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高考什么时候很多朋友对这方面很关心,学历无忧整理了相关文章,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高考文言文翻译小语段人物
1. 高考文言文原文与翻译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
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原文:
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2. 求高中常用的古文字词翻译(高考特别需要) 高考考过的也需要
①公与人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 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 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十则》) ④醒侯故使之问之。
(《扁鹊见蔡醒公》) 2、指示代词,指代事物,译作“它”、“它们”或直译事物名称。 ①学而时之,不亦说乎?(《十则》) 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狼》) ③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十则》) ④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
(《宋定伯捉鬼》) ⑤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二、助词: 1、结构助词,译作“的” ①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扁鹊见蔡桓公》) 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 ④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读孟尝君传》) ⑤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2、结构语气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②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扁鹊见蔡桓公》) ③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愚公移山》) 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 3、语气助词,凑足音节。 ①公将鼓之。
(《曹刿论战》) ②久之,目似暝,意暇甚。(《狼》) ③怅恨久之。
(《陈涉世家》) ④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大铁椎传》) 4、结构助词,提前宾语的标志。
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爱莲说》) ②何陋之有?(《陋室铭》) ③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 而 一、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可译为“又”“而且”“也”等,有时也可不译。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十则》)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捕蛇者说》) ③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2、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译作“然后”“就”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十则》) ②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③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涉世家》) 3、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译作“但是”“然而”“却”“可是”。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十则》)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爱莲说》) 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 4、表示递进关系的连词。
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 ①以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
(《冯婉贞》) ②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③敏而好学。
(《十则》) 5、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愚公移山》) ②吾恂恂而起,视其缶。(《捕蛇者说》) ③睨之,久而不去。
(《卖油翁》) 6、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译作“因此”“所以”“因而”。 ①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醉翁亭记》) ②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他。(《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③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黄生借书说》) 以 一、介词 1、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可译为“在”“从”等。 ①介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
(《登泰山记》) 2、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①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岳阳楼记》) ②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土,士以故归之。(《读孟尝君传》) ③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 ④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 3、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用、按照”等。
①不用则以纸贴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马说》) ②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 ③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二章) ④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愚公移山》) 二、连词 1、表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 ①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狼》) ②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出师表》) ③故为之说,以俟夫人观人风者得焉。
(《捕蛇者说》) ④诚直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出师表》) 2、表结果,可译作“以至”“因而”。
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3、表并列或承接,因果关系。
①属予作文以记之。 三、动词:译为“认为”。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 文言文实词用法 1、人不知而不愠(怨恨)《论语十则》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迷惑)(疑惑)(同上) 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导)(同上) 4、择其善者而从之(长处;优点)(同上) 5、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渐渐地)《扁鹊见蔡桓公》 6、醒侯故使人问之(特意)(同上) 7、使人索扁鹊(寻找)(同上) 8、桓侯遂死(于是就)(同上) 9、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胁迫,攻击)《狼》 10、顾野有麦场(回头看,看见)《同上》 11、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放松,这里指卸下)(同上) 12、蜀之鄙有二僧(边境)《为学》 13、吾欲之南海,何如(往,到)。
3. 高考文言文翻译
呱呱坠地的小孩,只知道喝牛的乳汁。到了二十岁,不知牛的形状。肥壮的猪,每天吃它的肉;到了成年,不能分辨公母。常常啃吃兔肘,然而最终不知完整的兔貌。在那时候,惊诧的神态,不是街市之中能够看见的。
现今北方久旱,泉涸井枯,尘埃飘拂,遮天蔽日。土地枯裂,缝隙大可容人。南疆大雨滂沱,洪水肆虐。在这样的水灾中,草舍都被冲走。想修缮而不能,只能啾啾地啼哭。
凡是这样的异象,并非上天的罪过。
君不见砍伐树木焚毁森林,草木葱郁的山变得荒芜。极目远望,万山都光秃秃的。百尺高的竹子,做成了竹帛书纸。对于那些小蛇,粗不足一寸,(与)剧毒蛇王,都成为盘中美味。追捕杀气,直上瑶池。贫穷之地招徕商贾,以增加他们的财富。然而方圆数里,萝卜不能生长,九天之上,星河不能看见。
哎!漫山遍野都设下天罗地网。这是天灾吗?是人祸啊!河海黯然失色,浊浪仍然滔天,这是天灾吗?是人祸啊!砍木伐竹,张弓等兽,以至鹿不能逃,鸟不能飞,蚁不能居,不能看见。这是天灾吗?是人祸啊!
