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经验分享?
中央财经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经验分享

大家好,我是中央财经大学新传上岸的学长,非常有幸能给学弟学妹们分享我的经验,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一、择校:
学校概况:中央财经大学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财政部和北京市共建的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211工程”建设和首批“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
作为国内老牌的财经类专业院校,根据中国科教网发布的国内财经类大学排名榜单,中央财经大学在全国各大财经院校中连年拔得头筹。
中央财经大学大学被誉为“财经黄埔”,作为财经人才的培养摇篮,央财校友资源丰富,遍及金融、银行、证券等行业,更是北京地区财经记者的摇篮。不论是往财经行业发展,还是投身财经新闻事业,央财都会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机会与可能,加上地处北京的区位优势,实习、就业等机会远多于其他城市。
二、初试经验: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④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专业课参考书目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新闻采访教程》,张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第一版)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复旦大学出版社(2021年第七版)
由于每年参考书都有变化,大家一定要及时关注目标院校招生信息,以当年官方列出的参考书为准!
经验分享
公共课部分
英语:
复习资料用的是朱伟的《恋恋有词》、
新东方的考研英语词汇(绿色乱序版),张剑的黄皮书(英语二)、
何凯文的长难句分析、王江涛的考研高分作文背好单词是学好英语的基础,考研英语基本以阅读为主,因此单词的认知能力非常重要。
在去年3月至5月间,我每天花费两个小时去背单词,把自己经常出错的单词记在笔记上,并用彩色笔标记,反复背诵以期熟练。
对于考研英语来说,真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复习初期,我就每天精读一篇真题里的文章,逐句翻译,分解长难句,并分析每个选择为何做错。这样的精耕细作下来,每篇文章都要花费三个小时左右,但是我非常有耐心,不断重复,直到考研前,我大概所有英语二的真题都做了三遍。对于阅读长难句,建议基础薄弱的同学可以在备考初期看看何凯文老师的《长难句分析》。
英语其实无外乎词汇,长难句,英语要说的其实不多,每天固定时间背单词,看长难句,真题要吃透,一定要吃透,包括单词,问题考的形式,包括是细节题,还是逻辑题,还是推断题,我看的网课唐迟的阅读,里面解题手法介绍的非常详细,大家可以去看。作文的话有能力就去背满分作文,学习他的句子,构思,没有的话自己准备好万能句,但是不能全篇背诵然后去写,阅卷老师会很轻易识破的。翻译的话其实和阅读相近相同,你阅读没问题,翻译也没有问题,注意要在考前进行模拟找感觉。
就英语作文而言,我在十月份才开始练习,主要就是背诵王江涛老师的范文,并准备几个自己总结的模板。由于后期换学校的原因,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专业课的学习上,因此牺牲了很多英语复习的时间,导致英语作文准备得并不充分,考研英语成绩也没有达到我自身的期待,这是我的一个遗憾吧。
政治:
复习资料用的肖秀荣的《精讲精练》、《1000题》、《八套卷》、《四套卷》、《时政小册子》、风中劲草《知识点解析》
我个人认为自己的政治基础不错,所以从九月份才开始学习。刚开始以看《精讲精练》和做《1000题》为主,《1000题》非常重要,所以做了3遍左右,尤其是错题反复复习。
