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
二、攀枝花学院简介
攀枝花学院是教育部布点在川西南、滇西北唯一一所以工为主的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坐落于著名的钒钛之都、阳光花城、康养胜地、四川南向开放门户、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优秀旅游城市--攀枝花市。
学校始建于1983年,1994年与攀枝花教育学院合并,1998年四川省攀枝花卫生学校并入,2001年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本科院校并更名为攀枝花学院,2004年攀枝花市高级技工学校整体划归学校,2005年增列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07年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作为直管附属医院划归学校管理,2007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现占地面积81.52万平方米,校舍面积54.0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7.58亿元,馆藏图书388.54万册(纸质图书139.08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44亿元。下设20个教学单位、3个科研单位、7个教辅单位、16个党政群团部门、2个下属法人单位和1个直管三甲附属医院(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学科门类齐全,特色鲜明。学校是全国100所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建设高校,开设有58个本科专业、41个专科专业,专业设置涵盖理、工、文、法、经、管、医、艺、农9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工为主、多学科兼容,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中职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2016年成立全国首个康养学院,2017年成立全国首个教育学院,2018年成立钒钛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和攀枝花纪检监察学院。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省部级优势专业15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12项、省级精品课程11门。入选“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项目”第二批合作高校,2017年首届“中兴班”开班。
师资力量雄厚,人才济济。现有教职工1138人,其中专任教师882人,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416人,占专任教师的47.16%;硕士以上学位638人,占专任教师的72.33%。现有国务院政府特殊专家津贴获得者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四川省第十一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7人,攀枝花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其后备人选、攀枝花市有突出贡献专家、攀枝花市委直接掌握联系的高层次人才等67人。
育人体系完备,成效显著。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及研究生、留学生近17000人,中专、技校在校生1186名。近年来,本科生毕业率和学位授予率均保持在90%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保持在96%以上,连续多年被评为“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建校以来已为社会培养本专科毕业生5.6万余人。考研通过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8届学生毕业率96.1%、就业率96%。成立了创业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大学生科技创业孵化园、大学科技园,大学生科技创业孵化园获批“四川省首批高校毕业生创业示范园区(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入选“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大学科技园通过省级大学科技园评审;近年来,立项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740余项,直接受益学生3000余人,孵化学生创业项目136个,成功孵化企业37家,实现创业就业近600人,带动参与创业大学生近11000人次。学生在各项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大赛中屡创佳绩,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励1036项,其中国际级获奖3项,国家级获奖491项,2014年在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一等奖,2015年获全国大学生移动互联网创业大赛高校第一名。
重视科研工作工作,成果丰硕。学校是四川省知识产权优势培育单位、四川省首批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改革试点高校、四川省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单位。建有市级以上科研平台43个,其中国家钒钛检测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攀枝花钒钛孵化器1个,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等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25个,攀枝花市岩矿重点实验室等市级科研平台16个。近年来,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80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共计1249项,科研经费总额14933万元。获得省市级科技成果奖励150项,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9028篇,其中核心期刊1532篇,被SCI、SSCI、EI、CPCI检索收录1025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360余部。获专利授权2244件,专利授权数在全国高校排名第156位、全省第6位。其中外观专利1250件,居四川全省第一,全国高校第七;发明专利501件,居全省第11位;实用新型493件,居全省第7位。在钒钛新材料、生物资源开发、太阳能技术等领域实现科技成果转化26项,可实现产值5亿元。
坚持开放办学,合作广泛。先后与美国、英国、加拿大、瑞典、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外高校及 四川大学 、 电子科技大学 、 西南大学 、四川轻化工大学等国内高校,在教学、科研和研究生教育等方面建立了合作关系。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合作开展教师和留学生的培养、文化互通和科研交流,8名老挝留学生已完成学业并顺利毕业,目前共有76名留学生。
