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大学的学硕缩招甚至停招?

今天,学历无忧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为什么有的大学的学硕缩招甚至停招?,希望能够帮助到广大考生,一起来了解下吧!

为什么有的大学的学硕缩招甚至停招?

为什么有的大学的学硕缩招甚至停招?

近年来,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硕)不断缩招甚至停招,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专硕)则开始做大做强。这一趋势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高校相继宣布不再招收特定专业的学硕研究生。

学硕的缩招或停招可能受到几个因素的影响。首先,学硕培养周期长、注重科研能力培养,对师资力量和研究条件要求较高,因此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其次,学硕研究生数量的增长与就业市场需求之间的不平衡也可能是导致缩招的原因。一些学术型专业的就业市场相对较为狭窄,导致大量学硕毕业生难以就业,进而加剧了人才过剩的问题。

而专硕的“做大做强”则可能带来一些积极的影响。专硕注重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与产业需求更贴合。扩大专硕研究生的规模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提高研究生教育的社会效益。

关于学硕和专硕的评价存在不同观点。学硕注重科研能力培养,强调学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而专硕则更注重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一些人认为专硕是学硕的低配版,认为专硕缺乏学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然而,也有人认为专硕在满足社会实际需求方面更具优势,具备较高的就业竞争力。

总的来说,学硕缩招甚至停招、专硕做大做强的趋势,可能会促使研究生教育更加贴合产业需求,提高研究生教育的社会效益。然而,对于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的争议仍然存在,需要进一步深入讨论和研究。

资料画面,与新闻事件无关

学硕缩招甚至停招,意味着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可能会减少甚至取消。而专硕开始做大做强,意味着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和质量可能会增加。

这种变化可能会带来以下影响:

1.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减少或取消可能会导致学术研究水平的下降。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在研究方法、学术思维和科研能力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他们的研究成果对学术界的发展和创新起到重要作用。如果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减少,可能会影响学术界的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2.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增加可能会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能力。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更注重实践应用,他们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培养更加系统和深入。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增加可能会提高相关领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减少可能会影响科研项目的推进和创新能力。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在科研项目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对项目的进展和成果起到关键作用。如果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减少,可能会影响科研项目的推进和创新能力。

4.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增加可能会提高相关领域的人才供给。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更注重实践应用,他们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培养更加系统和深入。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增加可能会提高相关领域的人才供给,满足社会对专业技能的需求。

5.研究生在未来也要开始分流了:

一条是专硕,在两年半的时间内,主要培养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以后的职业发展方向为工程师。

