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美学专业考研经验分享?
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简称“北大”,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
双一流
”、“
211工程
”、“
985工程
”,入选“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
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为
九校联盟
、松联盟、大学校长联谊会、京港大学联盟、全球大学高研院联盟、亚洲大学联盟、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研究型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全球大学校长论坛、21世纪学术联盟、东亚四大学论坛、公立大学论坛、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成员。

首先谈谈考研动因。报考北大美学是我统筹权衡各方因素后作出的决定。生活于我是一场接一场的冒险,无论从哪方面来说,我认为,北京与北大是我下一段人生探索的最佳背景,Top学府的教育资源,全国最丰富的文化资源,遍地的实践机会等等源源不断地向我释放着吸引力。而美学作为连接文学、艺术与哲学的交叉学科,既契合我个人的研究兴趣,其模糊的学科边界也给了我学术探索的充分自由。然而,我又常常反思这些理由是否足以说服自己。坦白说,贯穿整个考研过程,我心底最深处的担忧不是如何获得高分,而是选择会带来怎样的后果,我该如何行动以及如何承受。在我看来,考高分主要是一项“技术活”,而人生道路的选择则是更为根本和基础的问题,挥之不去的隐忧常常从生活的缝隙趁虚而入,令人心神不宁。人可以在头脑中暂且悬置判断,但是,时间只会一天天的流逝,催迫你迈出脚步。
我想无论做什么,先想清楚目的,再考虑手段,才会顺理成章。然而,时代与历史的种种不确定、人在具体处境下所受的种种限制,又会给“目的”蒙上重重面纱,那么我想,比起望不到的朦胧的远方,在近处插一只旗,告诉自己:我要先到达这里,这总归容易得多吧。
何为美?这是美学这门学科所研究的基本问题。每位哲学家对这个问题都有着自己的看法。这也并非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通过它可以辐射世界的本源性问题的讨论。从古到今,从西方到东方,对“美”的解释是复杂的。如古希腊的柏拉图说:美是理念;中世纪的圣奥古斯丁说:美是上帝无尚的荣耀与光辉; 俄国 的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是生活;中国古代的道家认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而一本 《美学原理》 则告诉我们美在审美关系当中才能存在,它既离不开审美主体,又有赖于审美客体。美是精神领域抽象物的再现,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
文学中的“美学”主要指对文学艺术进行的哲学思考,其思辨性最强,关照范围最广。
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简称“北大”,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入选“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为九校联盟 、松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京港大学联盟、全球大学高研院联盟、亚洲大学联盟、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全球大学校长论坛、21世纪学术联盟、东亚四大学论坛、国际公立大学论坛、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成员。
北京大学创立于1898年 维新变法 之际,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现代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创办之初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于1912年改为现名。1937年迁至长沙,与国立清华大学和 私立南开大学 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更名为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1946年返回北平。1952年成为以文理基础学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并自北京沙滩等地迁至现址。2000年与原 北京医科大学 合并,组建为新的北京大学。
先介绍一下自己的基本情况。对于很多跨考的同学来说,我有两点比较占优势,一,本科毕业某985哲学;二,选过两位毕业于北大美学的老师的课程。专业背景给了我冒险的信心,然而, 一战 的失利一度使我颇为心灰意冷,所谓的“优势”反倒让我感到倍加羞愧。直到现在我都觉得,那些决意跨考的同学,无论结果成功或是失败,都是勇士。
一战360,排名第4; 二战 372,排名第2;一战英一81,二战西美125。以上是我的基本水平和优势所在。一战后很多人替我惋惜,情形确实很戏剧化。因为第一次考研缺乏心态与知识的准备,自己又是缺乏计划性的整理资料狂魔,考前十几天望着好不容易整理好的厚厚一摞资料,心想这怎么可能背得完,每天处在后悔没留足背书时间的恐慌中,一边绝望一边强迫自己背书。。。于是自暴自弃,感恩当时TT小姐姐还特别敲打了我。
结果我怀着弃考的心上了考场,把能写的写了,就当到此一游,最后想着来年再战,潇洒果断放弃了几十分的西美题目(提前半小时出了考场)。。。结果出来也把我吓了一跳,公共课运气爆棚150,本以为答得稀烂的会不过线的专业课都100+,TT姐姐又批评了我求生欲不够强。。。过了院线,但因与第3名差3分无缘复试。
写到这里,只想对大家血泪痛诉:求生欲一定要强!!!考研改卷或许是有些弹性空间的,退一步说,文科本就没有标准答案,只要尽可能运用所学,展示思路,就有希望,再不济,起码要想想对得起自己几个月的付出嘛。在此温馨提示:道路千万条,求生第一条,答题不规范,亲人两行泪。我的另一点感悟是,前期复习得越充分,就为后期留足了崩溃与调整的时间,即便状态再差,但只要底子还在,坚持考完,结果或有惊喜。
