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育百科> 高考百科

什么是普高第一投档线啊 中考填报志愿的定向志愿是什么意思

福州普高第二条投档线是什么意思?

福州普通高中的第二条投档线,是指当普通高中的本一批录取结束之后,为进一步充实招生计划而根据学校招生情况重新设定的握宏笑录取线。也就是说,第二条投档线是在普通高中本一录取结束之后,再根据填报志愿的考生资料和情况确定的,用于补充本一批录取的空缺人数。如果考生被第二条投档线上的学校录取,那么就会作为该学校的校外招生报到该校就读。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学校制定的第二条投档线的标准段含和要求不同,考生需要结合学校情况进行申请,绝散同时还需要参考省内其他高校的招生政策和要求,最终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

中考填报志愿的定向志愿是什么意思

定向生指的是市里发配给各学校上重点高中的名额,这些名额是照顾一些中考成绩相对较差的学校(或者失手的考生)的。
中考志愿指参加中考的考生所选报的高中学校,这是考生的爱好、个性和能力等因素的综合反映。
中考志愿实际上也是考生与学校之间的一种“双向选择”,一方面考生通过填报志愿,表巧轿达自己的愿望即向往何种高中;另一方面,渗凯各普通高中又以考生填报的志愿为其录取的基本依据,从众多的报考者中择优选拔合格的新生,合理填报志愿对于考生来说意孝喊肆义十分重大。
定向指标政策,是将优质高中招生计划定向下发到部分薄弱初中。

什么叫中考普高第一条投档线

第一条投档线即中招办在中考成绩公布后划定的第一条分数线,也叫高分保护线。中招录取第一批开始时,首先录取在这条线以上的考生。

什么是普高第一投档线啊 中考填报志愿的定向志愿是什么意思

举例:普高录取最低投档控制线按全市中考考生数前55.2%的最低中考成绩划定,即全市考生的中考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第55.2%名的考生中考成绩为当年普高最低控制线,为423分。

扩展资料:

中考投斗核档总分=语文卷面成绩+数学卷面成绩+英语卷面成绩+体育成绩+物理、化学、思想品德、历史等四学科奖励分+政策性奖励分数。

奖励分换算办法:物理奖励分=物理卷面成绩×0.9,化学奖励分=化学卷面成绩×0.6,思想品德奖励分=思想品德卷面成绩×0.2,历史奖励分=历史卷面成绩×0.2。

奖励分计算办法:按四科奖励分的总分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小数,且按以下规则舍入:小于0.25的小数舍去为0;大于或等源耐于0.25且小空裂掘于0.75的小数整成0.5;大于或等于0.75且小于1的小数进1。

家长会老师说,全班54名同学,只有3名能过普高线,大家...

我教初中30年了,全班54名同学,只有3个学生能够过普高线,这是难以想象的。

一、全国大多汪轮数地区普高与职高招生的比例是1:1,全市范围之内,一半学生上普高,另一半学生上职高。如果生源相当、教学质量相当,那么54人中就应该有27人左右上普高线。

二、优质生源被挖尽。由于各个学校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城里学校规模要大一些,教学质量高些,造成城里学校人满为患,乡镇学校招生困难。我县是一个小县城,总人口不到30万,每年初中毕业生在1700多人,县城的两所中学收生都350人以上,但是两个偏远乡镇的初中每年招生不足100人,而且所收的生源都是最差的,好成绩都跑到县城学校或者是外县的私立学校了。

三、54个学生只有3个能够上普高线,估计这个学校在初中的时候分了快慢班。虽然原则上不允许分快慢班,但是有的学校师资水平不太好,仍然分了快慢班,结果造成全班没有“火车头”,班风可想而知,可能会存在只有54个学生只有3个上普高线的现象。

