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考研经验分享?
大连理工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考研经验分享

一、关于择校和定专业
先说说择校。我选择大连理工大学原因有1.地理位置2.该学校师范类第二(也就是学校本身)。就地理位置而言,我建议学弟学妹们去一些发展比较好的城市,你会有完全不一样的平台,也会有不一样的资源,而且会遇到一些非常优秀非常自律的人。举几个例子,1.学校和学校之间本身就会有一些合作,这一点可以帮住你在升学的关键时期进入一个更好的大学。2.将来出社会找工作或者创业,人际,人脉都非常重要。所以你在不同的城市的实习工作和人脉奠定的level就不一样。你想想一个普通城市的人可能只想混日子,而在上海这座城市的大部分人每天只想着进步,努力,他们的格局和给你的影响都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我就把我想去的城市定在了大连,来到这里之后也印证了我的想法。我之所以选择大连理工大学,有一部分原因是我将来想做老师,我觉得这所学校与我的未来发展方向契合。所以我觉得选择的学校的专业知名度和你未来想要从事的工作相匹配,这样比较合适。
再说说专业。研究生的学习生活会比大学里面枯燥很多,而且选择的专业你可能也不知道是做些什么的,这都很正常。这个时候你们肯定要问我那我怎么选?我当时的标准很简单学校已定,也没有跨考的打算,于是越冷门越好,会增加我的考中的几率。但是我在这里想给大家一个非常重要的建议,无论是考学还是就业都要选泽自己喜欢的。如果你现在的专业你不喜欢,你可以选择转专业或者找工作,继续考学会比转专业考试轻松一点,但之后会给你带来很大的痛苦。
大连理工大学光学和原子与分子专业是一个组 每年共招11个人左右(包括保研)。考大连理工大学这个专业一般情况下过了国家线即可。考研难度,我觉得相比其他名校相关专业,难度中等。考物理学大类这门专业课试题内容简单范围广,考的是基本功。量子力学题目难度较难,题目类型每年会有相应的变化,但是出卷老师基本没有太大变化。
大连理工大学该专业考研变化其实不大,而且整体这个专业的实力是在进步的。说说专业课的考研,物理学试题50道选择填空,难度适中,范围广。而量子力学刚刚已经说过了 题型变化但是考的知识点有一定的重复率。总体来说,专业知识考的就是基本功。
大连理工大学考研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介绍:
原子与分子物理是现代科学中发展最迅速、影响力最大的分支学科之一。该专业与材料科学、信息科学、光学、微电子学、化学和生物学等其它学科密切相关,最容易形成交叉学科。该专业的研究课题密切跟踪国际最前沿研究方向,主要包括:超快超强激光场与原子分子相互作用、分子结构与分子光谱学、分子反应动力学、立体化学动态学、超冷原子的光缔合反应、超冷分子的量子调控、药物分子设计、生物分子结构与光谱、材料的微观结构接性质等。该专业研究方向包含当前几个热门研究课题:分子在超快强激光场中解离与电离动力学;超冷分子的量子调控;阿秒物理;药物分子设计;发光材料的分子结构等等。
该专业硕士点有教授3人,副教授1人。硕士点的挂靠单位为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
研究方向
1.超短强激光场中分子解离与电离动力学
2.分子结构与分子光谱学
3.超冷原子光缔合反应、超冷分子的量子调控
4.团簇物理
5.药物分子设计
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生就业去向: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揭示微观世界奥秘的先驱,是现代物理学创立的奠基石和发展的源动力之一。
此外,这个领域的研究还为人类贡献了激光,原子钟,核磁共振等很多重要的高新技术。随着时代的进步,该领域的研究除了继续探寻原子分子结构、性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阐明物理学基本定律,以及提供各种原子分子的科学数据之外,还和凝聚态物理、量子信息与量子计算等方向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学科交叉,在物理学研究前沿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并在技术上具有诱人的前景。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渗透面宽,它的深入研究直接或间接导致了电子学和电子产业、光电子学和激光产业等现代产业的诞生和发展。原子与分子物理学应用范围广,在能源、材料、环境、医学和生命科学以及国防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开拓高新技术产业、推动科技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方面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二、考试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2 数学二