开合浊气,整天飞扬。天不再蓝,水不再清。没有乌云,天空为何阴暗?旭日升起,照耀无光。看人间,鸟飞不敢落下,少见野兽奔跑,在这样的时候,哪里是青天?
庆幸的是人知道这种灾难,人能够改变这样的状况。然而,国家制订法令,民众几个遵守,就不知道了。
而今天下多灾多难。北国井枯,(即使)阵主又到,(也只)当与孔张一齐自刭;南疆大水,(即使)大禹还活着,(也)只能扼腕叹息。人们不归罪于自己而归罪于干旱,不责备自己却责备天神。不可这样做啊!街市信步,不能够悠闲,应当想到子孙后代,他人和自己都知道结果的严重。然而力行改变,则是那些当权者要思考的。犹豫小人,弃不足惜;国家蛀虫,逃必追究。
我所梦想的是,河流清澈,杨槐青翠,田园秀丽,柳榆葱笼。芳树丛丛野草茂盛。看见柳枝,但人们不折;看到草坪,但众人不踏。每天驾着马车,飞扬在街巷之间,眼睛不再昏暗,鼻子不再堵塞,鸟不怕人,鱼游悠然。
人是天地所生。现在反而残害万物,这(如同)是生下来就吃母亲的野兽。现在不能悔悟,遗祸子孙。应当作长远之计来福荫万代。
今天我在此执笔,所梦想的是,屋旁长有早蟠桃一株,今当吟唱它的枝斜垂水边,应当再驾小舟,拾起它落下的桃子,放在帽里。坐在银杏树下,观看儿童在树下嬉戏,扼腕叹惜水中没有种植棱藕几株。炎热的时候,就可以摘菱采莲,烧煮莲粥,奉给亲人。
太厉害了,十分佩服那位作者。
4. 09年上海语文高考文言文 翻译
译文:南方古代称为桂海(古代称南方边远地区),秦朝攻取百粤后,(把它)称为桂林。
(这里是)桂树所生长的地方,古人用(桂)来命名地方。今天桂树生长在钦州和宾州两地,在宾州生长的桂树,外出经商的流动商人在陆地上运输到达北方;在钦州生产的桂树,船商通过海上运输到达东方。
蜀地也生长有桂树,上天莫非把(它)作为西方所积蓄的东西吧?桂树用于入药,历史很久远了(尚,久远,古远。),桂枝有发汗散热的作用,肉桂能够裨补助益身体,二者的作用不同。
桂树的药性很猛烈,容易发作出来,古代圣明的人应该了解它的(这个特性)了。桂枝有生发通达的属性(气,人或物的属性或一地的天然特点。)
质性淡薄并且味道偏轻,所以治疗伤寒病在制作药汤饮用时,一定用桂枝来发汗散热,治疗(救,治疗。)内脏的病症最有效。
肉桂有温和宽厚的属性,质性厚重并且味道浓香,所以滋补用的丸药或药粉,多半使用肉桂。现在的医生说桂树年龄越大那么树皮就越薄,一定把树皮薄的桂树看作最好的,这是很不正确的,桂树年龄越大树皮就越厚了,未曾见过那树皮薄的啊。
按照医生们(所说的)树皮薄的桂树的错误,对古代药方中桂枝和肉桂的分量,这就太奇怪了。还有桂心,是猛烈的滋补药所使用的。
先剥掉桂枝的厚皮,用锋利的竹片做成曲木(棬,曲木。),刮取靠近树木多汁液的地方,形状像丧服所用的麻布带子,药味最重烈,对滋补身体更有效力。
桂树开花像海棠花一样,花色淡并且花朵小,所结的种子像小橡树子一样。取还没有开放的桂花蕊(蘂,同“蕊”。)
使它风干,这就是(药用的)桂花,它很像茱萸,是所和缓的药物,也是所必须的食品。种植桂树五年才可以剥制(药材),春季的二月和秋季的八月,是树木的汁液(最多)适宜剥制药材的时机。
桂树的叶片比木樨树的叶片稍大一些,叶片背面有三道直的叶脉,像古代圭玉的形制那样,因此我们知道古人造字是不马虎的啊。
5. 短篇课外文言文,阅读理解,小语段阅读各一篇
醉翁亭记欧阳修一.阅读第一段做题:(2002年辽宁)1. 文段选自课文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
2. 解词:环: 谓: 意:3. 写出最后一句的的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概括选文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中的“翼然”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6. “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常用来表示什么意思?7. 找出这段文字中的的两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8. 写一段话,引用“醉翁之意不在酒”。
(2004年娄底市)9.语段的开头部分写醉翁亭的位置和周边环境,其顺序是( ) A.由远至近 B。由近至远 C。
由局部到整体 D。由下到上10.下列句中的“也”字,不是表示判断语气的一项是( )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B。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C.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D。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11.对语段艺术特色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开篇用“环滁皆山也”,概写滁州地貌,语言极其凝练。
B.写醉翁亭“翼然临于泉上”,化静不动,富于生气。 C.述说自号醉翁的原因,委婉地表达了自己被贬后内心的抑郁之情。
D.段末几句,直抒胸臆,一个“乐”字,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二.阅读第二段做题。
(2004年广州) 1.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错误的一项是( ) A.霏:雾气 B。暝:昏暗 C。
阴:绿荫 D。洁:清洁 2.对文段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日出而林霏开”是早晨之景; B。
