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历无忧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材料专业学硕考研学校排名 电子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希望能够帮助到广大考生,一起来了解下吧!
电子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
电子科技大学科学与工程上岸经验贴
谈谈我的考研这半年已经很久了。本人来自四川一双非大学,大学成绩中等,喜欢玩,19年考研,总分344分,不算好,但考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也是足够了。复试也顺风顺水地过了 。
考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在择校和定专业的时候还是应该慎重一点,综合自己的兴趣、专业方向以及能力等。拿我自己来举个例子吧,我本科学的是纳米材料与科学专业,选择同专业考研。对于考研的难度,应该是三跨>跨专业>跨学校,因此想跨专业,或冲一下外校985的同学,应该更认真的准备。
在择校的时候,我把初试专业课放在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我的备选学校有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北京理工大学以及电子科技大学等。最后由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专业课试题偏难,北京理工大学专业课考试科目在本科期间没有接触过,因此选了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初试为固念蔽体物理,由于本科学过这门科目,所以减轻了初试的负担。这里要给各位同学提个醒,初试专业课固然是一个重要因素,但是择校的时候也应该综合考虑。准备初试的时间有七八个月,即使是一门崭新的专业课,在这七八个月的时间内也是能学会的。
对于电子科技大学的报录比情况,这个在学校官网均可以查阅,我报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录取分数线很稳定,以往几年均在310分左右,初试考350左右就比较稳了。报录比接近3:1,招的人数很多,几个不同的院系该专业的录取人数加起来超过120人,复试刷人也不是很严厉,减小了不少压力。大家在报考学校之前一定要注意看一看报录比。像电子科技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竞争就非常激烈,几百人和几个人的报录比,形势是很险峻的。
初试复习经验
考研英语:单词很重要,无论是阅读理解的长难句,或者是翻译、作文,其根源还是一个一个的词拼起来的,基础是单词。,每天早上起床给自己规定一段时间背单词,在十二月份之前单词过个两三遍。遗忘是在所难免的,很有可能早上刚背的单词,上午在英语阅读里就不认得了,但是不用灰心,每天坚持背总有提高的。而长难句也是一个重要的点,大家可以跟着唐迟老师的《阅读的逻辑》
每天刷一两个长难句。英语贵在坚持,每天挤出零碎化的时间来背背单词,自己尝试翻译一下句子,就很好了。
对于真题,真的非常重要。同学们不需要买模拟题,只把2005-2021的真题踏踏实实刷个三遍以上,就可以了。之前的真题,是最接近考试题的题目,因此一定要吃透,可以整理阅读和完形填空、翻译里的生词也结合着背。05年以前的真题酌情刷,近几年的(19-21)最好留到最后模拟考试用。
至于新题型,翻译和作文,这个不用太着急,新题型可以十月份再开始,翻译和作文十一月开始就够了。新题型这个东西给人的感觉是比较撞运气的,某一年出的简单了,就能轻轻松松排列出顺序,某一年难了,可能困惑二十分钟选出来,一对答案错了五分之四。当然新题型也有诀窍,比如可以把每一段的人称代词圈出来,以及连接上下文的句子划线,方便自己比对排序。翻译和作文,照着真题自己写写试试就行,十二月再开始背范文,各背个两三篇就够了,整理一些零散的句子背用起来也很方便。有老师有翻译作文题目预测,到后来可以拿来练练手。