那么二战,分数也没有多高(公共课少了15分),能上岸大概是因为其他考生没发挥好吧。。。虽然根据前辈们的说法,考研作为门槛,与真正的研究相去甚远,但为了稳拿入场券,诚心建议能考多高考多高,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四百分是否会出现在你身边,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总比系于他人更让人心安。
复试过程中老师们主要问我武大美学和北大美学的对比,英语问题是简述毕业论文某个问题,其实只要熟悉了自己毕业论文的英文摘要就OK,但无足无措的我愣是支支吾吾答不上来,请求老师换一个问题…于是换成research proposal…现场的摄像机永远地记录下了这尬出宇宙的一幕,我相信这也是造成我复试低分的主要原因,请大家以此为戒,认真准备。其他的参照前辈们的经验帖来准备就不会有大问题。听说提前联系导师并不会有好下场,大家光明磊落拼实力吧!
接下来我谈的内容就是纯技术的初试啦。
(一)公共课
1.
政治。因为自己高中是文科生,政治就很佛地跟着肖秀荣全套,得分全凭天意,高分莫问我。心态上,这门课直白说就是个拿分的工具,将之工具化或许有助于削弱抵触心理(?),哈哈哈,十几年来对这套早就 左耳 进右耳出习惯了。
2.
英语。考研英语倒是值得花费时间认真学习的,对于切实提高英语能力,包括读研期间的学习均大有裨益。但妙的是,作为一门应试科目,考研英语的技巧性也很明显。只要熟悉词汇,掌握语法,加之精研真题,高分水到渠成。
我的81分数分布是完型8.5(10)、阅读新题型翻译50.5(60)、作文21.5(30),二战73其余得分部分大致相同,就是20分的大作文玄学地只拿了8.5分(…居然还自己觉得写得超好!但估计是太跳脱太抒情了,大家还是以稳妥为重2333)ps.单科复查一般在成绩出来十多天后,分数线出来之前,查小分可以作为来年再战的参考。
我复习的过程是:①单词,app(推荐扇贝or墨墨)②语法, 新东方 张满胜《英语语法新思维(高级)》(考 雅思 的舍友拿来复习语法都称赞)③真题及解析(我用的是华研外语,可自选)④道长《高分作文》(里面收录的几篇英语单科高分攻略特棒)。
我答题的顺序是(也是从④里学到的):①作文(约40min)②阅读(1h30min)③新题型(15min)④翻译(20min)⑤完型(15min)。大致分配如是,具体可微调。
总体复习时间安排因为太个人化,不具借鉴意义,略过不表。我已将我觉得很有用的复习攻略整理截图放到微博@我滴颠(搜索“考研英一北京地区81分浓缩攻略”即可),需要的小伙伴可以去看。
专业课
与 “技术中的技术”公共课相比,专业课才见真功夫。一战后,我决心来年在专业课上多下功夫。毕竟从分数构成来看,500(总分)=200(公共课)+300(专业课)。可以说谁掌握了专业课,谁就掌握了高分。
我学习美学的过程基本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前半句是前提,后半句是关键。一战的时候我把本科能接触到的美学课程都修了一遍,二战的时候又旁听了一些研究生美学课程,这些毫无疑问助益良多,建议备考的同学充分利用学校或者网上的课程资源,让自己浸淫在美学的氛围之中。不过,毕竟上考场的还是自己,最终靠的还是自己读书。总的来说,美学考研初试所要考察的内容就是哲学素养+美学基础。只要把这两点做好,就能拿到基本分。
先谈专业二西方哲学(西方美学)。在本科学习中,我西哲学得还行,毕业论文选择了做法国现象学,顺便把德国现象学也重新熟悉了一遍。专二由宁老师命题,特点是命题规范,重点突出,但是从18年考察的“胡塞尔生活世界论题”与前些年考察的中世纪美学可以看出,老师确实是个狠人。。。因此,复习除了主要围绕命题重点展开,以及要求对于古希腊、中世纪、近代、现代、后现代各个时期的美学都能展开专题论述之外,以对于老师专长的现象学(胡塞尔海德格尔梅洛庞蒂)和现代哲学(弗洛伊德伽达默尔德里达福柯……)有所掌握为佳。此外,通过分析近年真题可以看到,对于“诗与画”、“艺术与自然”等等美学范畴下的基本问题的讨论也要重视。
再谈专业一中国哲学(中国美学),中国哲学和美学对我来说是抢救的重点,我直到本科三年级才懵懵懂懂“入门”中哲,对于中国美学更是陌生。专一由王老师命题,结合近年真题可以看到,儒家、道家、佛学、理学是必考点,今年出的一道艺术史与美学考题也需要引起重视。虽然中美考得不高,但自己在第二年又增读了王博《庄子哲学》、朱良志《〈二十四诗品〉》、章启群《论魏晋自然观》,部分《中国美学通史》,于民《中国美学思想史》等等,还跟完了华科李耀南老师讲授的魏晋哲学课程,虽然有很多内容没有考察,但学有所获本身就能令人心满意足了。
无论是中美还是西美,我复习的思路大概是“通史――专题――整体”,先把哲学史美学史过两遍,再分专题(时代与人物)读书充实内容,最后形成自己的整体答题思路与风格。
关于答题方法,中美最佳方式无疑是原文+阐释,然而记忆力堪忧的请谨慎考虑(比如我今年中美答卷堪称大型原文默写车祸现场,引一句错一句的那种)。西美重视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和表述,以能体现哲学素养为佳,文不在长,在精。
专科考研考哲学好考的学校
专科考研考哲好考的学校是黑龙江大学。
黑龙江大学,作为一所双非院校,黑大哲学专业被评为B+,排11名,在清华和南开的后面,这样的排名足以说明黑大在哲学专业上的实力。
在众多专业中,马哲和中哲属于黑大的强势学科。近几年来,马哲招的人数最多,平均每年约25人左右;其次是中哲和外哲,在9-1人的区域间徘徊;再者是哲学、科哲、伦理学、文哲,约在4-6人;最后是宗教学和美学,约2-5人。
根据这几年的分数情况,马哲、中哲、外哲、科哲、美学、哲学的建议分数为350分,伦理学、宗教学、文哲的建议分数为360分以上。
汉语言文学专业想考研,考什么好?高分!
050101文艺学
0501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050103汉语言文字学
050104中国古典文献学
050105中国古代文学
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
050107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05010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顾名思义,包括语言和文学两个大的专业。按照教育部对学科门类的划分,它主要包括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文艺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8个二级学科,每个二级学科下面,又分若干个研究方向。当然,具体到每个学校,这8个二级学科不一定都会设置硕士点;研究方向的划分,不同院系也是根据自身的科研条件和师资力量来确立,可以说是“各自为政”。