到后期就跟着做肖四肖八,这两本书是一定要做的!重要的事情强调三遍!其实政治只要按部就班,就能拿下一个不高不低的分数。
当然,对于基础薄弱的同学,还是比较建议暑假就开始复习政治。
政治许多人说是个“玄学”的课程,复习时间长的不一定比时间短分数高。我从8月份开始复习政治,听着徐涛的视频认真过了一遍精讲精练,又过了三遍1000题,徐涛、肖秀荣的押题卷都做了个遍,四套卷的大题背了两套半,然而最后还是考不到70分。
但是具体来说,政治的选择题值得下功夫,选择题是你能决定的,多练多背选择题的分数肯定高。政治这门课最好还是根据自己的计划和能力来灵活安排复习了。
专业课部分
当前阶段――暑假前
对专业课参考书目进行总体把握,大概了解每本书的框架和逻辑。切忌抄书式的做笔记。能明白每本参考书的大致内容。并结合热点内容进行理解
暑假
对专业课内容进行第二轮复习。学会制作思维导图更清楚的了解每本书的逻辑结构,以及会对之后的背诵部分有帮助。暑期要开始背书,对书本内容进行记忆。同时热点也是不能落下的重要板块
9―10月
对专业课内容进行第二轮记忆。9月开始着手对实务部分的练习,保持每周练习的频率,前期要多做题、多总结。如有条件,可报名一些批改班或者同学之间相互修改。对于新传考研的公众号内容也要关注,新传不仅考察对于专业基本知识的掌握,而且要学会运用理论来学习具体案例
11月
能够复述每本书的框架目录,以及根据目录可以联想知识点的能力。对于知识点的掌握要十分透彻,继续背书。实务部分也要继续练习,保持手感,要不断回顾之前总结的经验。每天睡前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看热点,可以睡前回顾知识点以及框架结构。同时可以对看看论文
12月
考试即将来临,最重要的是心态。这一阶段最重要的是查漏补缺。对自己生疏的板块进行重点背诵。实务练习、看论文、紧跟热点都要进行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题目少且分值较大,题型为名解+简答+论述。
注重对于核心基础概念的考察,一定程度上需要考生发挥自己对于不同知识概念之间的贯通和灵活应用。所涉及的概念也比较基础,比如“受众细分”的概念、“回音壁、知识茧房”的成因及相关大众传播理论等。论述题方面也是如此,结合材料说明所展示的现象并用传播学相关知识分析,亦或是概念阐述,并结合实例进行解析。更多的是知识的识记、理解以及分析应用。
334专业综合能力涵盖传播学、广告学、新闻学三门,分值分配比较均匀,考察内容重基础,不生僻,答题的自由度也很高。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题量大,需要有很好的写作功底。题目分值可以精确到两分一道的小问题,但是不是花两分钟就能完成。
考察主要是三个方面:
基础的经济学知识
比如“纸黄金”的概念、“货币政策及财政政策”的内容及含义等。考察程度很浅,而且都很基础,视野比较宏观,基本的识记加理解就能应对,并没有涉及太多对资本市场七大子市场的考察,对金融学相关比较专业的细分领域耗费太多时间,以了解为主。《财经报道概论》
就像是《金融学概论》的宏观部分,涵盖了基本所有金融学的概念,所以那薄薄一本书想要看透很费工夫,我当时考虑了辅导班,老师是直系的学姐,重难点考点都把握的很准确。
新闻学相关概念的考察
比如新闻的要素,新闻的特点等。应用层面的话,会出现跟年度热点事件相关的题目,具有一定的时效性,需要考生的日常观察及积累。
采访写作知识的考察
这个方面都是应用,基本都在新闻传播方面的实务训练范围内,如新闻评论,报道策划等。对新闻学的整体框架及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要求比较高,同时也要求考生有很好的日常积累和写作功底。
三、复试经验
我每天的复试安排主要是上午看一些新传机构整理好的热点,并试着自己总结里面所蕴含的新传考点和知识,准备自我介绍和老师可能会问到的个人问题。每天整理3-5题。下午我会找几个同专业正在准备复试的研友一起进行模拟复试,每天都尽量找新的同学,能锻炼自己在陌生环境下的适应能力,一边在真正复试的时候可以从容应对复试老师,展现自信的一面。民大的老师都非常和蔼可亲,所以只要初试成绩不错,复试的时候从容应答,有礼貌,上岸还是非常有希望的!