或 601 数学物理方法
④806 量子力学
复试范围:
1.光学(笔试),《光学教程》姚启钧,华东师大教材编写组;《光学》毋国光,人民教育出版社。
2.综合面试。
3.外语听力、口语测试。
三、经验分享
1、英语:
对于英语,只要肯花时间努力复习,还是可以取得高分的。3月到6月主要针对于单词的复习,大多数采用的一般都是背词汇书、恋恋有词加网课,而我更倾向于做阅读理解,把阅读理解里的每一个单词都搞懂,因为考研单词的重复率是很高的。建议在背单词书的同时多看一些英文杂志或报纸(手机app),这些东西对你们很有帮助,看到陌生的单词可以及时记住,而且对你们的阅读也很有帮助。
7到9月份,就主要靠阅读理解来带动词汇的巩固以及句子的翻译。比如,一篇阅读,先认真去解读回答问题,然后核对答案纠正错误,最重要的是去思考出题人的思路,然后翻译文章里的长难句,遇到不会的单词先不要查而是去猜它的意思,最后对答案的翻译,看自己哪里翻译的不准确,第二天早上可以把前一天翻译的长难句进行朗读记忆。至于作文,考试前三个月坚持每个礼拜写一到两篇,与同学相互批改,练习作文的写作思维。模拟题就不建议做了,把做题时间全都用在真题上就行了,一遍、两遍反复做。翻译、完形填空大多数同学都差不多,得不了太高的分数,练习也不会有太大的成果,建议在前期不要浪费时间在这上面;新题型照往年来看,还是比较容易得分的,故建议新题型的练习放在十一月份左右就行。
2、政治:
我的政治分数不高,所以关于政治我谈不上有多少经验。我最大的经验就是,政治成为不了你和其他人拉开大差距的科目,并且即使你投入了很多时间,政治的分数也可能得不到很高的分数,所以政治是性价比最高的一门,只需要把1000题做完,把肖八肖四做好,把肖四背好,基本上就能取得一个比较平均的分数,做到不拖后腿。
3、专业课:
普通物理学:
题型:五十道选择填空,力、热、光、电、近代物理。这种形式的试题,考点简单,但是不像大题有过程分,所以只有做对才有分,在这一点上千万不能轻视.
书目:程守珠的普通物理学。看书要细,刷课后题和真题,并且找一些配套的大学物理练习册练手就可以了。我是一直刷直到考研。第一遍的时候,我整理知识点,做笔记,拿课后题练手,注意点在于很多的细节,如一些常数。第二遍我刷真题,总结一些重复率,第三遍就是巩固,总之要一遍一遍看,直到考试前。做过的题目要及时整理分类,最后的时候抓错题看。
4、量子力学:
题型,基本上每年都有简答题(第一)考基本概念和理解。选择题出现的概率很少,肯定会有大题写出计算过程,考的内容其实就几块:量子阱,升降算符,哈密顿算符等几类。
考北大少不了要看北京大学曾谨言老师的《量子力学》卷一,第四版。然后我还看了兰州大学钱伯初老师的《量子力学》,张永德老师《量子力学》……。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都看看,没有时间的话把曾的书看透就可以了。光看书肯定是不行的,即使你把书弄的滚瓜烂熟也不一定会做题,所以多刷题是少不了的了。我用的习题书籍有:山东大学陈鄂生老师的《量子力学习题与解答》,这本书大家购买时一定要买新版的,因为新版的后面有一些简答题和判断题的解答,然而旧版是没有的。这本书上收录了很多是来自各大高校的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包括好几年北京大学的研究生入学试题,不过这本书的习题相对较简单,必须每个题都会。
还有一本习题集是曾谨言老师和钱伯初老师合作写的《量子力学习题解答》,这本书堪称经典,有时间最好把这上面的习题也做完。这本书上的习题总体难于陈鄂生老师所编的那本习题集,所以不要一开始就去做这本习题集。把陈鄂生老师的《量子力学习题解答》多做几遍,对量子力学有所领悟后,再来看曾老师、钱老师的《量子力学习题解答》那就事半功倍了。
简单翻阅近十年量子力学与普通物理的考研真题,做题的时候大家还是要仔细审题,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分。翻阅的目的是为了找一点感觉,可以简单分析一下试卷,勾勒出一个大概的考试范围,做到心中有数。备战量子力学的时候,我参考了不少历届学子的考研经验,选择了报名考研班学习。我报名的是考研班,这让我摆脱了自学学习的局限性,并获得了一些有价值的学习经验,让我的复习效率有了不小的提升。在我看来,真题是最好的大纲。于考生而言,广泛使用并推荐的物理教材与参考资料为我们描绘了该科目考试的最一般的复习范围,这是“矛盾的普遍性”。而分析真题整理出的一个相对可靠的考试大纲则反映了该科目考试中的特点,这是“矛盾的特殊性”。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既要把握矛盾的共性,又要把握矛盾的个性,更得理解它们的辩证统一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一要牢牢抓住教材这根主线,二要始终紧扣真题。