050101 文艺学
专业简介:文艺学也叫文学学,是研究文学的性质、特点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给文学实践以指导的学科。文艺学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现象以及文学史等,当今的研究者还将视角转向了新兴的、颇具活力的文化研究方面。该专业与哲学联系紧密,理论性、思辨性较强。
研究方向:文学理论、文艺美学、文学批评、文化与诗学、西方文论、中西比较诗学、中国古典诗学、中国文学批评史等。
所学课程:文艺学的方法与体系、西方古典美学、西方现当代美学、中国古代美学史专题研究、文艺心理学、文艺学方法论、马列文论文艺思潮研究、形式美学、西方文学与文化理论、中国诗学研究、当代人类学美学、中国现代文学批评、文化研究、西马文论等。
参考书目:《文学理论教程(修订版)》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
《西方美学史(上、下)》朱光潜,人民文学出版社;
《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伍蠡甫、胡经之,北京大学出版社;
《美学》朱立元,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美学史大纲》叶朗,上海人民出版社。
《20世纪西方美学》周宪,高等教育出版社
就业前景:多进入文化机构、高等院校新闻媒体单位,从事文学评论、编辑、宣传策划等工作。
推荐院校: 山东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辽宁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
国家重点学科: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博士点单位: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吉林大学 暨南大学、江西师范大学、辽宁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清华大学 、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四川大学 苏州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扬州大学、云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山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报考热度:★★
文艺学专业由于理论性非常强,学科内容抽象,所以在文学类专业中报考热度一般。选择此专业的考生,大多是出于兴趣和爱好,因此报考人数虽然不多,却是精英云集。同时,由于各院校招生人数较少,录取比例通常在15%左右。
0501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专业简介: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以中国境内语言为研究重点,分析、归纳人类语言的发生学关系和内在规律。该学科可分为理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两大块,理论语言学倾向于理论研究,探讨特定语言的语音、词法、句法、语义、语用的共时结构和历史演变规律;应用语言学泛指语言学理论或方法运用在其他领域及学科而产生的应用**叉学科,如语料库语言学、法律语言学、教学语言学等,实用性更强。对外汉语在某些高校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研究方向: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及方言学、语言信息处理、语言测试、文化语言学、语音学、对外汉语教学等。
所学课程:汉语语言学史、语言学概论、语言变异研究、语言与文化、中国语言学史、语言统计学、汉语方言学、语义学、社会语言学、实验语音学、语法专题研究、修辞专题研究、语体学研究、文字音韵训诂学、对外汉语教学等。
参考书目:《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语法讲义》朱德熙,商务印书馆;
《语言学概论》高名凯、石安石,中华书局。
就业前景:多在高校、科研单位、对外汉语培训机构、新闻出版机构以及中学、国家机关从事教学、研究、培训等工作。
推荐院校: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广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等。
国家重点学科:北京大学、北京语言大学
博士点: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语言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 、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四川大学、苏州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山大学、中央民族大学
报考热度:★★★★
现在对外汉语教学人才缺口上百万,仍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各院校相继开设了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同时增加了对外汉语方向,报考热度由此可见一斑。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报考人数达到891人,创历年新高,录取比例一般低于10%。
050103汉语言文字学
专业简介:汉语言文字学为语言类的传统学科,分为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两个大方向。它包括传统的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以及现代汉字学、汉语语音学、语法学、语义学、语用学、修辞学等一系列学科,主要研究从上古到现代的汉语的口语系统与文字系统的演变规律、结构特征和现实状况。现代汉语侧重于研究现代普通话和方言,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联系紧密;古代汉语侧重研究古文字(甲骨文、金文、隶书等)、古音韵、训诂、词汇等,与历史文献学、考古学和古代文学关系密切。