涉及到专业课、英语、政治和文史哲的学习。其中文史哲内容涵盖面极广,包括中国文学史、外国文学史、中外历史和哲学问题。专业课的复习就是回顾初试的参考书目和进行当下热点的整理。如果时间比较紧凑的话,可以先着重复习专业课,时间宽裕建议尽可能多得复习一些文史哲知识,当然想全部复习到是不可能的,只能说尽量复习到。复试难度中等。复试过程包括政审、英语问答和抽题(专业课或者文史哲)。首先,政审不计入分数。其次,英语问答都是相对基础的日常问题,但是也会有少量的涉及到新传专业知识的问题,比如用英语解释新闻的特点。最后,每人抽一道题,老师会根据你的作答,继续提问几个问题。
四、心理健康
我觉得很有必要和学弟学妹们分享的经验就是在考研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调试。考研一方面考的是你的专业能力,另一方面考验的就是自己的心态。考研是一个相对漫长的学习过程,我认为注重心理健康和学习一样重要。这一点我深有感触,因为我是在二战时选择跨考,相当于又一次面临一战。所以心理难免会焦虑,我认为这是非常正常的。最重要的是你要如何转化和平衡,我的方式有以下几种:一是和好朋友倾诉,但不是一味的倾吐垃圾。你要从心理上进行积极的暗示,不要总是抱怨,这对你的学习毫无帮助。二是给自己适当的奖励。比如给自己制定一个短期的计划,完成后可以奖励自己一顿大餐,但是不建议经常出去玩。一定要适应孤独,这有助于你独立的性格养成。三是在备考期间抵制住诱惑,虽然新传与热点的联系非常密切,但是我认为像一些学习平台推送对于热点的涉及就足够了。
五、写在最后
考研期间崩溃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要过度责怪自己。实在学不下去的时候看一部电影,吃一顿火锅、烧烤、炸鸡,出去玩一圈都是可以的,放松以后学习的状态会更好。
未必每个人都需要研友,有的时候一个人反而效率更高;当然如果你能够和你的研友共同进步那是再好不过的。
不要过于迷信有些公众号宣传的考研必须很辛苦,也不用非要早起或者每天十几小时,更不用因为别人的进度而影响你自己,保持你的复习节奏才是最重要的。
与学弟学妹们共勉
每个人只要心中有所坚持,有自己的方法,每个方法都可能成为最受用的方法,大家都是第一次考研,踩坑是正常的,这都是后来珍贵的回忆,不必担心害怕失败或者走弯路,只要心是定的,就不怕任何羁绊。我的分数并不是最高,也不是我自己的最理想状态,但可能就是内心与目标的感应,内心足够坚定,就会自然将我们与目标拉近,希望看到这里的大家,都能取得好成绩!
力战者,天酬!你终将成为研究生~
最后就祝大家万事胜意,成功上岸!
北京师范大学应用经济学考研经验分享?