四、关于复试
现阶段,大家只需要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初试的学习上,复试其实也没有什么特殊的,目前还不用太过于紧张的准备。其实能否成功上岸,还是初试占较大比重的。复试时候主要就是准备一些本科的经历,是不是发表过什么论文。有没有参加一些学科竞赛之类的,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老师其实就是通过复试去看看你是不是适合搞学术,能不能有资格念研究生。只要自信,大方,把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最好的一面展示给老师看就行了。
五、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调剂常识
1、原子与分子物理调剂一定要与第一志愿专业相同或者相近,应在同一学科门类范围内。
研新生解读:一志愿报考070200物理学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都可以互相调剂
可以调剂到物理学的报考专业主要有以下专业
070200物理学:070200物理学、070201理论物理、070202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070203原子与分子物理、070204等离子体物理、070205凝聚态物理、070206声学
2、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调剂初试科目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初试全国统一命题科目应与调入专业全国统一命题科目相同。
研新生解读:物理学考研初试专业课一般为普通物理、光学、量子力学、固体物理、电磁学。有些学校要求一志愿专业课考试科目与调入专业的初试专业课相同或相近,在调剂的时候需要重点关注,具体以调剂院校的政策为准。
3、初试成绩符合第一志愿报考专业在调入地区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
研新生解读:举例说明,第一志愿报考的是A区物理学专业,如果想要调剂到B区,首先要符合B区物理学国家线。报考B区物理学专业,如果想要调剂A区物理学专业,同时需要满足A区物理学专业国家线。
4、重点关注目标调剂院校专业往年调剂信息及最新调剂政策
研新生解读:比如往年可调剂院校/专业、调剂录取的最高分、最低分、中位分,以及调剂人数,往年有调剂名额的院校今年一般也都会有,结合往年调剂成功考生分数及今年调剂政策来判断调剂可行性,重点参考调剂方法部分。
六、写在最后
每个人的学习进度和学习基础都是不一样的不要盲目听从别人的复习进度,资料书也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买。心态很重要,千万千万别和别人攀比,记住我自岿然不动。(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以上这些便是我对自己考研的一些总结,希望能帮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学弟学妹,有一种精彩的人生叫做拼搏的人生!祝福你们,加油!
各院校物理学考研初试和复试备考方法详细汇总? - 百...
一、走进物理学考研的大门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在物理学研究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实验手段和精密测量方法,不但成为其它学科诸如天文学、化学、生物学、地学、医学、农业科学和计量学等学科的组成部分,还推动了这些学科的发展。物理学还与其它学科相互渗透,产生了一系列交叉学科,如化学物理、生物物理、大气物理、海洋物理、地球物理、天体物理等。
1、物理学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从事物理学及相关前沿学科教学和研究的专业人才,同时也培养能将物理学应用于技术和社会各个领域的复合型人才。经过学习和训练,本专业学生应具备在物理学及相关学科进一步深造的基础,能达到毕业后从事研究、教学、技术应用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要求。
2、物理学考研方向:
物理学考研方向主要集中在凝聚态物理、学科教学(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理论物理4个方向。
二、物理学可以报考哪些院校呢?