扎根攀西沃土,成效明显。围绕攀枝花市“钒钛”“阳光”两篇文章,建设有国家钒钛检测重点实验室、国家级攀枝花钒钛科技孵化器等科研平台,组建了钒钛新能源材料及其应用省级创新团队,与攀钢集团、泓兵公司等相关企业围绕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共建联合实验室15个,加入全国钒钛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全国钛白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四川省钒钛产业协会、四川省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产业联盟与学会,成为国家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及钒钛新材料研发领域重要的科研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牵头成立了攀枝花市太阳能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承担了国家金太阳示范工程―2.1兆瓦太阳能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大力开展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光伏技术、钒钛功能材料技术等研究。成功开发了蔗渣种植灵芝、猴头、块菌等高效利用技术和以玛咖、块菌、蛹虫草为主要原料的“攀西三宝”系列保健产品。创建了以“攀枝花县域发展论坛”为平台的校地合作模式,近年来承担政府委托课题和咨询项目40余项。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累计输送毕业生15871人。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做好木里县及纳子店村、乡城县及热郎宫村和米易县仙山村对口帮扶工作,2016年、2017年连续被省委、省政府评为“五个一”精准扶贫先进单位。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考研院校有哪些?它们各有什么特色?...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考研学校有中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东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南昌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苏州大学、渤海大学、华北电力大学、长春理工大学、湘潭大学。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于材料类专业。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德智体美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具备坚实的材料、物理、化学、电子、机械等学科基础,系统掌握新能源材料、新能源器件设计与制造工艺、测试技术与质量评价、新能源系统与工程等方面的专业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德智体美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具备坚实的材料、物理、化学、电子、机械等学科基础,系统掌握新能源材料、新能源器件设计与制造工艺、测试技术与质量评价、新能源系统与工程等方面的专业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考研排名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培养具备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的知识,能在无机非金属材料结构研究与分析、材料的制备、材料成型与加工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全国共有41所开设了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大学参与了排名,其中排名第一的是中南大学,排名第二的是吉林大学,排名第三的是哈尔滨工业大学,以下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列表:
拓展资料:
学生就业
水泥、玻璃、混凝土、建筑陶瓷等建筑材料业是无机非金属领域中最大、最成熟的产业之一。例如我国2013年水泥产量24.1亿吨,平板玻璃7.8亿重量箱,商品混凝土11.7亿立方米,均在亿的级别上,而整个建筑材料业营收6.3万亿元。所以,以水泥厂、玻璃厂、陶瓷厂、建筑施工等企业是吸纳无机非金属材料,尤其是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人才的主要场所。
不过,由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含义越来越宽泛,所以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人才就业并不仅限于此。半导体行业是另一个无机非金属领域中较为庞大的行业,整个行业营收也在数万亿级别。研究方向为半导体材料的同学可以考虑前往电子元器件企业、半导体材料制造以及研发单位、半导体照明等半导体相关企事业单位。电池业的规模也相对较大。研究方向为电池材料的同学可以考虑电池材料生产、电池制造等电池业、新能源车、光伏制造业相关企事业单位。其他像晶体、特种陶瓷等研究方向,行业规模相对较小,对人才需求也较小。
一些前沿新材料,像超导材料、纳米材料、石墨烯等等,也属于无机非领域。所以无机非人才也可以前往相关高校、研究院从事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工作。
(参考资料: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百度百科 )
普通二本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主要学电池光伏,...
1.电子科技大学01 化学电源材料与器件02 光伏材料与器件03 绿色节能新材料与新技术
2.华南师范大学02 光伏材料与器件
3.长春理工大学02 光伏材料与器件
4.安徽大学03 绿色节能新材料与新技术
5.中南大学03 绿色节能新材料与新技术
6.华北电力大学(保定)01 化学电源材料与器件02 光伏材料与器件
7.合肥工业大学01 化学电源材料与器件02 光伏材料与器件
8.华东理工大学03 绿色节能新材料与新技术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主要是光伏)本科专业,考研方向有...
这主要看你未来的职业/专业规划:如果你打算继续做光伏,毕业后想到外面工作而不是读博做研究,就要对光伏产业进行了解;如果你想换职业发展方向,那选择的专业就很多了。
目前中国光伏产业链上前端有:硅片、电池片、组件生产研发及检测服务,后端有逆变器,光伏系统设计。前端的偏物理、化学,后端的偏电学(电力系统)。
看你在苏州可以参考的几个研究所有:
-
上海交大物理系有太阳能研究所(主要为光伏系统研究),里面有光学工程专业,他们主要做电池制作,及相关的检验测试设备的 http://ise.physics.sjtu.edu.cn/index.html ;
-
上海交大机械动力学院还有上海交大太阳能发电及制冷中心(主要为光热系统研究) http://www.solar.sjtu.edu.cn/
-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能源材料研究中心,主要为光伏材料研究 http://www.sic.ac.cn/kybm/kybm5/
-
苏大 纳米工程学院 也有部分光伏材料研究,貌似和阿特斯有一些合作
如果你想做后端的光伏系统或者逆变器方面的研究,可以朝电力方向找一些专业,如电力系统,自动控制。
以上就是学历无忧网整理的光伏考研学校排名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考研院校有哪些?它们各有什么特色?...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在职研究生相关信息,敬请查阅学历无忧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