北京师范大学应用经济学考研经验分享
本人现北京师范大学应用经济学研究院研一,理论经济学专业在读,本科为某一本大学测绘工程专业,第一年全身心跨考经济学失败,第二年侥幸以笔试面试双第一考上山东省某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入职以后边工作边考研,最终以笔试376第四、面试第一、总成绩第三成功上岸。
现将跨专业考研经验以及研究院考研基本概况介绍如下,将重点介绍研究院今年最新笔试专业课调整内容并将与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的考研概况作一下详细对比,希望能对后续有意选择北师经济学的考生有所帮助。
一、北师应用经济学研究院考研概况
北京师范大学(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国家“七五”、“八五”首批重点建设十所大学之一,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为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京港大学联盟、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与供应链创新联盟成员;入选“珠峰计划”、“强基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国培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学校的前身是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08年改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独立设校,1912年改名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1931年、1952年北平女子师范大学、辅仁大学先后并入北京师范大学。1959年,被中央确定为首批全国重点大学。2017年,学校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名单。
在选择学校与院系时候首先应该了解该院系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因为这与笔试专业课以及后续的面试内容联系在一起,北师经资院(以下简称)主要研究方向偏宏观,像是一带一路、扶贫、绿色经济、城市群等,考生选定学院之前应该确定是否感兴趣。
相对于经管院(以下简称),经资院在考研难度上相对更简单,每年固定招24名硕士,包括推免生17人,统考7人,24名硕士中理论经济学17人,应用经济学5人。
应用经济学是以经济学、金融学、数量经济学、统计学、数学、计算机等理论为基础的应用性社会科学学科。该专业着重面向各大金融机构、证券公司、金融监管部门及大型企业培养所急需的、兼备较强专业知识和先进技术应用能力、高素质、国际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规律的科学。应用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其中一个学科分支,它主要运用理论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研究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各个专业领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规律性,或对非经济活动领域进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分析。
主要课程:
经济学、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计量经济学、高级计量经济学、管理数学基础、金融工程、应用统计学、金融计量理论与方法、金融定量分析、金融风险管理、计算实验金融学、小企业融资、实验与行为金融等。
本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要求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要求学生在具备应用经济学的专业素养的基础上,广泛阅读相关领域国内外的研究文献,了解和跟踪本领域研究的主流方向和学术前沿,明确自己的主攻方向、研究目标和意义。论文内容应具有较好的理论基础和相应的实证检验。论文写作应做到逻辑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文笔流畅,符合科学论文写作规范。
经资院进面分数线每年都固定为340分,这在985经济学考研分数线中基本为最低,所以笔试过线并不是难事,存在的问题就是在复试中竞争会更激烈,像2019年(数学相对比较简单)进面14人,最终录取7人;2018年(数学相对比较难)进面9人,最终录取7人。