考研政治:考研政治七八月份开始学就行,因为这门学科记忆性的东西很多,学的早了到后来容易忘。不放心的话前几个月趁时间也不太紧张,可以刷刷《觉醒年代》这部电视剧,
基本包括了从辛亥革命后到建党前的知识点。我是在暑假时候刷了徐涛的网课,
配合肖秀荣1000题,
做题并整理。其实在初复习政治的时候,网课不是很重要,因为刷完一遍记不住坦高陆多少的,还是刷题比较实在。在十月,十一月的时候,可以报一个腿姐的冲刺班,梳理的很清晰,也提了很多重点。前期只刷选择就够了,十一月中旬的时候开始慢慢刷大题。政治真题也要做,不过主要是为了摸清出题的一贯让顷点,刷个一遍也差不多了。肖四肖八是重点,这两本书的大题最好全部背下来,选择也要多看几遍。腿姐和徐涛的模拟卷可以配合使用,但主体一定要是肖四肖八。
考研专业课:电子科技大学考研专业课编号是818固体物理。相比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难度较低,我在复习818的时候参考的资料包括黄昆《固体物理学》及课后习题,
电科大历年考研的真题、王矜奉《固体物理教程》及课后习题等。
由于固体物理是一门重在理解且难度较大的学科,因此考试出题一般不会非常偏或者怪,多局限于课后习题稍作改动。在这里着重推荐王矜奉老师的《固体物理教程》,讲的非常清晰明白,适合入门级。黄昆老师的可以用作提高。固体物理虽然是一门物理学科,但是概念性的东西也很多,这点在复试也会考到,因此应把概念视为重点记忆,最后那段时间可以像背英语或者背政治一样背一背。
三、复试准备经验
由于疫情原因,电科大的复试以线上形式进行,包括英语能力测试、综合能力测试两部分。英语能力测试包括英语自我介绍和英语问答,自我介绍会要求三到五分钟,提前准备好就可以。因为这只是一个英语水平考察,所以不需要太强调自己本科期间做的科研(当然要是很突出说出来也是加分项)至于英语问答,就是一些基础的问题,不会涉及到专业课。
然后是综合能力测试。思想品德方面大家正常回答就好,除此之外考官会询问你本科的学习与科研情况,这个时候敞开介绍自己就可以啦!但自己提到的本科期间所做工作一定要充分了解,不能出现对自己的项目一问三不知的情况。还会有一些综合性的问题,内容包括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等,比如【111]晶面族包含多少晶面,之类的基础问题。都是一些非常基础的问题,阅读《固体物理学》以及《半导体物理与器件》课本,
能熟读上边的一些概念即可。
最后是一些加分项,在复试前阅读一下自己所选导师的文章,粗略了解一下老师们的研究方向,查阅材料领域的一些前沿成就,都能帮助你在综合问答环节更游刃有余。电子科技大学的复试是比较公平公正的,没有什么偏袒本校学生或者本科歧视的情况,同学们可以放心报考。
我应该算是从大一就想好要考研,大三三月决定要考研,大学这几年算是浑浑噩噩地过了,没有考什么证,也没有做很多事。但是如果大一就决定要考研,最好就和大学导师说好进实验室,从给研究生师兄师姐打下手开始接触实验室操作,然后慢慢自己做项目,大二大三可以报名参加大学的科研竞赛,这样会有很多科研经历‼️‼️,这些对考研复试有极大好处。
我五月份开始准备,从这时候开始到八月,一直准备英语和数学,七月决定了自己要考电子科大,八月开始,再加上准备政治和专业课。
很高兴能够和大家分享考研的经验,笔者最初选择考研,首先是想提升学历,其次也是想在材料方面有进一步的研究。由于笔者是北方人,择校过程重点关注了南方的学校,同时电子科技大学材料的学科全国材料排名优异,于是选择了电子科技大学作为报考院校。
以下均为笔者的真实经验,经验仅供参考,顾不做相应资料的推荐。同样地,关于公共课网课的老师选择,每个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尽相同,对于他们的评价网上也有很多,建议自己听一段不同老师讲的课程,然后选择最对自己胃口的老师,毕竟只有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1)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硕。本科的时候做过锂电池、能源方面的研究,方向有本人本科时的研究方向,可继续学习研究,也非常喜欢成都这座城市,所以选择了这里,这所院校是院校性价比高的(985)。