研究方向:汉语方言、汉语史、汉语词汇学、现代汉语语法修辞、音韵文字训诂、中古汉语词汇语法、汉语语音学、汉语发展史、汉字信息处理、对外汉语教学等。
所学课程:古代汉语语法学、汉语语音史、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汉语修辞学、语言学理论、现代汉语语法学、中国语言学史、汉语史料学、方言专题研究、词汇学专题研究等。
参考书目:《基础语言学教程》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
《语言问题》赵元任,商务印书馆;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商务印书馆;
《修辞学发凡》陈望道,上海教育出版社;
《文字学概要》裘锡圭,商务印书馆;
《说文解字》许慎,中华书局。
就业前景:一般就职于高等院校、国家文化出版部门、中学、对外汉语培训机构等。
推荐院校: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
报考热度:★★★
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传统基础学科,其专业性质突出,名校名师众多,就业和深造的出路较好,研究生毕业进高校的可能性相对较大,历年来报考人数也十分稳定。
050104中国古典文献学
专业简介:中国古典文献学以整理和研究中国古代典籍、弘扬传统文化为宗旨。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中国古典文献学很“年轻”,仅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这个专业主要致力于中国古代典籍的研究与整理,如文学作品总集、历代作家别集的校点、笺注、辑佚、编著,作家、作品基本史料的整理研究,撰写作家传记、文学活动编年、作品系年以及写作本事、流派演变的记述与考证等。
研究方向: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文献、唐宋文学文献、元明清文学文献等。
所学课程:古籍校释学、古籍版本学、古籍整理实践、古代专书研究、中国目录学史、古典文献形态学、古籍考证学、古籍辨伪学、古籍辑佚学、古籍编纂学、古籍检索学等。
参考书目:《中国古文献学》孙钦善,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史纲要》翦伯赞,人民出版社;
《文献学》王欣夫,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游国恩,人民文学出版社;
《文献学概要》杜泽逊,中华书局。
就业前景:可以进入大学、科研机构、出版社、图书馆、文化产业等相关部门从事古典文献研究及教学工作。
推荐院校: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等。
报考热度:★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性强,研究内容较为冷僻,就业受到一定的限制。且一直以来招生人数不多,报考者大多是对这方面感兴趣的考生,其硕士点大多设在研究所,因此每年的报考人数相对较少。
050105中国古代文学
专业简介: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魅力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个专业以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文学体裁的演变、历代作家作品、文学流派、文学现象、典籍、文论、各个时期文学承前启后的关系等为研究对象,因而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古文功底和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熟悉某一段历史阶段的文学发展情况。
研究方向:先秦两汉文学、魏晋隋唐文学、宋元文学、明清及近代文学、分体文学史、古代文论等。
所学课程:校雠学、诗经研究、楚辞研究、史记研究、杜诗研究、先秦两汉文学史、六朝诗歌流变、唐代文学研究、宋代文学研究、元明清小说史、近代文学研究、近代学者治学方法、中国戏剧史、中国古代文学史料学、中国文学批评史等。
参考书目:《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古代汉语》王力,中华书局;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罗宗强、陈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就业前景:近年来兴起的“国学热”使中国古代文学专业重新焕发活力,此专业招生人数较多,毕业生多从事教学、文化宣传、学术科研、新闻出版采编等方面的工作。
推荐院校: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苏州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四川大学等。
国家重点学科: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西北师范大学
博士点:安徽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 、复旦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湖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吉林大学、暨南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清华大学 、曲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 、山西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上海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武汉大学、西北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扬州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山大学、中央民族大学
报考热度:★★★★
