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考研的考点有哪些?
泰州市高校招生办公室报考点的代码为3223,承接报考考生的范围是:泰州地区报考全国招生单位的考生,考生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方可选择本报考点 :
①泰州地区普通高校的2023届全日制应届本科毕业生(须提供学生证和身份证);②具有泰州户籍(高校集体户口除外)的社会考生(须提供身份证,毕业证和户口本); ③非泰州户籍在泰州工作的社会考生(须提供用人单位为其缴纳的泰州地区近3个月社保缴费证明,身份证和毕业证、)。 ④驻泰部队、武警官兵(须提供军官证或士官证、毕业证)。
泰州市高校招生办公室网站地址是http://jyj.taizhou.gov.cn/,公众号为“泰州教育发布”,联系电话有0523-86999864、0523-86999875、0523-86999866,关注公众号是最方便的,可以随时看到最新的消息推送。
在《江苏省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网上报名公告》也明确写有报考点的设置情况,按照教育部规定,考生在选择报考点的时候,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你所就读的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如果你是单独考试的考生,应选择招生单位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如果你是其他考生的类型,应选择工作所在地(一般应有社保证明,具体要求请见报考点公告)或户口所在地省(区、市)的报考点。
武汉是中心城市,为何留不住大学生在当地发展? - 百...
武汉的秋天极短。十月份还是穿着短袖四处撒野的天,进了十一月,就不得不裹着棉袄瑟瑟发抖了。每年的秋天,这座有着百万在校大学生的城市,都会显得浮躁又嘈杂。暗无天日的保研之战、马不停蹄的考研竞争、着急忙慌的校招宣讲、求而不得的秋季申请......
这样的压力和彷徨,无不盘旋在深秋的城市上空,也无不压在每一个大学生的心头
我们选取了“2019年软科中国最好大学排名”榜单中位列前十的高校,梳理了2018年这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和每年武汉数百万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去向。
从数据表现来看,广东每年的应届毕业生最多。为什么每年数不清的应届毕业生会选择广东作为发展城市?
纵观十所高校的就业报告,有一个并不意外的发现,毕业生要么愿意留在大学所在省市找工作,要么愿意去邻近的发达省市。
这一现象在上海、广东体现得尤为明显。上海交大、复旦和中山大学的毕业生,留在本地就业的比例都在70%以上;浙江大学的这一比例也达到了59.69%。
上海除了留住了最多的本地毕业生之外,也成为了“收割”长三角学子的大赢家。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毕业生,首选留在本地,其次最热衷于去上海。其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硕士毕业生有22.2%去了上海,超过了留在安徽(21.8%)的比例。
清华和北大,2018年留在北京就业的毕业生比例仅40%左右,当然这仍然是去向最多的区域,其次去向最多的地区是广东。
在本科生类别中,两所学校毕业生去向为广东的比例均超过了留在北京的。但值得指出的是,清华和北大的本科毕业生选择直接签三方就业的人数非常少,分别为202人和141人,硕士和博士毕业生才是就业主力军,这个群体留在北京的仍然占据了较大优势。
除了“本地”和“邻近”的规律之外,北京、广东(拥有广州和深圳两大一线城市),以及上海,都会挤进毕业生去向最多区域的前几名。从当前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来看,工作机会多和薪资报酬高,仍然是一个区域对人才最大的吸引力。
武汉为何留不住大学生?
中国大学生最多的城市―武汉,被视为潜力无限的新一线城市,同样面临着“留不住大学生”的困境。
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指出,本科生就业人数最多的三个省市为广东省(26.74%)、湖北省(25.56%)、上海市(10.05%)。研究生的相关数据未具体披露,仅笼统指出,研究生的就业区域集中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其中,东部地区以广东省、上海市、北京市以及浙江省为主,中部地区则主要集中于湖北省。
从教育资源来看,武汉独占7所211高校,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8年在校研究生13.8万人,本专科在校生96.9万人。
这座有着百万大学生的城市,却一直为留不住年轻人而苦恼。
2017年起,武汉大手笔实施“百万大学生留汉就业创业”工程,希望留下更多人才。
不过,从就业报告以省份为单位的统计口径来看,问题可能更出在“湖北为何留不住大学生”。除了武汉之外,湖北几乎没有其他拿得出手的城市。2018年,武汉GDP为1.48万亿元,但排名第二的城市襄阳GDP仅为4309.8亿元。
另一个高教资源丰富的新一线城市是南京,2018年南京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72.16万人,研究生13万人。同年,南京GDP为1.28万亿元,低于武汉,这一成绩仅位列江苏第二,苏州GDP为1.85万亿元,全省超过5000亿元的还有无锡、南通、常州、徐州、扬州、盐城和泰州。
到广东去,到广东企业去!