研招网2021年专业目录显示,2021年共有127+所院校招收物理学的研究生,主要集中在综合类和理工类院校。
尽管有127+余所院校招收,在这里为大家介绍物理学的整体实力比较强,有鲜明的特色的院校。我们将从招生人数、目标专业的分数线、学科评估等角度出发展开介绍。
按照学科评估排名【如需要查看各院校备考方法,可以点击对应学校查看详细备考经验及方法】
评估结果学院代码院校名称A+10001北京大学1035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A10003清华大学10246复旦大学10248上海交通大学10284南京大学A-10055南开大学10183吉林大学10335浙江大学10486武汉大学10487华中科技大学10558中山大学三、物理学历年考研国家线对比 + 备考指南:
物理学考研:历年分数线备考分析及指导
以上就是猎考小编整理的“各院校物理学考研初试和复试备考方法详细汇总”相关内容,希望可以对正在备考2022考研你有所帮助。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考研知识,欢迎关注猎考考研指南频道。
考研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考研考点内容、不清楚考研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https://www.87dh.com/xl/
材料化学考研学校排名
排名 学校名称 评估结果
1 清华大学 A+
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
3 武汉理工大学 A+
4 北京科技大学 A
5 哈尔滨工业大学 A
6 上海交通大学 A
7 浙江大学 A
8 西北工业大学 A
9 北京理工大学 A-
10 北京化工大学 A-
11 天津大学 A-
12 东北大学 A-
1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
14 中南大学 A-
15 华南理工大学 A-
16 四川大学 A-
17 西安交通大学 A-
18 北京工业大学 B+
19 大连理工大学 B+
20 吉林大学 B+
21 燕山大学 B+
22 复旦大学 B+
23 同济大学 B+
24 华东理工大学 B+
25 东华大学 B+
26 上海大学 B+
27 南京大学 B+
28 苏州大学 B+
29 南京工业大学 B+
30 山东大学 B+
31 郑州大学 B+
32 华中科技大学 B+
33 重庆大学 B+
34 国防科技大学 B+
35 南开大学 B
36 河北工业大学 B
37 哈尔滨工程大学 B
38 东南大学 B
39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B
40 南京理工大学 B
41 江苏大学 B
42 合肥工业大学 B
43 厦门大学 B
44 武汉科技大学 B
45 湘潭大学 B
46 湖南大学 B
47 中山大学 B
48 西南交通大学 B
49 电子科技大学 B
50 昆明理工大学 B
51 西安理工大学 B
5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B
53 天津工业大学 B-
54 天津理工大学 B-
55 中北大学 B-
56 太原理工大学 B-
57 沈阳工业大学 B-
58 江苏科技大学 B-
59 南昌大学 B-
60 青岛科技大学 B-
61 济南大学 B-
62 河南科技大学 B-
63 武汉大学 B-
64 中国地质大学 B-
65 陕西科技大学 B-
66 兰州理工大学 B-
67 中国石油大学 B-
68 广东工业大学 B-
69 太原科技大学 C+
70 大连交通大学 C+
71 长春理工大学 C+
72 长春工业大学 C+
73 哈尔滨理工大学 C+
74 浙江工业大学 C+
75 安徽工业大学 C+
76 华侨大学 C+
77 福州大学 C+
78 景德镇陶瓷大学 C+
79 武汉工程大学 C+
80 湖北大学 C+
81 西南科技大学 C+
82 贵州大学 C+
8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C+
84 西安工业大学 C+
85 兰州大学 C+
86 青岛大学 C+
87 北京交通大学 C
88 华北电力大学 C
89 内蒙古工业大学 C
90 佳木斯大学 C
91 中国矿业大学 C
92 常州大学 C
93 河海大学 C
94 江南大学 C
95 浙江理工大学 C
96 中国计量大学 C
97 安徽大学 C
98 南昌航空大学 C
99 中国海洋大学 C
100 海南大学 C
101 深圳大学 C
102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C
103 桂林理工大学 C
104 西南石油大学 C
105 北京印刷学院 C-
106 华北理工大学 C-
107 沈阳理工大学 C-
108 辽宁科技大学 C-
109 沈阳化工大学 C-
110 沈阳建筑大学 C-
111 江西理工大学 C-
112 山东科技大学 C-
113 河南理工大学 C-
114 湖北工业大学 C-
115 暨南大学 C-
116 广西大学 C-
117 长安大学 C-
118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C-
119 安徽建筑大学 C-
120 沈阳大学 C-
121 重庆理工大学 C-
122 海军工程大学 C-
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是以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为基础,从分子、原子、电子等多层次上研究材料的物理、化学行为与规律,研究不同材料组成-结构-性能间的关系,设计、控制及制备具有特定性能的新材料与相关器件,致力于先进材料的研究与开发。是研究各种材料特别是各种先进材料、新材料的性能与各层次微观结构之间关系的基本规律,为各种高新技术材料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的应用基础学科,是理工科结合的学科。
以上就是学历无忧网整理的原子与分子考研学校排名 材料化学考研学校排名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在职研究生相关信息,敬请查阅学历无忧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