很多古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认为,选择这个专业是因为兴趣,而不是它的实用价值。事实上,从近几年的形势来看,对古代文学的兴趣似乎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取向。这使原本热度稳定的古代文学专业越来越火,2007年北京大学的录取比例高达3∶100。
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
专业简介: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注重学理研究与现实问题的紧密结合。它主要是对20世纪以来的文学理论与文学思潮予以重审,对现当代文学的历史发展、思潮流变、文学群体、作家作品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文学与乡土文化、启蒙文化、政治意识形态之间的联系,以开阔的视野,结合新兴的研究方法,将传统的文学研究置于不断加剧的“现代化”和“全球化”进程中来思考,以此来认识和回应当代社会巨变所带来的新的文学、文化问题。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为国家重点学科。
研究方向: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儿童文学、戏剧影视文学、科幻文学、民间文学、当代文化与文学研究、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思潮、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乡土文化等。
所学课程: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中国现代作家论、中国现代文学论争、现代台港文学史、现当代文学思潮史、文学经典导读、当代文学通论、当代各体文学专题等。
参考书目:《文学理论教程(修订版)》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高等教育出版社;
《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新中国文学史略》刘锡庆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
就业前景:一般就职于企业、高等院校、文化单位、新闻出版机构。
推荐院校: 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兰州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东北师范大学
国家重点学科:北京大学、南京大学
博士点: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语言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河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吉林大学 、兰州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清华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四川大学、苏州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山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报考热度:★★★★
由于现当代文学招生人数多,时代感强,知识涵盖时间段较短,便于入门和复习,成为众多跨考生的首选。加之本专业继续深造的空间广阔,该专业的报考人数一直居高不下,近两年的情况尤为突出,2007年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录取比例分别为6%、9%和7%,其热门程度由此可见。
050107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专业简介: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相关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系统知识,能在少数民族教育、文化部门和单位从事教学、科研、翻译、文学创作、新闻等工作的专门人才。该专业主要学习有关民族的语言、文献,了解相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情况,并接受从事专业工作所需业务能力的训练。该专业地域性较强,仅有少数高校开设。
研究方向: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少数民族文献研究、中国历代民族政策研究、中国少数民族关系史、中国少数民族族别史、藏族语言文学研究、维吾尔语研究与应用、文献翻译研究等。
所学课程: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概论、中国文学史、有关民族语言史、有关民族文学史、有关民族现代语言、汉语―民族语语法对比、有关民族历史等。
就业前景:主要就职于少数民族教育文化部门及相关单位。
推荐院校: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社科院、南开大学、四川大学、新疆大学、黑龙江大学、新疆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西藏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贵州民族学院、云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
报考热度:★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特色鲜明,兼具语言与文学两方面的专业性质。开设院校少且多在西部地区,由于语言的限制,报考者大多为本地或本民族考生。其学术研究专业性强,招生人数非常有限,因此其报考人数也相对较少。
05010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专业简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是一门复合型的学科。其研究立足于吸收传统世界文学研究的成果,打破固有的学科界限,把世界文学、欧美文学纳入全球整体格局中,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该专业要求考生具有较为扎实的中外文学功底和开阔的文化视野,具备良好的外语能力,能够熟练阅读外文文献。