以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大学的情况来看,武汉的大学生为何更多地选择了广东,而不是去差不多同等距离的北京,或者距离更近的长三角?
这首先与生源有一定关联,作为中部地区的高教“龙头”之城,武汉吸引了诸多该地区的学子。再从广东的高校情况来看,仅有4所211高校,与广东经济体量相差最小的江苏省有11所,北京和上海则分别有26所和10所。
与经济实力相比,广东或许称得上高校大学生“洼地”,这与武汉的百万大学生资源在一定程度形成了“供需对接”。
另一方面,武汉众多的理工科高校以及专业,恰与广东的电子信息以及各类制造产业相匹配。
为何广东的吸引力在上升?当然,首先是广东的大企业受到毕业生的青睐。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中国的TOP10高校里,其中8所的毕业生去向人数最多的都是一家广东企业――华为。这8所学校分别为清华、北大、浙大、上海交大、复旦、中国科大、南京大学和哈工大,华中科技大学和中山大学并未披露完整的具体数据。
在这10所高校里,华为在浙江大学的招聘人数最多,达到444人,排在二至六位的网易、浙江大学、国家电网、海康威视、阿里巴巴在浙大招聘的总人数相加也仅为563人。
除华为外,其他广东企业的表现也很出色。上海交大2018年就业人数10人以上的单位(非医疗)中,前六分别是华为、上汽集团、腾讯、招商银行、上海交大和中兴通讯,总部位于广东的企业占据4席。
你看好宁镇扬一体化吗?
我觉得自己还是有点资格谈谈这个问题的:我是徐州人,98年在南京上大学,02年到镇江工作生活至今(我爸是江苏大学〈原镇江农机学院〉毕业),扬州很少去(但我妈是扬州大学〈原南京农业大学畜牧学院〉毕业),这也能说明一些问题。
这么多年我的感觉就是:这3个地方的人没啥特殊联系。
首先说教育。我上大学时,学校里按户籍来说,人数最少的就是镇江。我老婆是我的同学,镇江人,她自己统计连丹阳句容在内,只有4个人。当然我校当年总人数比较少,但是这个比例确实也太低了。我老婆说镇江人比较喜欢考本地的大学和上海的大学,对到南京上大学没什么想法。(前两天去江苏大学,看到京江学院今年考研成功的光荣榜,40多人里考到南京的,也不过是2个人而已)
当年对扬州同学没什么关注,但是就自己熟悉的同学来说,只有宝应1人市区1人,比例也不高。
由此可见,2000年前后,至少在我们学校,没有感觉到宁镇扬有什么特殊 情感 和联系。
其次,说说房地产。我在南京的亲戚、老师、同学、同系统的同事有很多,大概了解的起码有大几十人,但是没有一个在镇江买房的(镇江人在南京工作的不算)。反之,在镇江工作的镇江人,也几乎没人去南京买房(现在更买不起了)。
第三,讲讲工作。我只能讲讲本系统的。虽然离南京很近,但是大家明显感觉镇江不受南京待见,各种活动很少在镇江开展,领导来的少,同级互相间没什么联系,而且表扬少,批评多。
第四,聊聊日常生活。毫无疑问,南京还是有省会优势的。镇江人看病,除了上海,南京是最爱去的。比如家长们都喜欢南京儿童医院,省人民医院也很受欢迎。新街口、湖南路也留下了不少镇江人购物的身影。但是这几年镇江商业综合体开了不少,不知道是不是有购物潮回流。
镇江万达,偶尔能看到扬州牌照。
第五,说说交通。城际铁路镇江站,扬州人确实多。扬州人去南京上海,大多要走润扬大桥,所以扬州媒体非常关注过江通道建设,连镇铁路等消息通常是他们先报道,而镇江不太热心。
镇江人坐飞机,去禄口机场的也不少。但是我没有资料,不知道虹桥和禄口,究竟镇江人最爱哪个。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很少有人去扬州泰州机场。
最后说说三地舆情吧。我以前爱看江苏城市论坛,一直看梦溪论坛,没看过扬州的论坛。我发现扬州镇江比较喜欢掐架,互相看不上,而南京很超脱,或者说镇江扬州基本不在他的视线里。可以说,三地没啥感情。
最后总结一下我的看法――所有成功的城市一体化都不是因为一纸行政命令。上海苏州,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主要是经济原因自发形成的,有其内生动力。而宁镇扬呢?坦率说,我没看到。
PS:这个问题回答的人寥寥无几,本身就说明没人关注。所以大家还是散了吧…
南京是江苏省会,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以南京为中心向外发展都市圈是未来大都市经济体发展的方向…
宁镇扬一体化是江苏省首个区域同城化发展规划,宁镇扬同城化范围是南京、镇江、扬州三市全域,面积1.7万平方公里,范围内有南京、镇江、扬州3个地级市(17个市辖区),高邮、仪征、丹阳、扬中、句容5个县级市、宝应1个县。
而扬州有得天独厚的 旅游 资源,交通便利,镇江也临近苏锡常经济带。
从国家战略高度的层面而言,宁镇扬板块正处于长三角一体化、江苏长江经济带、江苏沿海地区开发和国家级南京江北新区的开发战略等多个国家战略的交汇点上。
因为上述原因,我看好它!