所以相对更重要的反而是面试,但请各位考生放心,经资院的面试百分百公平,不存在任何歧视和故意为难现象。
经资院除去推免,统招生基本都为跨考生,尤以工科跨考居多,因为专业课拉分不多,所以数学占优势,胜算几率会大大增加,特别适合工科生选择跨考985经济学的考生。
2019年经资院专业课考试内容更改之后,两院现在笔试已经统一命题。在后面本人将详细介绍。
二、笔试经验
1)数三:报考经资院的话,数学成绩高将占很大的优势。本人两次考研高数部分都是听张宇老师的网课,配套相应复习全书做练习(数学基础不太好的同学建议还是跟着汤家凤老师,一定要把基础打牢);线代部分听李永乐老师的网课,配套相应线代辅导讲义(足矣);概率论部分听王式安老师的网课,配套相应概率论辅导讲义。
数三偏基础,相对于数一更多考察的是考生对基本题型和运算的掌握程度,所以前期稳固基础的条件下大量做题,将会大有裨益。尤其注重的一点是,一定要亲自做题,不可对着答案做题或者是一道问题做了一半没有思路了直接翻答案,这是学数学的大忌。
另外一定要发挥近三十多年真题的作用,建议十一月开始接触真题,分数不重要,重要的是把知识点全面覆盖,查缺补漏,不要本末倒置。至于一些市场上的模拟题,可做可不做。
不管时间有多么紧张,每天都应该抽出至少连续三个小时做数学,后期可调整为两个小时,数学缺乏练习是不行的。
英语一:本人第一年英语认真准备,5500词汇书背了不下三十遍,近十五年考研真题精做三遍,如果你也能做到这样,不管你英语基础如何,60+是不成问题的。
尤其注意的一点事,近十年真题的词汇,会在当年考试中频繁出现,所以英语的题目不用做太多市场上的模拟题,认认真真的研究真题就是最好的出路。对于大小作文,建议看看王江涛的书,对于一些精华句子可适当记忆。
最好是自己整理出两套属于自己的模板,一套人生哲理,一套社会现象,越到最后一定要写,不然指望到了考场才开始写作的话,在如此紧张的场合下,思路与效果皆不佳。
第二年复习的时候因为时间有限,所以只做了近十年真题,最后作文自己整理了模板,投入到英语的时间不及一战的二分之一,最终考了63分属实幸运。
2)政治:理科生,第一年复习的时候留给政治的时间不多,选择做的稀碎。千万不要不重视政治,觉得只要过线就行,每年都有很多这样的同学连线都过不了。尤其是理科生,复习要趁早。
第二年全程跟随徐涛老师的网课以及使用相应教辅资料,对很多知识点由之前的一知半解,终于基本全部通透,所以选择题做的比较好。另外重点说一下大题,最终十二月之后使用的是肖四与小黄书双保险。
在这尤其推荐腿姐的马哲总结讲义,全覆盖简直完美,腿姐其他的课程不推荐。像思修这样的大题,建议不要完全用模板,多带一些个人思考,效果更佳。
4)专业课:这也是重点想要分享的经验:
经资院2020考研前的专业课代码是915,经管院专业课代码是910,于去年正式统一出题,代号改为802。
经资院也由之前的不指定用书(其实以高鸿业宏微观为主)到现在指定用书,难度大大增加,像我研一上学期的宏微观课程教材就是考研指定用书,微观为范里安的现代观点,宏观为曼昆的教材。
具体出题形式,还是要参考今年参加考试考生的回忆,但是预计并不会太难,这也是北师大一贯出题风格,不会在专业课为难考生。不管教材如何变,知识内容还是在那,大同小异,好好复习,专业课不会成为太大问题。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试卷的结构与题型变为选择题、判断分析题、计算题和论述题,这就是提醒考生,如果你不是真懂,死记硬背的话,专业课分数是不会高的,在这一点上,后续考生需要多加注意,在复习备考时也要着重加以理解为主,背诵为辅。
后续同学有专业课辅导需要或想了解下在研一上学期研究院老师讲授的范里安与曼昆的教材内容,可通过报名新祥旭考研专业课一对一课程,与我取得联系。
三、复试经验
在第一部分经资院与经管院复试说明中,会发现经管院的复试是要考计量经济学的,这对跨专业的考生并不友好。
而经资院的复试相对来说就容易一些,基本就是经济学的基本知识以及日常生活的一些经济学现象,再加上日常英语对话,难度系数大大降低,所以也给排名在后面的考生提供了更多翻盘的机会。
以上是我在复试结束之后的总结,仅供参考。
具体复试的准备,一定要以研究院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为主(可以去官网查询,比我说的详细),各个老师问的问题也是自己研究的领域,可以在复试前读一些论文加以了解。
对于问题允许自己不会,但是一定要谦虚懂礼貌,不必太过紧张,经资院的老师都很和蔼。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即使说错了也没关系,但是不要不懂装懂,胡扯一通,每年都会有刚过分数线逆袭翻盘成功的,所以选择经资院在机会公平这一项上全部考生可以绝对放心,即使刚过分数线也要认真准备,没准逆袭的人就是你。
在英语口语的准备上,不用太过紧张,都是日常对话,针对你的简历提一些问题,其实大家的英语水平都差不多老师也都知道,就是看你敢不敢张嘴说,不妨大胆一些。
四、写在最后