(2)近2年报录比几乎是1:1,所以考上的几率还是蛮大的,只要好好的复习,基本不存在很大的问题,初试相对简单,院线与校线一致,过了校线就基本能进复试。考的是数学二而不是数学一,数学要复习的范围小专业课资源好找,可以再电子科大的知博书店里面找到往年的考题等资料,还是很方便的。
1.考研英语:基础并不是很好,背诵单词,每天进行的单词的重复背诵记忆,先把词汇量提升上去,单词书随意可红宝书可《恋恋有词》
(一直到12月初,),先练习阅读(《新编考研英语阅读理解80篇》),总结做题的规律,掌握其中的套路。11月初准备大小作文模板(基础不好可,各一套万用模板),月底开始真题,将真题反复记忆;来回刷,并且搞懂每个错题的原因。
2.考研政治:7月开始1000题,之后背诵肖四肖八,
肖四要求全背熟(肖四思维导图用的是空卡学姐),肖四肖八的选择题的知识点很重要,将知识点来回记忆,(个人认为政治不要花费太多时间)但是也不能掉以轻心,总的来说得夯实基础,才能再考场上所向披靡。
3.考研数学二:网课武忠祥的基础班加张宇的强化班,
(时间充足可加看武忠祥的冲刺班,如果3月开始,可以加看上一年的武忠祥强化班。辩证对比着看),教材张宇18讲以及1000题;线代看李永乐基础班以及强化班,
基础660题。我是选择真题选择在11月初使用,12月初进行模拟题,从中总结做题的规律,以往的套路,整理错题集,因为内容太多,题型杂,所以得好好的打牢基础,好好准备,来回练习。数学我建议完全搞明白一章后再进行下一章,不要看了后面忘了前面。
4.考研专业课818固体物理:专业课参考书目《固体物理》王矜奉
/网课固体物理学北京交通大学/考研真题、历年期末试题以及模拟题(网上有卖蓝皮书)要求全掌握熟练。搞明白了再复习后面的内容,包括独立完成每一章对应的真题,教材书上的课后题可以不看。
专业课早开始,7月份就要开始,多理解多总结。把公式定理搞懂,论述题以及名词解释分章节总结归纳,11月中旬开始反复背诵练习,将每个知识点搞懂,总结其中的规律、套路,真题反复刷。
5.在复习过程中的一些时间规划?
3—8月复习最好一步一个脚印,多及时回头巩固。
9到11月容易懈怠焦虑,可适当放松1天,总结之前的工作是否到位,自己评估自己目前的水平和状况是否可以顺利通过初试,如感觉进度跟不上,及时调整改善自己的学习方法,以及思维模式,还是不晚的。
11月中旬开始集中背诵,一定做到综合背诵,背诵中理解记忆(理解其中的知识点的具体原理),不可死记硬背。切不可思考自己已经失败等无关紧要之事,从而浪费时间。
八月开始,时间安排:早上七点半起,三十钟洗漱,食堂吃饭三十分钟,八点半到九点背单词读英语阅读文章,九点到十二点数学做题加修改订正,十二点到一点吃饭看剧,一点到一点半午休,一点半到两点修改数学题。两点到五点,专业课。五点到六点,晚饭加看剧。六点到八点半,英语做题。八点半到十点,跑步加洗漱。十点到十一点半,玩手机消遣。十一点半,睡觉。
注意:一天一定要抽出时间运动,让身体动起来,学习效率更高。然后可以找个研友(最好室友),一起起床(因为我自制力差,所以有人一起才行)。十一月份到十二月份学习时间还要加多,从吃饭看剧的时间抽。
英语一(我英语超级差,真的很认真在学,但是只考了54,大学只过了四级,所以大家将就看吧):天天背单词,
每天一共两三百四不等个单词,背的时候会把单词和汉语意思写在本子上,下次背的时候在本子上回顾前两天背的,然后就是吃饭或闲暇的时候看美剧,生活大爆炸看了两三遍,权力的游戏还没看完一遍。再然后就是看英语阅读写作视频(视频我看得晚,都十一二月了还在看,所以很赶,你们可以跟着视频节奏看,不要像我囤着看),还有就是做真题,真题要做很多遍的。最后十一二月背作文。
数学二(119分,多做题,多思考):五月份开始(我建议你们要在五月份之前就开始,20年据说数学很难),准备一个超级厚超级大大笔记本,因为看视频听课的时候你要跟着写,看视频,把基础知识过一遍,做基础题,然后听强化课,真题做了一遍,再做各个老师的模拟题, 一定要多做题✔️,
不要放弃,不要怕难,错题在旁边标注,我没有错题本,感觉抄题太浪费时间,我是把错的题再做一遍在旁边,然后十二月将近考试的时候把错题拿出来遮住答案再做一遍。
专业课固体物理(109分):我大学没学过固体物理,本科高分子专业,有点跨专业的感觉。我是先把参考书快速过了一遍(看不懂,感觉超级难,怀疑人生),然后看ppt合着书一起一遍,记笔记在书上,然后再做题,第一遍做题做不来马上看答案,然后抄一遍( 不要写在书上!),因为你要做第二遍第三遍,直到你把这道题可以不看答案做出来为止。