“云归而岩穴暝”是傍晚之景; B.“野芳发而幽香”是春天之景; C。“水落而石出者”是秋天之景。
3.“山间之四时也”的“四时”指____________________。 4.“乐亦无穷”的“乐”指( ) A.山林之乐 B。
山水之乐 C。宴酣之乐 D。
从太守游而乐 5.选出“而”字不同用法的一项( ) A.蔚然而深秀 B。野芳发而幽香 C。
泉香而酒冽 D。而不知人之乐 6.文中描写傍晚山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山间春夏景色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写四季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翻译“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2004年哈尔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第三段做题。 (99年贵阳市) 1.语段共四句话,从原文中找出4个最能概括其意思的语句,依次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⑴__________ ⑵__________ ⑶__________ ⑷__________ 2.联系全文,可从语段中看出作者表达的是一种( ) A.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B.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C.山水之乐 D.“醉”与“乐”的统一关系 3.达到这种思想境界,我们可感受到作者具有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所抒发的_____ ___________的旷达胸襟。 4.给这段文字分层:① ② ③ ④ 5.参照句子加点的部分,在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不破不立,不塞不___,不止不___,这就是事物发展的辨证法。 (以下为2004年哈尔滨中考题) 6.从选文看,太守醉并非因酒而起。
而是由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7.下面这段话中“惊叹号”所比喻的是什么,用简明的话写出你的理解: 古往今来,有多少风华少年,在酒色财气的迷惘中浪费了宝贵的青春,前人用生命写成的启示录中,有一个个惊叹号在警示后人,要谨防灵魂的蛀虫,人生的蠡贼。
答:四.阅读最后一段做题: 1.“太守之乐其乐”中太守的“乐”的含义是什么? 2.本文语言形式优美,尤其是对偶句充分体现了汉语言的美感。请以“欧阳修与百姓同乐”为上联。
联系《岳阳楼记》一文,拟出一个下联。 ①上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 下联: ②上联:醉翁亭下欧阳修与民同乐 下联: 3.下列各句中的“从”与“太守归而宾客从”的“从”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B。战则请从 B.择其善者而从之 D。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4.下列各句中的“去”与“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的“去”含义不同的一项是( ) A.去肌,杀三虫。 B。
停数日,辞去。 C。
委而去之 D。去国怀乡 5.用现代汉语翻译“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一句。
6.对“太守之乐”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沉醉于游宴之乐,陶醉于自己的文学才华。 B.朝廷信任,委以滁州太守重任。
C.太守之乐不仅在山水之间,而且在与民同乐。 D.不在欣赏山林之美,而在以文章记述游乐的过程。
(2003年宁夏) 7.“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加点的“乐”字各有含义,说说加点的“乐”字所指的具体内容。
8.“醉能同其乐”这句话把“醉”与“乐”联系起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9.指出下列句子中“而”哪是重读,哪是轻读? 人知从太守游而①乐,而②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A.轻读__________ B.重读___________10.这段文字紧扣一个“乐”字写,用______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又用游人之乐衬托_____之乐。
11.体现作者“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已而”表示___________,请从学过的文言文中举出两个意义相近的词:______。
6.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希望得到的答案是:一段原文一段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翻译: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氏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