大部分人考研的目的可能有以下几个:不想提前进入社会,想要借读研加以逃避;为了父母之命或者为了能跟对象去同一个学校或同一座城市;大家都考我也考,随大流;本科四年没有好好学习,想要借读研的机会弥补过去等等诸如此类,其实我想说的是,如果你真的搞不清楚你考研的目的,就会失去源动力,考研并没有那么难大多数考生都败在了坚持二字。
如果你真正的考研目的是为了让自己去往更高的平台,交往更多厉害的老师与同学,开阔自己的眼界,通过不断学习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那么我觉得至少在出发点上你已经遥遥领先了。
永远记住你的思想终将会变成你的行动,你的行动最终会成就你自己。
最后再分享一件读研期间的趣事,今年一月份我从北京出发飞往广州调研,然后又从广州飞往新疆乌鲁木齐和喀什地区调研,最后从乌鲁木齐回山东。
全程机票老师全部报销,仅广州到乌鲁木齐机票就3500+,可以说读研不仅让我更多的机会去了解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现实,更报销了相应的各项支出和来往成本,真的是莫大的幸运。
我在第一年的时候因为跨考,专业课死记硬背并不能全部理解导致失败,第二年边工作边考研,辛苦程度可想而知,但当老师在面试时候问到最后一个问题,你是否真的愿意辞去“铁饭碗”来读研,我的态度都是坚决且一以贯之的。
所以我希望你考研之前一定要规划清楚,忠于让自己越来越优秀而不是其他,爱别人之前要先学会爱自己。
时间仓促只想到上述内容,后续想了解更多报考经资院的相关细节,可通过新祥旭考研辅导机构与我联系。最后送你一句话,也在考研的时候鼓励了我: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因为希望去坚持,而是因为只有坚持才会有希望。与君共勉。
北航考研很排斥双非吗
根据今天的院校数据分析,我们来看看一个录取率不低于211的财经类院校。一些热门专业的招生比例超过10:1,考过的考生评价还不错。没有歧视,没有减分。这个学校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校简介创建于1956年,是由原北京经济学院和原北京财贸学院于1995年3月合并组建的北京市重点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是一所现代化、多科性的财经类大学,以经济管理为重要特色和突出优势,拥有法、文、理、工等六大学科,相互支撑,和谐发展。第一经贸学校位于丰台区胡阿祥,以全日制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为主,红庙校区位于朝阳区红庙,以留学生和非全日制教育为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第四次学科评估结果:考研数据分析以下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近四年研究生招生情况统计。总的来说,该校硕士申请人数稳步上升。虽然总报名人数未破万,但该校招生人数相对较少,报名比例不低,达到6:1左右,高于全国平均报名比例。这样做很难。从学校调剂的情况来看,2021年除了工商管理硕士和公共管理硕士收到少量调剂外,其他专业都没有收到调剂,说明志愿生足够多,没有必要从其他学校调剂学生,也反映了申请比较热。2021年,首经贸共录取硕士研究生1800人,其中免试生284人,录取考生1516人。与上年相比,录取总人数增加222人,其中免试83人,录取139人。报名人数较多的专业有(报名比例较高):全日制工商管理硕士,共1393人,复试线170分,报名人数154人,报名比例为9:1;全日制金融硕士,共931人报考,复试线355分,全部录取103人,招生比例9:1;全日制会计硕士,共861人报考,复试线225分,全部考生录取92人,录取比例大于9:1;非全日制工商管理,共780人报考,复试线170分,全部考生109人,招生比例大于7:1;审计硕士,共432人报考,复试线225分,全部考生录取48人,录取比例9:1;应用统计硕士,共有451人报考,复试分数线365分,有85名考生报考,录取比例大于5:1;报考人数多但录取比例低的热门专业:国际商务硕士,共511人报考,复试线360分,统考考生133人,录取比例不足4:1;相对而言,国际商务专业数量较多,招生比例低于上述专业。税务硕士,共302人报考,复试线364分,全部录取72人,报名比例略高于4:1;资产评估硕士,216人报考,复试线349分,全部考生录取63人,录取比例大于3:1;法律硕士,共113人报考,复试线357分,全部考生录取33人,录取比例大于3:1;除了上述热门专业,还有其他一些报考人数相对较少、学生人数较多、报名比例较低的专业:管理工程学院电子信息硕士为全日制,只有90名考生自愿报考,50名考生参加考试。复试线是国家线263分,报名比例不到2:1。很多专业不再一一列举。下面是详细的统计,包括报考人数,报考比例,复试分数。它非常详细。可以参考近年来具体报名专业的涨跌情况。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实际录取人数与复试分数对照表