四、给学弟学妹们的建议、鼓励
建议:遇到困难多求助于他人,也可以自言自语论述一下自己学到的知识点以及思路。不要攀比学习进度,不要攀比自己的理解有多深厚,不要看别人去学了自己实在不想去还硬去强迫自己在不想学习时学习,适当安排休息培养心态。不管是初试还是复试,路上我们肯定都会遭遇各种各样的困难,比如说学习没劲、背不进书、记不住、感情破碎等等。建议学弟学妹们始终记住,如果不想那就不要开始,如果真的想要考研成功,一切荆棘都会为你让路。等到中期、后期,不要太勉强自己,多去操场走走,校园走走,每周给自己放半天假,都会让接下来的一周更加美好,学习效率更高。
给学弟学妹们的鼓励
考研是学生生涯中第二次冲击心仪学校的机会,只要下功夫,总是能考上的。电科大是一所优秀985,电子科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都处于国内前沿,而且考研难度不大,性价比相当高。同学们加油,只要不停下脚步,道路就会不断向前延伸!
材料考研院校推荐
材料考研院校一般看的是材料的专业排名。
以下为全国前41所学校材料专业的排名情况。
其中排名第一的是清华大学,排名第二的是北京科技大学,排名第三的是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般考研都是想更高层次的学校报考,碧睁扰如果是双非普通本科,可以考虑报考211的院校,如排名第六的武汉理工大学,虽是211大学,但材料专业在全国是数一数二的。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于1988年被列为重大科技成果,特别是为建材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向世界并引领世界建材工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首批国家重点学科,2007年被列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995-2015年期间被列为国家“211”工早慧程重点建设学科,2017年9月入选教育部一流学科名单,在国家第四轮学科水平评估中排名悔旦A+,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近五年,学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及国家重大需求,承担国家“973”、国家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武器装备重点型号项目等国家重点科研项目330余项,其他各类各级项目300余项,总经费12.5亿元,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4200 余篇,获得国家科技奖励4项,取得的一批应用技术成果对国家和区域经济建设及社会、行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招生基数都相当大,学硕300+,专硕300+,且每年都在扩招,在材料考研院校中非常热门。材料专硕和学硕哪个好
材料类专业学硕好。
属于工科,包括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等专业。 材料学 是研究材料组成、结构、工艺、性质和使用性能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为材料设计、制造、工艺优化和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就业前景发展好,也是培养人才重要作用。
材料专业 基本属偏理论,操作也仅在实验室,而 专硕 是偏实际应用,所以学硕比专硕好。材料专硕和学硕培养方式真的差不多,不过就是学硕有文章要求,必须发文章,还有就是学硕可以推荐博士,不用笔试,面试即可!然后研一时上课,是学硕专硕分开上,课程内容不一样!但实验,培养方向还是看导师,读博也是导师帮忙推荐,所以培凯禅养方式基本一样,老师叫干啥就干啥呗!专硕学硕干得事情也没啥区别!