总之,我个人认为,54个学生,只有3个学生能够上普高线,只能够说明教学质量太不行了。

今年嘉兴中考,我孩子参加中考,孩子选初中的时候,去民办学校考试,差一分,没有录取,就读了公办学校,公办学校其实真心不错,离家里近,又免费。

而且最重要的是,我孩子在学校成绩不错,总是全班排名第三。因为好的学生都去民办学校了。

班级里最后能考上普高的真的咐差不多,估计40个人只有15个上普高。

现在中考比高考都难,高考的录取率在80%以上,而中考只有50%,而重点高中的录取率不超过10%。

如今嘉兴开始取消民办学校考试选择生源。那么今年的生源公办和民办的学校竞争在同一水平线上了。看3年后录取率。

其实生源的质量是最重要的,而老师的教育应该都差不多。

由于题主所提供的信息量有限,不知道这个教学班处在什么样环境下,因此,不便评论这个教学班的是或者非。

目前的教育情况真是太复杂了。

首先是私立学校,这样的学校办学目的虽以捞钱为主,但却十分注重教育质量。

老师质量,决定着教育效果的优劣。因此,低素质的老师基本与私立学校无缘。

过差的的学生培养起来费力而进步缓慢。私立学校是决不让他进门的,以免坏了自己的招牌。毁了这好不容易才造出来的赚钱机器。

私立学校良好的办学条件,严苛的管理制度,素质优良的师生,决定了它的教育成绩基本是一流的。因此,这样的初中班决不是私立学校的。

再说公立学校。公立学校又可简单分为城镇学校和乡村学校。

城镇学校一般办学条件都优于乡村,再加上医疗卫生,交通购物等比较方便,所以容易留住素质较高的老师。在一个县所有初中校长中,一般会选拔特别优秀的到城镇学校任职。所以城镇中学师资力量和管理条件也比农村有较大优势。

由于城镇的幼儿园及小学教育质量优于农村,因而城镇中学的生源不但数量足,质量也优于农村。城镇学校的师生、办学条件及质量管理都优于农村,再加上一个年级平行班比较多,竟争激烈,教学质量虽不如私立学校,但也不会有很大差距。因此,这样的初中班,在城镇学校中也是较难存在的。

现在的农村中学,比起城镇学校来,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生源素质及管理水平都会有些差距,所以教学质量按常理来说也会稍差一些,再加上有点实力的都把孩子送到了私立学校和城镇中学,生员数量相对减少,好像越来越无生气。

又因为应试教育的需要,人为地把学生分为重点班和普通班。如果这衡陵皮个班是农村中学中的普通班,出现这样只有两三个能过普高线的,也属于很正常的事。(还有更差的普通班,一个也不能过线的也是存在的。)

另外,教学是个系统工程,如果某个乡镇小学教学普遍差劲,那中学教育质量真的很难上去。再加上这个班一二年级是个什么样子也不得而知,所以就现在这样的情况,真不能随便对三年级的老师说三道四。只能鼓励他们师生共同努力,家长尽力做好配合工作,大家齐心协力,争取中考有个更好成绩。

在教育实践中,农村中学并非一无是处。各项条件虽比城镇稍差,却也能够满足教学需要。农村学生虽无城镇学生文化素质好,但品性优良(不甚顽皮。)吃苦耐劳精神强,易于管理。再加上农村老师工作踏实勤恳,如果遇上了优秀领导,还真有不少农村学校,办学质量好过城镇。甚至出类拔萃,把城镇中学甩得远远的。

因此,农村教育的振兴,最缺的是优秀的教育管理人才。

现在这种现象真的很正常呀,有什么稀奇的,你又没说你是什么学校,如果是农村学校,这是很正常的。

现在太多的民办学校了,多如牛毛,他们把最优秀的都招走了,留给公办学校的学生已经相当的差。有些心理变态的人说,公办学校要检讨一下,检讨个屁,你让私立学校有特权可以掐尖收生,公办却太多限制,不许多收一分钱,不许掐尖,是人为让公办走上这条路,然后创造一批瞎眼的家长,以为民办私立的就是好。现在整个 社会 都中了毒,有钱没钱,有本事没本事都钻私立,其实私立现在三分二的学校都是很垃圾的,顶级的最优秀,次等的私立学校把中上的也招走了,还害了一大批孩子没天分的,家里没钱的往里面钻,只是那些家长,孩子死在私立都甘心罢了。