图中注意:
统考报考人数一列,红色标注表示报考人数大于300人,也就是报考人数较多相对热门的专业;统考生录取数一列,绿色表示招生人数大于40人,也就是招生人数相对较多的专业;统考报录比一列,红色标注表示报录比大于6:1,报考有一定的难度,报录比越高或代表考研难度越大,但要注意结合招生人数及复试分数线综合考量。
2021年复试信息
总成绩计算,初试权重70%,复试权重30%。初试成绩占比越高,高分越占优势。
复试成绩评价及计算方法复试成绩采用百分制,其中外语听说20分,职业素质与能力60分,综合素养20分。总分合成录取原则1。根据考生总成绩(初试和复试加权成绩)由高到低排序,作为录取依据。考生总成绩=初试成绩平均分(相当于100%制)*初试成绩权重+复试成绩权重*复试成绩权重。初试权重70%,复试权重30%。例如:(1)500分,初试360分,复试80分,总分=360/5*0.7+80*0.3=74.4(2)300分,初试210分,复试80分,总分= 210/3 * 0.7+80 * 0。当加权总成绩与初试总成绩相同时,在复试中按专业素质和能力考核成绩从高到低依次录取。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实际录取人数与复试分数对照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实际录取人数与复试分数对照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实际录取人数与复试分数对照表
学费资助体系2020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毕业生就业行业,签约研究生从事的行业类型,我校从事金融行业的研究生人数最多(253人),占签约人数的31.08%;从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人数(92人)位居第二,占比11.30%;从事租赁和商务服务的人数(89人)排名第三,占比10.93%。毕业生就业地区,华北地区就业651人,占比79.98%;华东地区就业80人,占比9.95%。其中,在京津冀地区就业640人,占签约人数的78.62%;77人在一带一路就业,占签约人数的9.46%;63人在长江经济带就业,占签约人数的7.74%。研究生重点就业单位分析,已报名银行的有170人,占已报名总人数的20.88%,其中国有银行(94人)报名人数最多,其次是股份制银行(43人);39人签约保险公司,占签约人数的4.79%;其他金融行业32人报名,占签约人数的3.93%。33人报名互联网公司,占签约人数的4.05%。88名硕士研究生与央企签约,占签约毕业生总数的10.81%;200人在中国500强企业工作,占签约人数的24.57%;在世界500强企业工作的有178人,占签约人数的21.87%。在签约的硕士生中,签约人数最多的12个就业单位共签约157人,占签约总人数的19.29%;12家签约单位中,7家属于金融业,3家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家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家为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与硕士就业行业分布结果一致。12家单位中有7家银行和3家会计师事务所。不同学历的毕业生年薪相差很大,博士生年薪最高,平均比本科生高4.06万元。近三年毕业生年薪变化如图。
虽首都经贸大学为北京双非院校,但从就业质量报告来看,就业不输一些211,且其地理位置优势,就业相对不错。
2020级研究生新生大数据2020年总招生人数:招生人数最多的专业包括:2020年各学院男女比例:2020年研究生新生籍贯统计:从研究生新生籍贯来看,大部分是双非类院校,除了这一所,山东财经大学、河北经贸大学、河南财经大学、安徽财经学院、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大学、郑州航空/。想考热门专业,又怕985和211院校竞争太激烈,本科院校不太好的考生,可以看看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历年考研数据,看看是否适合自己考~以上就是关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各种数据整理。欢迎已经落地和正在备考的同学留言交流!更多高校数据持续更新!
我想考研,不知道从哪里入手。没有课程也没有资料,请...
以上就是学历无忧网整理的绿色金融考研学校排名 中央财经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经验分享?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在职研究生相关信息,敬请查阅学历无忧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