研究方向:中外文学关系、比较文学与文论、世界华人文学研究、外国文学与翻译研究、比较文学理论、西方文学与中西比较文学、东方文学与东方比较文学、比较诗学、欧美文学、国外中国学等。
所学课程:比较文学原理、比较文学导论、西方文艺理论专题研究、中外文学关系研究、西方文学专题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与外国文学、中西比较诗学、中日文学研究、比较美学、比较文艺学、英美文学原著、中西美学比较研究、中外现代文学、西方现代文学等。
参考书目:《比较文学概论》陈敦、刘象愚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外国文学史(欧美卷)》朱维之等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
《东方文学史通论》王向远主编,上**艺出版社;
《文学理论教程(修订版)》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高等教育出版社。
就业前景:主要就职于高校、科研单位、新闻出版行业、涉外企业等。
推荐院校:四川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
报考热度:★★★
这个专业的优势体现在它的开阔度和开放性上,但对外语的要求很高。外国语言系也有类似的专业,更适合对外国文学研究本身有兴趣的报考者,其报考热度一直稳定适中。
汉语言文学专业考研哪个方向比较好?
具体包括8个方向
050101文艺学
0501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050103汉语言文字学
050104中国古典文献学
050105中国古代文学
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
050107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05010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顾名思义,包括语言和文学两个大的专业。按照教育部对 学科门类 的划分,它主要包括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文艺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8个二级学科,每个二级学科下面,又分若干个研究方向。当然,具体到每个学校,这8个二级学科不一定都会设置硕士点;研究方向的划分,不同院系也是根据自身的科研条件和师资力量来确立,可以说是“各自为政”。
050101 文艺学
专业简介:文艺学也叫文学学,是研究文学的性质、特点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给文学实践以指导的学科。文艺学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现象以及文学史等,当今的研究者还将视角转向了新兴的、颇具活力的文化研究方面。该专业与哲学联系紧密,理论性、思辨性较强。
研究方向:文学理论、文艺美学、文学批评、文化与诗学、西方文论、中西比较诗学、中国古典诗学、中国文学批评史等。
所学课程:文艺学的方法与体系、西方古典美学、西方现当代美学、中国古代美学史专题研究、文艺心理学、文艺学方法论、马列文论文艺思潮研究、形式美学、西方文学与文化理论、中国诗学研究、当代人类学美学、中国现代文学批评、文化研究、西马文论等。
参考书目:《文学理论教程(修订版)》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
《西方美学史(上、下)》 朱光潜 ,人民文学出版社;
《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 伍蠡甫、胡经之,北京大学出版社;
《美学》 朱立元,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美学史大纲》 叶朗,上海人民出版社。
汉语言文学专业考研方向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考研方向有八个,具体是如下:
一、文学与世界文学
二、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三、中国现当代文学
四、中国古代文学
五、中国古典文献学
六、汉语言文字学
七、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八、文艺学
考研前景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中国大学史上最早开设的专业之一,是老牌专业,也是基础专业,出现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该专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一些师范类大学要为中国语文教学培养教师开设本专业,综合类大学在中文系或文学院也普遍设有这一专业。
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开设的专业课程大多局限于文学类科目,比较单一,而市场需要的是综合汉语言文学及其他一门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这也是由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面宽所决定的。
虽然是一个传统专业,但是历年来招生人数有增无减,社会需求趋于饱和,供大于求。近年来,总体上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就业形势一直比较平稳,不那么热门,就业面宽,本专业毕业生一般文笔较好,思维活跃,可以胜任很多部门和机构的工作。
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zy.offercoming.com以上就是学历无忧网整理的西方美学哲学考研学校排名 汉语言文学专业考研哪个方向比较好?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在职研究生相关信息,敬请查阅学历无忧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