奈下,想问问过来人,希望这位性感女青年能帮帮我。
将军答:
你的提问里充斥着一个句式:“XXX很好,但是……”,你用无数个“但是”不停地在否定自己,也在逃避现实。
世间所有的事其实都符合你的句式,事情都有“但是”,也就是都有不那么美满、不那么容易之处。
如果凡事只看“但是”,那就什么都不用做了,因为“生活很好,但是我们都会死的”。
我也来个“但是”吧,你说的困难都是存在的,但是其实都能解决。
录取比例20:1并不低了,记得当年我考试的时候,录取比例好像大概在80:1,如果1:1录取,那还考个什么劲儿。
考研不是过独木桥,绝大多数人就是分母,这是一个考研人应该有的觉悟。
而至于你找不到院校专业信息,我表示存疑,我12年前考的研,网上信息都不算少,互联网如此发达,12年后怎么会有找不到信息这一说。
就算网络上没有,电话总有的,打过去问,真问不到就去当地院校找导师、找师姐,你说课多,那就请假去。
还是那句话,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有不肯付出的代价。
关于高数基础薄弱,那就多花点时间复习,我们班当年有不少纯文科背景、并且本科院校平平的同学,也有你提到的来自“风评不好”的院校。
大家都是从千军万马中冲出来的,考研这个事算是相对公平的,有实力你就能上。
至于找不到辅导员,也很简单,“堵门口”吧,总有个见面的机会,再忙也会跟你说上几句话的。
因为“你们学校风评不好”就打消考这个学校的念头了,因为父母不让去远的地方就不考虑那些院校了,我觉得你好像没准备好考研。
任何一点微弱的阻碍,都能成为强有力的理由,那你到底准备为考研付出什么呢?
你四处寻找信息,到底是为了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还是为了逃避现实不努力备考呢?
我要说最后一句伤人的话了,确定考取院校,不是在报名前做的事,这种调研和准备暑假就可以完成了。
以上这些,可能我说的有点严苛了,但看你像无头苍蝇一样乱转,觉得你需要当头棒喝,你现在的问题不是找不到信息,而是有很强烈的畏难情绪,以及行动力弱。
我自己就是心理学专业出身,所以给一些具体建议供你参考,但很可能有些过时,最后决定在你自己:
1.你提到的几所院校考取难度应该不相上下,所以还是选一个你想去的城市。
离家远近暂不用考虑,毕竟也就2、3年时间,毕业后还可以回家乡,上海和深圳都是一线城市,获取资讯以及接触社会的机会更多,就比如找实习,一线城市可能性更大;
2.关于考研的具体方向,这几年应用心理学确实非常火,考试难度相对低,所以大家蜂拥而至,录取率看起来就更低了,最后选什么,取决于你未来要做什么,
如果认准了心理学这条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更适合钻研(去学校工作更有优势),应用心理学的专硕相对而言含金量低一些,很多人只是为了拿文凭;
3.考研不是只有一次机会,不必贴标签就是“二战”不孝顺。
如果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多花一年时间也不算什么,都值得,以及我就是“二战”上岸,我感谢多花了一年时间,基础知识非常扎实,还考了公费研究生,省了好几万块!
最后的最后,不要对心理学专业的就业前景抱有幻想,最适合学这个专业的人,都是那些热爱心理学,且不太会用世俗标准来要求自己的人。
祝福你能得其所愿,努力,就是最好的投名状。#努力生活,如你所愿#
以上就是学历无忧网整理的考研的目的(考研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在职研究生相关信息,敬请查阅学历无忧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