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诵(赞美)明月的诗句,吟唱婉转优美的乐曲。不多时,明月从东山后升起,盘桓在斗宿与牛宿之间。
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 听任小船飘流到各处,凌于苍茫的万顷江面之上。
乘着轻风(在江面上)无所不至,并不知到哪里才会停栖,感觉身轻得似要离开尘世飘飞而去,有如道家羽化成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翻译:于是喝酒喝得高兴起来,用手叩击着船舷,应声高歌。
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呵香兰船桨,迎击空明的粼波,逆着流水的泛光。 我的心怀悠远,想望伊人在天涯那方”。
同伴吹起洞箫,按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有如怨怼有如倾慕,既象啜泣也象低诉,余音在江上回荡,丝丝缕缕缭绕不绝。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孀妇为之饮泣。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 翻译:苏氏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同伴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同伴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东可以望到夏口,向西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
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延绵千里,旌旗将天空全都蔽住,在江边持酒而饮,横转矛槊吟诗作赋,委实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而今天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边的水渚上打渔砍柴,与鱼虾作伴,与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象沧海中的一粒栗米那样渺小。 (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幕长江的没有穷尽。
(想要)与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 翻译:苏氏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流逝的就象这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象这月,终究又何尝盈亏。
可见,从事物变易的一面看来,天地间没有一瞬间不发生变化;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与自己的生命同样无穷无尽,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凡物各有自己的归属,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令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 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送到耳边便听到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
这是造物者(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大宝藏,你我尽可以一起享用。”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翻译:于是同伴喜笑颜开,更换杯盏重新饮酒。
菜肴果品都被吃个精光,只剩下桌上的杯碟一片凌乱。(苏子与同伴)在船里互相枕着睡去,不知不觉天边已经露出鱼肚白。
7. 高考语文有哪些文言文翻译技巧
高考语文文言文,有十种常用的技巧:
1.留:
专有名词、国号、年号、地名、人名、物名、职称、器皿等,可照录不翻译。比如: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将军和都尉都是官名,照录不翻译。
2.删:
删去不需要翻译的词。比如《曹刿论战》“夫战,勇气也。”这里的“夫”为发语词,翻译时应该删去。《狼》:“肉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这里的“之”起补足音节的作用,没有实意,应该删去。
3.补:
翻译时应补出省略的成分。比如《两小儿辩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翻译时在“如盘盂”前补出形容词性谓语“小”。
4.换:
翻译时应把古词换成现代词。如《观潮》:“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校阅水军。”这里的“岁”应换成“年”。