现在高中的私立也很多了,公立的高中能考到好大学的真的不多,而初中就更严峻了,农村学校能够考到区重点的真的就只有几个人,能考进市级高中的,一个都难。现在都分区招生了,私立的好日子到头了,看你们还掐尖。

我是一个做了二十多年的班主任,和这样班级打交道太多了,熟悉这样的班级和这样班级的学生家长。

老师这样说话是不明智的,很打击学生和家长,导致自己的工作变得越来越不容易,这是给自己添麻烦的。

目前我班上的学生很少,只有二十多人,是农村的学校,如果能考三个学生到普高,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今年我教的是初一年,到现在已经好几周了,我还是和学生磨合着,引导学生什么样上好课,上课坐端正,不讲话,不吃东西,做笔记,听课,回家要做作业等等,上课反倒成了不那么重要的事情,我是教语文的,这样教三年,大部分的学生成绩都会提高不少,有一部分的学生语文成绩可以考及格,但这些分数对于升学是无济于事的,他们的数学水平低到了老师绝望的地步,但150分平均分只有二十多分;他们的家长大多也令班主任绝望,有的年份我让家长给学生试卷签名(在微信群里),以示自己得知孩子的成绩,但三天了,还有几个家长不签名,主要是老人家不懂得签名,父母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之后,就啥也不管。还有好像是父母婚姻出问题,谁都不管。

我另外一个班级,学生书写也令人叹为观止,三十五个学生,居然又十个八个左右的学生名字我看不懂,写得潦草得不能再潦草,一般情况下,这样的学生成绩是很差的。

虽然我班级这么差,但我一直避免学生把自己的班级定位为差生班,所以总是不断地鼓励学生,有一个从没有写过作业的学生,最近开始零零散散地写一点作业,每逢我看到,我总是鼓励,让同学鼓掌,因为如果学生一旦定位自己的是差班,自己是差生,那么,学生就会不断做出各种差生的形态,班级就会进入乱班状态,老师的工作变得越来越困难了。即使老师不想工作,由于学生上课违纪大量增加,老师工作的幸福感很低,我不希望以后三年我过这样的生活。

这位班主任说的话显然很沮丧和恨铁不成钢,不过,这样说出来,恐怕家长和学生都更加泄气,班级会变得越来越难以管理。

说这话是不明智的。

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4名同学,只有3名能过普高线,听了这句话,我作为一位中学教师,深感惭愧,一个班考上普高的人不足6%,我不知道老师给这样的班级上课是什么心态?其实,最难受的还是学生,绝大多数同学也知道自己连个普高都考不上,他们还是要规规矩矩在教室里坐着装模作样听课,对他们来说,这是一种煎熬和折磨,这是孩子的不幸,也是老师的悲哀。

记得我刚参加工作时,在一所农村中学任教,这所学校离城区较远,家长的教育观念陈旧,认为孩子读了初中就可以了,早点出去打工挣钱还可以为家里减轻经济压力。学生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很多学生初中毕业就走向了 社会 ,由于那时还比较好赚钱,有的学生在读初二时就辍学了,跟着哥哥姐姐一起出去打工赚钱了。这种情况下,学生哪里还有心思学习呢?