材料专业基本属偏理论,操作也仅在实验室,而专硕是偏实际应用,所以学硕比专硕好。材料专硕和学硕培养方式真的差不多,不过就是学硕有文章要求,必须发文章,还裤孙厅有就是学硕可以推荐博士,不用笔试,面试即可!然后研一时上课,是学硕专硕分开上,课程内容不一样!但实验,培养方向还是看导师,读博也是导师帮忙推荐,所以培养方式基本一样,老师叫干啥就干胡隐啥呗!专硕学硕干得事情也没啥区别!
专硕的培养,原本是要培养能够去企业工作的高学历人才。所以在专硕的培养中计划中,一般要求学生要去公司实习一年,以增强职业技能。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许多学校都不具有这样的条件,所以目前专硕和学硕的培养,几乎是完全一样的。
中国海洋大学材料工程考研经验?
一、考研下定决心
非常有幸能够分享我自己的考研经验,在22考缺竖研中成功被中国海洋大学材料工程专业录取,接下来我将具体说一下我的备考经验,希望可以帮助到你们。
首先是考研择校问题,相信很多人都是在纠结到底要报考哪个学校的问题,我去年也不例外,最终确定中国海洋大学还是在8月末,所以大家不用太过于焦虑,踏踏实实的学好应该学的课程就可以。当时我报考中国海洋大学的原因其实挺简单,中国海洋大学在山东的知名度比较高,并且是一所不自主划线的985,对于我这种偏科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其实考材料专业不同的学校基本只有专业课不太一样,剩下的政治,数学,英语都是公共课,无论空仿考哪里都要考这三门,所以我就选择了专业课相对简单的中国海洋大学。考研前期可以定几个不同层次的学校,但是尽量保证专业课的参考书目一致,后期可以根据自己的复习成果再确定学校,当然一开始还是要朝着最高层次的学校冲。
中国海洋大学还是比较人性化的一个学校,保护第一志愿,不歧视本科学校,对于大部分的双非学生很友好。可能网上有说中国海洋大学压分的情况,这个不必担心,近几年的专业课平均分都挺高的,22年平均分都可以到120多分了。并且在985中,也不自主划线,对于一些英语不太擅长的同学(比如我)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22年海大材料院统招一共招了103个,其中专硕(材料工程)66个,学硕(材料科学与工程)36个,招生人数还是比较多的,报录比大概在4.7:1,没有很卷。学硕的复试线307,专硕的复试线332,原因是因为专硕要的人多所以报名的人比较多,这个算是一个运气问题吧,21年复试线就都是314分。只要好好准备就不用担心这个问题。基于这些原因我觉得中国海洋大学还是一个比较不错的选择。
二、关于中国海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设立于2002年10月,是中国海洋大学顺应国家海洋事业发展以及拓宽学校学科领域需求而设立的工科学院,是一个集研究与教学为一体的学术机构。是中国海洋大学“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学科单位之一,学院以“海洋材料”与“能源材料”作为特色和重点发展方向。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级学科。招生人数有35人左右,初试考试科目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数学二和925材料科学基础。
三、考研情况
相比于21年,22年海大材料院的招生人数略微增多。21年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硕)招生计划为35人,材料与化工(专硕)招生计划为60人。而22年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硕)招生计划仍为35人,材料工程(专硕)招生计划为63人。
考研复试线21年学硕与专硕均为314分,而22年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硕)复试线为307分,材料工程专业(专硕)复试线为332分。相比于21年,22年材料工程专业复试线增幅较大,主要原因为报考海大人数增多且分数大多分布较为集中。22年海大材料工程进入复试的人数为81人,复试录取比为1:1.3,根据该比例确定进入复试人数,进而划定附属分数线。因此,根据报考人数的不同,每一年的复试分数线都会有所浮动。