5.调:
翻译时,有些句子(谓语前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置等)的词序需要调整。如《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可以调整为“汝之不惠甚矣”的形式。
6.选:
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比较常见,因此选用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已经成为文言文翻译的难点。如《出师表》:“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这里的“顾”是一个多义词,有多种解释:回头看、看、探问、拜访、顾惜、顾念、考虑,在本句中用“拜访”最为恰当。
7.译:
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和通假字。如《核舟记》:“石青糁之。”这里的“糁”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翻译时必须译出。
8.意:
意译。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等意义,直译会不明白,应用意译。如《鸿门宴》:“秋毫不敢有所近。”直译: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意译:连最小的东西都不敢占有。
9.缩:
文言文中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用了繁笔,翻译时可以将其凝缩。
10.扩:
一是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扩为同义的双音词或多音词,二是对一些言简意丰的句子,翻译时,要扩展其内容,才能把意思表达清楚。
明年高考什么时候
2024年6月7日和6月8日。根据2024年高考时间安排,考试将于6月7日上午9:00开始,进行语文科目,考试时间为9:00-11:30。下午15:00开始进行数学科目,考试时间为15:00-17:00。第二天,也就是6月8日上午9:00开始进行文综或理综科目,考试时间为9:00-11:30。下午15:00开始进行外语科目,考试时间为15:00-17:00。这是2024年高考的具体时间安排。
2014年语文2卷文言文详解
1. 历年语文高考全国卷2的文言文翻译题
1994年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19题。
何子平世居会稽,少有志行,见称于乡曲。事母至孝。
扬州辟从事史,月俸得白米,辄货市粟麦。人或问曰:“所利无几,何足为烦?”子平曰:“尊老在东,不办常得生米,何心独飨白粲①。”
每有赠鲜肴者,若不可寄至其家,则不肯受。母本侧庶,籍注失实②,年未及养,而籍年已满,便去职归家。
时镇军将军顾觊之为州上纲,谓曰:“尊上年实未八十,亲故所知。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
子平曰:“公家正取信黄籍,籍年既至,便应扶侍私庭,何容以实年未满,苟冒荣利。且归养之愿,又切微情。”
觊之又劝令以母老求县,子平曰:“实未及养,何假以希禄?”觊之益重之。既归家,竭身运力,以给供养。
末除吴郡海虞令,县禄唯以养母一身,而妻子不犯一毫。人或疑其俭薄,子平曰:“希禄本在养亲,不在为己。”
问者惭而退。母丧去官,哀毁逾礼,每至哭踊,顿绝方苏。
(《宋书•孝义传》)〔注〕①白粲:白米。 ②籍:户口册,即下文的“黄籍”。
当时规定,官员父母年满八十,应解职归家奉养。12.下列两句中红字的字的正确意思与读音是(2分) ①扬州辟从事史。
②竭身运力,以给供养。 A.①设立pì②给以gěi B.①设立pì②使……丰足jǐ C.①征召bì②使……丰足jǐ D.①征召bì②给以gěi13.对“辄货市粟麦”一句中“货”、“市”词义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都是“卖出” B.都是“买入” C.买入、卖出 D.卖出、买入14.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红字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两个“亲”字相同,两个“每”字不同 B.两个“亲”字相同,两个“每”字也相同 C.两个“亲”字不同,两个“每”字相同 D.两个“亲”字不同,两个“每”字也不同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15.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
(2分) A.在州中任职略有少许俸禄,将打开州府大门请你留任。 B.在州中任职略有少许俸禄,将禀告上司挽留你。
C.州中空缺有俸禄微少的职位,将禀告上司挽留你。 D.州中空缺有俸禄微少的职位,将打开州府大门请你留任。
16.实未及养,何假以希禄?(3分) A.实际尚未来得及奉养,哪能借此以求得俸禄? B.实际尚未来得及奉养,哪能借助这稀有的俸禄? C.实际尚未到奉养之年,哪能借助这稀有的俸禄? D.实际尚未到奉养之年,哪能借此以求得俸禄?17.对以下两句话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扶侍私庭;②顿绝方苏 A.①在家奉养母亲;②困顿晕倒许久方才苏醒 B.①扶助母亲理家;②困顿晕倒许久方才苏醒 C.①扶助母亲理家;②叩首晕倒许久方才苏醒 D.①在家奉养母亲;②叩首晕倒许久方才苏醒18.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何子平孝心的一组是()(3分) ①月俸得白米,辄货市粟麦 ②何心独飨白粲。 ③尊上年实未八十,亲故所知。