那时的一个班也有60多人,每年考上普高的有10人左右,考上重点高中的只有1~2人,有时候一个也没有,没有考上高中的同学也不愿意复习,他们纷纷踏入了 社会 ,而如今他们也为人父母,知道赚钱不容易,吃了没有文化的亏,无论如何也想让自己的孩子多学点文化知识,他们也会把孩子送到条件较好的学校,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这样就导致了现在农村学校的优生流失,剩下的学生,成绩都不是很好,优秀的老师也纷纷离开农村到城里去任教,农村的教育教学质量越来越差是不争的事实。

如果一个班上有50多位学生,真的只有3个学生能够考上普高,这应当引起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关注。农村孩子要想走出农村,目前读书仍是主要的出路。万般皆天下,唯有读书高,这个道理是不变的,知识改变命运,教育铸就未来,看到题主的提问,心里阵阵发凉。

很正常的。我们班53个。就1个过了普高线。我们初三一共12个班。1 4班是所谓的尖子生。每个班30 32个人。后面5 12班是普通班。每班52 56人。尖子班的4个班算135人。只有30人拿到各个高中的指标名额。去掉签约的20多人。大概剩下95人和我们普通班参加统招。我们普通班算每个班52人。8个班总共416人。加上实验班的95人。实验班肯定基本能过普高线。普通班每个班差不多能有3、4人左右上普高了。高中录取还要看学区的。强学区和差学区待遇不一样。

全班五十四名同学,班主任老师说就三名学生能过普高线,也就是说,上普高的学生占比6%都不到,这只能说明这所学校真的是蛮差的。

前段时间看到本市的一份关于2019年指标生招生的相关数据。所谓的指标生,是指一些重点中学把他们的高中招生名额中的一部分拿出来分配到各个初中校区,让那些相对较差的学校的学生也有机会有可能去上名牌中学。比如说本市招收指标生的学校分别有南师附中,金陵中学,南京一中,中华中学,第十三中学和第二十九中学等共六所高中招收指标生。

但是招收指标生的过程中考虑到学生入学以后的学习情况,能不能跟得上,所以也设定了最低标准,即不能低于本市第一批次录取的分数线。比如说今年市区的高中指标生投档控制线为574分。指标生的录取办法是给各个初中校一定的名额,在报考指标生的学生中,从高到低录取,也就是说,如果你在一所比较差的学校里面读初中,你考到了574分,这个分数在你们学校是排名第一,如果你有报考了名校的指标生,你就有可能被名校录取了,而名校非指标生的录取分数要比这个高得多,比如说南师附中2019年的录取分数线是642分,比指标生投档线高了68分。当然,如果这所初中里面最高分也没有人考到574分,那么给你学校的指标就意味着浪费了,起不了作用,在我看到的相关数据里面就有好多所学校指标生的完成率为零,这只能说明这些初中学校真的是不太好,即便给你降分录取,而且降分幅度如此之大,你也进不了那些名校。这样的学校初中毕业的学生,能够进入普高的学生比例相信也不会太高。

题主说到的班主任说全班54个人,里面只有三个人能考上普高,班主任一定是参照前些年自己学校里面学生的情况,以及本届学生的学习情况,说出的比较客观的话,他没有必要哗众取宠。这并不奇怪,我相信家长对自己孩子所在学校的情况应该也是有一定的了解,不会糊里糊涂的。那本来不怎么样的学校,你还自我感觉特别好,家长应该对自己的孩子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督促孩子认真学习,争取最后的冲刺,在中考之前能够自己的成绩有一些提升,获得进入普高的资格。另一方面,如果孩子确实不是那个学习的料,上不了普高,通过努力,上一所好一些的职高,也是一种选择。毕竟职高和中专中也有层次差别的。

国家明文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禁止学校分快慢班,重点班和普通班等(以下简称快慢班),但是小升初成绩出来后大多初中都会分快慢班。这是保证一个初中升学率的有效途径。如果拉平分班,每个班都给几个尖子生,一些中等生和一些差生,最后结果是中间吃不成,好的吃不饱,差的吃不了,最后大家都没学好。