但海大也是为数不多的不参与自主划线的“985”高校,这一点对于英语基础较为薄弱的同学来说是十分有利的,因为海大对考研各科成绩没有额外要求,过国家线即可,但能否进入复试还是要看总分排名的。
四、关于初试复习
思想理论理论如果你听腿姐(陆寓丰)的视频课,就是先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也要关注她的新浪微博和微信公众号。
马原要好好听课,真的超级难,而且考试还不能随便写,特别难理解,比如一些概伏亏大念就容易让人放弃政治。但是如果你学会了一部分内容,再去学就会轻松了。对马原的选择要逐字逐句的去推敲,马原丢分少,选择题就有把握。要重点掌握一些著作的关键词,还有其它的重要特征题。建议最后背肖四,1000题的题量多可以不买,徐涛的考前20天是专题式的背诵,挺管用的背题技巧。
英语:关于英语我个人介绍的方法就不像数学那么有层次感或者阶段性了。英语单词是一定要持续背的,一直背到考试前一天。至于怎么背单词,我相信每个人的方法都不一样,如果有同学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背单词习惯或感觉自己某种方法最适合自己,那我建议就按照自己原先背单词的方式来。
如果没有特别好的记忆单词的方法,我这里推荐两种方法,第一种就是买一本单词书,至于是什么单词书,我觉得都可以,没必要非要随大流。我用的是何凯文老师的《必考词汇突破全书》(以下称1575),然后根据何老师教的方法背单词,每天一个list,背完之后再循环。
第二种方法是我比较推荐的,我自己用第二种方法背感觉效果更好,就是将近20年真题(先去除最新三年的真题)里所有陌生的单词或者参照译文和你翻译不一样的单词选出来,记在本子上,然而自己查词义,大部分单词我是直接查1575的,然后再1575上表明出现次数。我背单词会在下一周复习检查上一周所背单词,下下周继续检查,过一个月再检查一下,如果确认自己一眼看到这个单词就知道考的意思我就会拿黑色马克笔把那个单词划掉,这样几个月下来你会发现所需要背的单词越来越少,认识的单词越来越多。直到考研前一晚,我的单词本上只有将近80个单词左右,其他的都被划掉了。因为我不是一开始就用这种方法背的真题单词,所以有些单词依旧没深刻记住。
至于学习资料,我从始至今用的就是黄皮书,真题之外的题目我从来不做,因为做题做到最后几个月你会深刻感受到真题套路,即使说不清道不明,文章看不懂,但是题目就是会做,并且确定你的答案就是正确的。我觉得做其他题目会影响自己的判断,毕竟出题套路不可能和真题套路完全一致,这就会带偏你。本来你可以三四个月就找到感觉,找到真题套路,结果因为中途穿插着做其他的练习题,花了五六个月仍然对真题套路不熟悉,这就得不偿失了。有人问,真题总共就那20套,做完了怎么办。我的回答是,那就慢慢做,多做几遍。每次做完改完之后仔细分析为什么会错,揣摩出题套路。
数学二:经历2020年的考研就知道有多少人爽,多少人悲哀。高分和低分差的太多了,我很庆幸数学考了个高分,在总分中起了很大的作用。错题本得准备,数学学习完单个章节之后,要记得做综合题,数学题一般都是综合性计算题。高中数学的基本原理和公式必须掌握,李林和李永乐得线性代数和复习全书、张宇的真题全解,是我们的一手资料。
对于数学来说并不是前期做的题越多,后期你考试的时候考的分越多。数学也不是你学的时间越长,你考试的时候分越高,关键在于理解,对重要概念的掌握,对解题技巧的灵活运用。
我是从2021年3月份开始准备数学的,我强烈推荐武忠祥老师,我的基础,强化都是跟着武老师的。我记得我一开始并没有直接看基础班,而是花了大约20几天的时间把高等数学课本过了一遍,大概要知道它要讲些什么,要考些什么。过一遍课本对你后面的打基础有很大的帮助,虽然基础班讲的是基础,但是有些概念是一扫而过的,这时候你的课本就派上用场了。
一轮的时候,看武老师的基础课(从三月中下旬到七月底),配套着660题还有张宇的300题,做好笔记,关于记笔记我想说笔记并不一定要记在本子上,你也可以记在书上,只要是想看的时候能够及时看到就可以,但是不建议记在纸上,万一有天那张纸没了,那你就emo了,我习惯把老师讲的重点记在书上,这样可以节省点时间。我一般是听完一章的课后,然后做相关的习题,武老师的课要认真听哟,因为他有很多计算的技巧是其他老师不会讲的,现在不认真听,到强化的时候会一头雾水。660题刚开始做的时候比较难,很有可能丧失信心,这时候你就要安慰自己,告诉自己没有关系,一切才刚开始,有时间再去看再去学。到中期你就会发现你做660题越来越顺,正确率不断地提高。如果有不会的题可以在B站上找到详细的讲解,记住该题所用的技巧。