目前喊“宁镇扬一体化”最响的就是南京了,而镇江和扬州都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因为无论是镇江还是扬州更多的还是向上海靠拢,坐飞机虹桥、浦东机场班次更多更便宜、南京禄合机场与其说是在南京不如说是在安徽了,没见过哪个省把自己的主力机场建在偏远的省界附近的。看病上海医院技术水平更高,购物自然也还是上海选择更多。只有南京这几年被“苏锡常”逼得有点喘不过气来老大地位岌岌可危,以前南京一直拉着安徽的一帮小弟玩,可惜安徽的小弟太弱成不了气候。如今指望反过来拉镇江、扬州两个GDP大户壮大自己无奈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经过多年的老死不相往来,无论是镇江还是扬州对南京早已没有归属感,“宁镇扬一体化”更多的只是南京一厢情愿罢了!将来也许道路会实现一体化,但是经济能否正真实现一体化,我并不看好!
我是扬州人,首先宁镇扬一体化不看好的肯定都是镇江和南京人,因为宁镇扬一体化最受益的肯定是扬州,扬州的经济水平一直在江苏算中等,扬州老百姓的日子都是随遇而安型的,扬州的上市公司很少。
这一体化,扬州的地理位置很占便宜,南京旁边还有合肥,镇江有啥呀!丹阳人从来不说自己是镇江人,都说自己是常州人。
扬州面积大,地势平坦,环境好,如果一体化,扬州的劳动力肯定是大大增加的,不管多少亿资金扶持,人类选择的生存环境肯定是主动选择的,不论你花多少钱去扶持大西北都没用。
为什么扬州这么多年没用受到多少扶持还发展的挺好,地理环境优势呗。南京我每年都去一次,发现开发的不成样子了。人口密度有点大,几乎都没有农田了。
很可惜的城市,南京要想发展,重工业要往外搬,但是作为省政府是不可能往合肥这种外省搬的,只有往长江下游搬,那么扬州永远是首选。
但是作为老百姓,我还要说一句,到底能受益多少我也不好说。
我是浙江人,我喜欢关注大城市的未来发展战略。我觉得南京的城市版图,10年后会纳入镇江扬州;20年后会纳入马鞍山滁州。到那时,才是真正的大南京。同样,杭州的未来会纳入嘉兴湖州绍兴,但嘉兴的平湖嘉善会纳入上海
不是看好不看好,而是江苏省必须加快宁镇合并,否则在未来的国家中心城市竞争中,江苏会完败!南京以省会城市里最小的面积和较少的人口,却创造了万亿的总值和仅次于广州的人均第二的成绩,但是奈何架不住别的省举全省之力做大省会城市,比如一看GDP落后,就兼并周边城市的成都,比如直接拆分一个地级市巢湖合并给合肥的安徽省
南京要真正有大作为,“宁镇扬”一体化不是首选,只有将南京、镇江、扬州进行三市合并,成为“大南京”,才是发挥南京中心城市和“首位度”作用的最佳选择,况且南京的行政区域面积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在倒数第二,客观上也需要扩容。当然这涉及到行政区划调整、各方利益的平衡和各种矛盾的解决,难度很大,但只要确立目标、积极争取,没有什么不可以的。而且宁镇扬三市合并的总面积 17000 平方公里,也只和杭州相当(比杭州略大一点),人口数量在 1600 万左右,这种城市体量和规模和其他一些省会城市差不多,作为仅次于广东、排名全国第二的经济大省的省会,也是合适的。
给别人空心大罗卜吃?让两市做二百五?给宁锦上添花,一个被宁搞的成江南的苏北,地盘最小,挤在一角落干瞪眼,喝醋?一个被一脚踢瘦西湖呛一肚子水?宁能像上海杭州那样,周边城市盼着合并么?两家里有点好的宁就掂记着吧,谁不讨厌宁?问问十二市?