学习成绩好的家长都不反对分快慢班,学习成绩差的家长和学生基本都反对,但是反对无效,因为刚上初一(现在叫7年级)分班根本不会让家长知道,更不会让学生知道。平时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成绩教育部也是不让排名公布的,所以家长和孩子基本大都不知道。

大多人是高中成绩好,初中成绩好,小学成绩也好。只有少数人比较特殊,有的小学成绩好初中不好,有的小学成绩不好初中好。有的初中好,高中不好,有的初中不好高中好。这种特殊情况是存在的,人数非常少,并不影响初一开学的分班,也就是说初一开学的分班大多数人升学基本都是定性的,只有少数人会有变动,但并不等于定性一个学生的前途。

我上初中时,当时流行考中专,中考结束成绩出来先录中专,后录重点高中,再录普通高中,最后录职业高中。当时我们初三四个班,分两个快班和两个慢班,结果两个慢班连一个普通高中都没考上,更谈不上重点高中和中专。

题主所说一个班54人能有3个过普高线,这很正常,至少比我上初中时的两个慢班强。

成绩不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更不是决定学生前途命运的唯一手段。

这几年我发现我们老家一个小学的校长,一个镇的镇长,还有其他镇的几个站长都是我初中原来那两个慢班的同学。我百思不得其解,我说这几个同学当时普高都没考上,更谈不上重点高中和中专,他们怎么都当了领导呢?只有两种可能,一是他们当年冒名顶替了别人中专成绩,二是上职高,我认为上职高可能性比较大,因为职高,技校,中专可以对口考高职,而高职到大三可以专升本,同样可以拿到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

题主所说班级真是这样,家长和孩子也不要灰心,我同学的真实例子已经给你指明了学习方向,学生也可以学个一技之长。

我读初三时,我的班主任老师在家长会上,对着所有的家长说:“我们这个班全班有70名同学,但按照我的估算,可能只有1个能考上省重点高中,2个可以考上市里的重点高中,最多10个可以考上咱们县的普通高中。”

要知道,我们当时读的初级中学已经是我们县排名第二的初中了!而且我们班还是学校的重点班。如此估计,当然会让那些家长有比较深的危机感,于是才会更多去督促自己的孩子学习。

其实,后来的中考结果,我们班光考上省重点高中的就有6人,考上市重点高中的有20人,其余的大部分都考上了县属普通高中,好像只有3人去了职业高中和中等专业学校就读。

轮到我孩子读初中时,我参加了孩子班级的家长会。她的班主任老师说,这个班只有多少多少人能够考上省重点高中,有多少多少人可以考上市重点高中…… 历史 总是这样循环往复,永不停止。

当然,对于那些从来没有接触过中考的家长来说,如果听见像本问题中提到的,“全班54名学生,只有3名能过普通高中线”这类话,肯定会被吓得不轻!如此这般,我的孩子还有读普通高中的希望吗?心里肯定会有这重重的顾虑。

其实,无论是孩子的班主任老师、还是其他老师这样说,他们没有别的目的,就是先给家长打一打“预防针”,让家长的心理预期不要太高。也可以给家长们泼一盆凉水,让他们时刻有危机感,多去督促自己的孩子学习。

不过,有些排名末尾的、很差的初级中学里面的比较差的班级,全班54名学生,还真有可能只有小几名学生可以过普通高中线,这并不令人感到意外。因为这些班级的学生,可以说是反复挑选再挑选后剩下的学生,个个都存在这样、那样的不同程度的问题,当然非常难考上普通高中,这很正常啊!

按我说,因为初级中学最终考进普通高中就读的学生比例,基本维持在50%左右;因此家长们自己也可以做一个简单的推测,很快就可以测算出自己的孩子有没有机会考上普通高中。

只是,无论自己的孩子是否属于优秀的行列,初中阶段多多努力一些总是对的;掌握好了初中知识,就为高中阶段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也就为以后的高考做了铺垫。眼光放远了,才能看见更远的地方。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专题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