第一遍打基础的时候千万不要着急,记住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二轮的时候还是看得武老师的强化课(从七月底到十月中旬)配套着330题。如果基础打的牢固的话,那么强化的话是比较顺的。如果觉得做的题少的话,可以做一下张宇的1000题,但不要全做,每个题型做几道就可以了。十月中旬到十月底这十几天的时间可以把以前做错的题再做一遍。十一月就可以开始做题题了,大约做这20几年来的真题。建议一天一套,给自己定个时间,数学一般是上午考,你可以在上午定个时间做一套,做完之后要对一下答案,可以不马上看讲解,到第二天的时候再看讲解,讲解视频B站上都有的哟。后期会有模拟卷(李林4+6)也是一天一套。最后要把以前做错的真题再做一遍。记住,学习数学不要着急,要耐得住性子,要把做过的每道题都要研究明白。
专业课
专业课925材料科学基础的原子的规则排列、晶面指数、晶体的缺陷、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平衡浓度的计算公式都是重要的考试内容。考试题型有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计算题以及物质结构分析题、相图题。最简单的填空题有最外层电子数、成键轨道的形式、自由度数和扩散类型等。复杂就有几道题,重点学习物质结构分析题,110、211、121晶面是基础。没学过界面化学和催化化学可能有点费力,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基础化学。专业课参考资料是《材料科学基础》胡赓祥编的一本考研真题讲解书。
大家如果在考研复习过程中有困难的话,也不妨报一个辅导班,比如新祥旭考研全科一对一私人订制VIP辅导课程,针对性强,上课时间可以灵活协商,课下还可以免费答疑解惑,对考研初复试应试备考这块的帮助是非常明显的。
五、关于复试准备
复试由五六位专业老师进行专业综合面试,准备面试的资料就是材料综合,由专门的考研机构做这方面的资料整合,但是你要是想考高分,最好是买书学习,时间是足够你看完书的。书就是材料基础和催化化学。专业综合面试,老师可能会问原子键合方式、晶体缺陷的定义、影响扩散的因素等等。
海大复试科目为F1701材料综合,参考书目还是比较多的,除《材料科学基础》外,
还有《高分子物理》(第三版,何曼君、张红东、陈维孝、董西侠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高分子化学》(第五版,潘祖仁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无机非金属材料概论》(戴金辉、葛兆明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材料分析测试基础》(第二版,周玉、武高辉编著,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纳米材料》(丁秉钧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虽然参考书目多,但是根据考试大纲还是可以复习的不错的。
近两年由于疫情采取线上复试,通过双机位先进行英语面试。英语面试包括自我介绍、老师提问2-3个英语问题、文献翻译。接下才就是专业科面试,随机抽取题库回答问题。最后就是专家提问,老师会根据你的资料以及前面的表现随机提出问题,这个时候态度很重要,只要有一点沾边也要说出来,实在不会就坦诚一些,表明面试结束会去查阅文献的。注意,海大初始成绩和复试成绩占比为1:1,所以复试还是很重要的,千万不要觉得初试高就稳了。
五、 寄语
学弟学妹们,据学长的经验,考研千万别和别人比进度,那样只会打乱自己的节奏。一步一步,稳扎稳打,结局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以上,就是学历无忧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材料专业学硕考研学校排名 电子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成人高考相关信息,敬请查阅学历无忧网。
以上就是学历无忧网整理的材料专业学硕考研学校排名 电子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在职研究生相关信息,敬请查阅学历无忧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