一,我是不大看好这个一体化的,因为这三个城市间隔的距离太远,并且有长江间隔,距离远,有天堑,这是城市一体化的致命之处,也基本不存在一体化的可能性。大家可以看下下面的地图,南京到镇江非常远,镇江离扬州,又有长江这三者的直线距离都是不近的。坐过火车的人都知道南京站到镇江站时间非常长,75.7公里,南京到扬州101公里,因为离得远。而同样是上海,到昆山到苏州市,你再看一看这个距离,那是相当相当的近呀!所以你在上海上班,但是如果买不起上海房子的话,真的可以在昆山买房子,每天坐高铁上下班。现实当中你会发现还真有人这样做,而且人数还不少!带你看看这三个城市之间的距离,我个人觉得基本上是不存在这样的条件的。
二,江苏省是中国沿海省份和中国经济发展第二强的大省,但是江苏省到现为至还没有国家一线城市。省会南京的经济一直在苏州之下,它的经济发展程度并不比镇江和扬州高多少。经济总量小,也就缺乏相应的号召力,难以对镇江扬州这样的城市形成比较大的带动作用。一般一体化的话都需要一个中心性的主导城市,但是在这三个城市当中,有哪个城市作为主打城市呢?前面说过,南京的经济水平并不比扬州镇江高出来多少多少。单论富裕程度,可能扬州镇江,在某些方面比南京还要高。所以,它的一体化前景并不是说很好。
三,如果想做大做强南京都市圈,那么可能需要对南京周边的城市规划做一个比较好的划分,包括区域,城市分工的划分等等,优势互补,分工明确,共同发展。安徽的马鞍山和滁州两市号称南京的前花园和后花园,南京这两面呗,这两个城市环绕,那么都市一体化必然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为毕竟是跨省的,不同省,不同城市之间也有不同的需求。南京作为江苏省省会,在江苏省内有些人说南京是安徽省会,也不是没有道理,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要说一体化,我更看好南京马鞍山的一体化,毕竟这城市之间的距离在那摆着,南京马鞍山57.9公里,一体化主要的还是看城市之间的空间距离。如果马鞍山、滁州纳入南京的管辖下,南京真的会是如鱼得水,南京的发展空间会进一步的扩大,可以说南京会成为中国特大城市也不是没有可能。
讲 历史 然后预测未来的都是扯淡或者刷流氓。
中国以后就是7-10个大城市集群。这个趋势再明显不过了。南京一定是其中之一,所以没有任何疑问,看好这个一体化。以后好一点的工作都在这几个大城市群里。
江苏泰州学院是一所什么档次的大学?排名如何? - 百...
江苏泰州学院是一所什么档次的大学?排名如何?
泰州学院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泰州市,是江苏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其前身为江苏泰兴师范和泰州师范在2000年合并组成的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泰州广播电视大学并入,2013年更名为泰州学院。
据百科资料,江苏泰州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超过7000人,设有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等11个院系,开设本科、专科专业共40个。现有专任教师近500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超过360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
再怎么样,本科肯定要比专科好一些,是一个还不错的二本院校,学校教学氛围良好,基础设施完备。而且,作为一个二本院校,学校给每个学生都提供了一个考研平台,能够帮助我们走向更高的台阶。在校友会江苏省高校排行榜中,泰州学院排在全国第650位,江苏省高校第40位,办学层次为区域知名大学。
学校建有3个十三五省级重点建设学科,1个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项目,3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十二五重点建设专业群。英语教育,学前教育和音乐教育为省级特色专业,数学为江苏省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重点专业有学前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会计,营销与策划,物流管理,电子商务,金融保险等。
从这个全国最近几年的排名当中,也可以看出泰州学院这几年的确提高了不少,要想看泰州学院详细信息的,大家可以去其官网好好理解一下。总体来说,泰州学院的全国排名总是在650名左右在彷徨,希望能越开展越好吧。
以上是江苏泰州学院的基本情况,回答供参考,谢谢阅读。
泰州学院不建议考研
以上就是学历无忧网整理的泰州考研学校排名 你看好宁镇扬一体化吗?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在职研究生相关信息,敬请查阅学历无忧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