一条是直博,用相对长的五年的时间,主要培养学术思维和研究能力,以后的职业发展方向为学术圈的教职。至于中间路线,比如学硕,比如硕博连读,大概率不会存在太久了吧。

研究生入学主要有三种:一、专硕,二、硕博连读。三、直博

评价上述变化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减少或取消可能会对学术研究和科研项目产生一定影响,但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增加可能会提高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水平。因此,需要根据不同领域和需求来评价这种变化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学硕「缩招甚至停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学硕「缩招甚至停招」,并不是意味研究生也要分流的,而是调整研究生培养结构属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根据去年9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简称《方案》),到2025年,以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为重点,增设一批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将专硕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大幅增加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数量。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原则上只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点以专业学位授权点为主,支持学位授予单位将主动撤销的学术学位授权点调整为专业学位授权点。
我们留意到,近年来停招学硕所涉及的专业与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方案》指出,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经济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可见,学硕招生规模缩小、专硕规模扩大的趋势正是对于中国当前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的回应。
“高校缩小学硕的招生规模,主要在于调整研究生的培养结构。”知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教育部早在2009年就提出调整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类型结构,实现这一结构调整的重要基础就是建立起实现分类型培养和合理调控学术型、应用型研究生比例的新机制。
熊丙奇认为,硕士研究生教育应当发挥过渡性教育的作用,即为未来学习或就业做准备。如果学硕比例过高,大量学生未来并不攻读博士,没有成为学术型人才,不仅造成教育浪费,也会产生培养定位与学生自我定位的偏差。“这不但影响学术硕士培养质量,也会影响学术硕士的就业与职业发展。”熊丙奇说。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2020年我国各高校及招生单位的硕士研究生首次达到100万,其中学术硕士的数量约为40万。同年,我国的博士招生为10余万。“学硕培养规模仍比较大,最终选择读博士的大概三分之一都不到。”因此,熊丙奇认为进一步调整学硕和专硕的招生规模很有必要。
学硕规模的增速放缓、专硕规模的扩大,反映出国家在研究生培养政策上的变化。华南师范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的学硕指标主要取决于教育部和广东省教育厅。“学校不会主动缩招或停招,且目前每年都在努力申请增加学硕指标,但由于国家总体在控制学硕的数量,因此华师近年来的学硕数量几乎没有增加。”
专硕发展势头如此强劲,是否意味着学硕逐渐“退场”?对此,多名高校研究生院负责人透露,目前学硕指标依然受到各高校青睐,且不少基础学科本身不设专硕。广东某双一流高校研究生院负责人认为,专硕不可能取代学硕,特别是一流高校。他提到,未来存在一种可能,即一流高校将通过招收学术“直博”来培养学术研究人才,不再招收学硕。
学硕、专硕的核心能力有何不同,个人如何选择?华师研究生院相关负责人认为,从学校的培养导向来看,学硕更追求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专硕更注重专业(职业)技能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并尽量和职业资质要求挂钩。
学硕教育主要对学生进行学术训练,而专硕教育的本质就是职业教育,进行职业训练,完成相应学分,不需要撰写毕业论文就可毕业。“想成为学术型人才,今后读博士,那你去读学术硕士,如果研究生毕业之后就直接工作,那你去读专业硕士。”
即便专硕教育已渐成气候,但仍然面临挑战。在学校的操作层面上,由于师资及培养条件的约束,不少学校还存在着学硕和专硕“混养”的现象。熊丙奇也谈到,很多地方没有按类型教育的原则,办出专业硕士的特色,“还是按照专学术硕士的标准来培养专业硕士,导致专业硕士变成了学术硕士的‘压缩版’。”
此外,社会上对于专硕的理性认知尚不完全。我国仍存在着学历的歧视现象,认为学硕比专硕要高一等,还有一些考生在报考时,把专硕作为学硕的“备胎”。“我们需要破除唯学历观念,形成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同时,研究生培养单位要坚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定位,真正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强师资建设、课程建设。”

2023年研究生扩招还是缩招

2023年研究生部分学校进行了扩招,也有部分地区进行了缩招。

2023年考研扩招还是缩招取决于学校,大部分院校还是会扩招,比如暨南大学,在该校发布的2023年专业招生目录中,扩招的专业不少,其中将会扩招人数最多的学院为管理学院,预计扩招人数为106人。

南昌航空大学的16个院系中,也将会有11个学院进行扩招。除了外国语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7个学院,其他学院均有一定程度上的扩招。

也有院校进行缩招,2023广东有多所院校的计划招生数缩减。以中山大学为例,2023年中大拟招收约7600名研究生,相比2022年缩减了约600人。深圳大学的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则不再单列,而是归入法学(学硕)专业中成为一个研究方向。在减少了一个专业后,深大法学类(学硕)拟招人数从34人减至25人,并含仅接收推免生的专业2个。

报名研究生考试的人数越多,考研的难度就越大。虽然有不少高校也根据考研人数的飙升,适当增加了招生名额,但是这远远跟不上考研人数激增的速度。

以上就是学历无忧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学历无忧。

以上就是学历无忧网整理的为什么有的大学的学硕缩招甚至停招?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在职研究生相关信息,敬请查阅学历无忧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专题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