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考研情况
首都师大非211非985,因此录取线不高。一般考个330,如果复试没问题的话都可以上的。当然具体情况要看当年考该专业的上线人数以及录取人数了。总之考得越高越好。

首都师范大学建于1954年,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5年成立的通州师范,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北京市与教育部“省部共建”高校。学校现有学科专业涵盖文、理、工、管、法、教育、外语、艺术等,六十多年来已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二十余万名,是北京市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始于1978年,1984年开始培养博士研究生,是我国第二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之一。
扩展资料:
首都师范大学硕士生研究生招生简章:
首都师范大学招收的硕士研究生按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两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全脱产在校学习。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暑期集中学习,艺术硕士、公共管理硕士、社会工作硕士和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半脱产学习。我校2019年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仅招收录取类别为“定向就业”的学生,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不安排住宿。
报考条件: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
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体检要求。
-
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2019年9月1日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2019年9月1日)或2年以上,达到与伍唤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人员 [以同等学力资格报考考生复试时必须提交毕业证书原件和在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的相当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水平的文章(不限学科专业)原件或进修学校教务部门开具的进修本科课程合格成绩单(6门或6门以上)],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派橘汪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尘仔
参考资料: 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最难的是什么?
考研最难的,是选择和坚持。
第一关,大学毕业,考研还是工作?对现实不知足的同学,往往会面临更多的痛苦和烦恼,比如当你的脑袋里蹦出“考研”这个念头时,无时无刻,你都会为此而苦恼。
考研,就意味着要全身心投入在备考复习上, 够努力、够幸运的话,或许可以一年“上岸” 。但是,如果功夫没有下到位,考试没有发挥好,那么很可能就要面临两三年、三四年,甚至是五六年的考研里程。然而你每一年,都会面对着“到底是考研还是工作”的艰难选择。
对于刚毕业的斗态野大学生,会觉得“反正考研只有一年,我拿来奋斗一下,努力一把,考上的话当然万事大吉,如果考不上的话,大不了再二再三,实在不行再去求职就业,反正我最大的优势就是年轻。”空喊
而那些已经闭滚工作了好几年,还时常踌躇满志地想要考研的“打工人”,他们的想法是,“当年刚毕业就工作,是因为上天赐给了我一个绝佳的工作机会,等到升职无望、加薪不力的时候,我才追悔莫及。如果现在再让我选择一次的话,我肯定会选择先考研再工作。”
可见,大多数毕业生,虽然知道考研能够提升学历、重新选择院校和专业,弥补本科学历的不足,但也有不少同学,会被眼前的工作机会和待遇所吸引,暂时进入职场,放弃读书学习的机会和可能。
所以关键是, 直面自己的内心和渴望,想清楚到底走哪一条路 ,以后不会后悔。
第二关,选择院校和专业。毋庸置疑,我们在决定考研之前,选择的院校和专业,决定着我们在未来数年的备考难度、学习方向和研究成果。
1、对于择校,不要总是抱着“名校情结”。
并不是说考研,我们就动辄要以清华北大、985大学为目标,实际上,即便是我们考进普通高校,只要我们考研成功“上岸”,那我们也已经比其他大多数人都更加有毅力和能力。
所以在考研择校时,要从自己的 本科专业、兴趣爱好或优势科目 出发,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做出理性客观的评价,作为自己选择深造院校的依据。
一般来说,学习成绩在本专业排名前5%,英语六级600分以上、雅思7分以上的同学,可以尝试报考清华北大、上交复旦这样的名牌院校。 专业成绩在本专业5%-15%之间,英语六级550分以上的同学 ,可以尝试报考985、211大学;至于学习成绩在本专业排名15%以外的同学,就只能退而求其次,报考一本院校和普通院校了。
当然,以上只是基础评估和报考建议,至于到底报考哪所院校,还需要考虑:打算报考的学校,是否位于自己将来打算发展的省市和地区, 是否在一二线城市,有没有发展前景? 此外,在报考前最好通过网络去详细查询报考院校的专业排名,找到真正适合自己,而且科研教学有实力的大学。
2、对于专业,要确定报考学硕还是专硕。
“学硕”是指学术型学位硕士研究生,“专硕”就是专业型学位硕士研究生。
如果趋向于理论和学术研究,比如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研究员,那就选择“学硕”;如果对于专业实践和理论应用感兴趣,那就选择“专硕”。
而且相对来说,专业硕士的公共课英语考“英语二”,多数专业不考公共课数学,或者只考数学三,因此“专硕”的考研难度相比“学硕”要低一些。
除此以外, 对报考专业的招生简章和人数要分析,对推免人数和招生人数要研究 ,最好是跟有考研经验和目标院校的学长学姐详细咨询,可以有效避开我们在报考院校、备考复习中的“雷区”和“陷阱”。
所以说,当你决定考研以后,就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选择,或许你会犹豫不决、或许你会困惑痛苦,但是需要你切记的是:
一旦确定了院校和专业,就不要随意更换 ,一旦确立了深造和研究的方向,就不要随意止步、退缩和放弃。
既然选择了考研,就要坚持到底!
有的考研学校收的调剂人数比第一志愿还多,是为什么...
考研越来越热门,择校问题也困扰着大家,学生们在翻阅学校招生比例时,发现有的考研学校收的调剂人数比 第一志愿 还多,大部分同学感到疑惑。 对于这个问题,原因有以下三点。
首先,由于学校相对较差,报考人数较少,学校的上线人数不足,
每年的研究生报考环节,都是报得比自己学校高出一截的学校,很少有人一开始就去选择排名靠后的学校,这样就导致了报考人数较少,大部分人数都有调剂获得。但是调剂的时候就非常抢手了,这样的学校有很多,B区的很多学校,调剂的时候都非常热门,比如内蒙古大学,
内蒙古科技大学
等等。
其次,学校相对还行,报考人数也多,出题难度大,导致上线人数不足。 这种学校也有很多,就像计算机腊冲做科目突然改卷为408的很多学校,很多人硬着头皮上,导致不过线,还有被劝退的,所以这类学校虽然报考的人数较多,但是上线的人不多,导致最后需要靠调剂来招生。
最后,也是最可恶的情况,判卷时压分,导致上线人数不足,招收好大学调剂生。 这类学校也有,不推荐大家报考,比如有一年的某某大学文科试题竟出现0分的现象,这就很离谱了,为了好生源不惜将自己的一志愿轮衡考生刷掉,这样无疑是在透支自己的信用,这样的学校失去考生的信任,导致较低的口碑,很少有人会一志愿报考。
同时,想想自己为什么考研,如果为了混个学历,可以调剂去较差的学校,如果目标为了进大厂等等,就没有调剂的必要,因为上完也不一定有大的提高 ,我们考研不仅取决于我们自己的意愿,还取决于我们的专业和未来的趋势。选择考研不是盲从。 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误解。 看着判笑别人一个接一个的考研,想凑热闹,或者考研逃避就业现实。 有这些想法的人都不好。
以上就是学历无忧网整理的考研被误解的学校专业排名 考研最难的是什么?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在职研究生相关信息,敬请查阅学历无忧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