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录取分数线是怎么定的?
录取分数线的划分规则:

1、最低线。
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别划定,由于条件各异,分数线的分差可能很大,最高与最低相差超过100分。
如2004年山东省最低分数线理科为374分,同年青海省最低分数线理科是240分,相差140多分。无论差距多大,但是各地确定分数线的办法是相同的,都是根据当年招生计划和考生成绩,依据人数来划定。
一般按略多于计划数划定,多数是计划数的1.1-1.2倍,全省考生按考分的高低排下来,排到该人数时的分数,就是当年该省的最低控制分数线,只有达到该分数的考生才有资格被录取。
2、投档线。
投档分数线又称院校调档分数线亩州,一般是按招生计划数1:1.2以内的比例投档确定。
同一批录取的院校中,它们的投档分数线是不一致的,高低由各校的生源情况决定,生源好的高校投档分数线可能高出控制分数线很多,生源不好的则低一些,但原则上它不能低于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
院校调档线是在该批院校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的基础上,根据当年考生报考本校志愿情况、分数情况和本校在该地招生计划数确定的,每年都会不同。
一般来说,同一批录取院校之间的调档线是有很大差别的。而且一个学校在一个省(市)招生,每年都有差别,有的院校在一个省(市)的分数线可能很高,而在另一个省(市)可能较低。
这是由当地考生第一志愿报的多少决定的。考生第一志愿对某一院校报得较多,这个学校录取的分数就高。相反,这个院校的录取分数线就要降低些才能完成录取计划。
扩展资料:
选择高考志愿的几条标准:
1、有目标,但不能自视甚高。
每年的招生名额培耐迟很有限。因此,作为高三学生,在填志愿上有目标、有理想是对的,但也不能自视甚高。
贸然选择一个过高的目标,不过是给自己徒增压力。对于这一点,考生一定要有清晰的认识。尤其是在现阶段,如果你在考虑志愿的过程中,设定了过高的目标,负荷太大,有可能影响发挥。
2、选大学重要,选专业更重要。
一部分高三学生,在考虑志愿的时候,眼睛里只有好大学,却不知道,在很多时候,选上一个好的专业,比读一所好的大学更重要。
好的大学,就像是一个人的“面子”。好的专业,才是一个人的“里子”和“底子”。一个人只有真正把专业选好了,找工作的时候才能占据优势。
3、考虑区位优势。
上什么样的大学很重要,在哪儿上大学,也非常重要。作为高三学生,在谋划志愿的时候,也要考虑大学的区位优势。一定程度上,在哪里上大学决定着你今后工作的发展,地区和发展方向。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配李 -高考录取分数线(词语解析)
学校投档线是怎么定的
首先按照拟录取人数的一定比例确定一个数字,报考这个专业的考生中,排名为这个名次的人的得分,就是提档分数线。比如准备录取10个人,提档比例为1:1.2,那么报考专业第12名的考生分数即为提档分数线,超过这个分数的人就会被提档。
每一所院校都有自己的投档分胡闭数线,省录取场根据普通高校在各地招生计划数和投档比例计算出应投档数,按相应规则投档后,向院校所投考生档案的最低投档分数就是该校的调档分数线。
录取线和投档线有什么区别
一、性质不同
1、录取线:录取线一般指高考录取分数线(全国高考省控线、批次线),高考录取分数线,又叫省控线、批次线,是指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录取分数线,即考生想要上某个批次大学必须通过的一条分数线。
2、投档线:投档线一般指投档分数线。投档分数线全称院校投档分数线,也称调档线或提档线。
二、分类不同
1、录取线:一般来讲高考录取分为本科线;专科线。每年高考各地的录取线都不相同,主要是由当年的招生计划和报考人数以及当年的高考试题难易程度来决定。各学校根据自身的投档人数和计划招生人数划定本校最低录取分数线。
2、投档线:投档录取操作都是透明化的,每个考生投档的过程(投档过程在招生网上被称为“轨迹信息”或者“档案状态”)都可以在阳光工程上查到。档案状态一般有七种:自由可投、已经投档、院校在阅、预录取、预退档、录取待审、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