④实未及养,何假以希禄? ⑤县禄唯以养母一身,而妻子不犯一毫。 ⑥希禄本在养亲,不在为己。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②⑥ D.③④⑥19.下列对何子平去职归家奉养老母一事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于老母“籍注失实,年未及养”,子平依律仍可在州任职,但他出于“归养之愿,又切微情”的考虑,坚持归家。 B.子平归家之后,“竭身运力,以给供养”,认为“希禄本在养亲”,坚持“县禄唯以养母一身”,从而实现了“归养之愿”。
C.子平不愿以老母“实年未满”而“苟冒荣利”,又不肯“以母老求县”,归家养母,竭尽全力,从而深受顾觊之敬重。 D.由于老母“籍年已满”,子平去职归家;尽管顾觊之希望他在州任职,但他碍于“公家正取信黄籍”,婉言谢绝。
12.(2分)C 13.(2分)D 14.(2分)C 15.(2分)B 16.(3分)D 17.(3分)A18.(3分)C 19.(3分)D1995年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19题。 郑善果母者,年二十而寡。
性贤明,有节操,博涉书史,通晓治方。每善果出听事,母恒坐胡 床,于障后察之。
闻其剖断合理,归则大悦。若行事不允,或妄怒,母乃还堂,蒙被而泣,终日不 食。
善果伏于床前,亦不敢起。母方起谓之曰:“吾非怒汝,乃愧汝家耳。
吾为汝家妇,获奉酒扫。 如汝先君,忠勤之士也,在官清恪,未尝问私,以身徇国,继之以死,吾亦望汝副其此心。
汝既年小而孤,吾寡妇耳,有慈无威,使汝不知礼训,何可负荷忠臣之业乎?汝自童子承袭茅土,位至方伯,岂汝身致之邪?安可不思此事而妄加怒,心缘骄乐,堕于公政!”母恒自纺绩,夜分而寐。善果曰:“儿封侯开国,位居三品,秩俸幸足,母何自勤如是邪?”答曰:“呜呼!汝年已长,吾谓 汝知天下之理,今闻此言,故犹未也。
至于公事,何由济乎?今此秩俸,乃是天子报尔先人之徇命 也。当须散赡六姻,为先君之惠,妻子奈何独擅其利,以为富贵哉!又丝(xǐ,麻)纺织,妇人之务,上自王后,下至大夫士妻,各有所制。
若堕业者,是为骄逸。吾虽不知礼,其可自败名乎?”12.对下列四句中加黑的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若行事不允,或妄怒。
允:公平。 B.在官清恪,未尝问私。
恪:谨慎而恭敬。 C.吾亦望汝副其此心。
副:符合 D.岂汝身致之邪? 致:导致。13.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
2. 历年语文高考全国卷2的文言文翻译题
1994年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19题。
何子平世居会稽,少有志行,见称于乡曲。事母至孝。
扬州辟从事史,月俸得白米,辄货市粟麦。人或问曰:“所利无几,何足为烦?”子平曰:“尊老在东,不办常得生米,何心独飨白粲①。”
每有赠鲜肴者,若不可寄至其家,则不肯受。母本侧庶,籍注失实②,年未及养,而籍年已满,便去职归家。
时镇军将军顾觊之为州上纲,谓曰:“尊上年实未八十,亲故所知。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
子平曰:“公家正取信黄籍,籍年既至,便应扶侍私庭,何容以实年未满,苟冒荣利。且归养之愿,又切微情。”
觊之又劝令以母老求县,子平曰:“实未及养,何假以希禄?”觊之益重之。既归家,竭身运力,以给供养。
末除吴郡海虞令,县禄唯以养母一身,而妻子不犯一毫。人或疑其俭薄,子平曰:“希禄本在养亲,不在为己。”
问者惭而退。母丧去官,哀毁逾礼,每至哭踊,顿绝方苏。
(《宋书•孝义传》)〔注〕①白粲:白米。 ②籍:户口册,即下文的“黄籍”。
当时规定,官员父母年满八十,应解职归家奉养。12.下列两句中红字的字的正确意思与读音是(2分) ①扬州辟从事史。
②竭身运力,以给供养。 A.①设立pì②给以gěi B.①设立pì②使……丰足jǐ C.①征召bì②使……丰足jǐ D.①征召bì②给以gěi13.对“辄货市粟麦”一句中“货”、“市”词义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都是“卖出” B.都是“买入” C.买入、卖出 D.卖出、买入14.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红字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两个“亲”字相同,两个“每”字不同 B.两个“亲”字相同,两个“每”字也相同 C.两个“亲”字不同,两个“每”字相同 D.两个“亲”字不同,两个“每”字也不同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15.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
(2分) A.在州中任职略有少许俸禄,将打开州府大门请你留任。 B.在州中任职略有少许俸禄,将禀告上司挽留你。
C.州中空缺有俸禄微少的职位,将禀告上司挽留你。 D.州中空缺有俸禄微少的职位,将打开州府大门请你留任。
16.实未及养,何假以希禄?(3分) A.实际尚未来得及奉养,哪能借此以求得俸禄? B.实际尚未来得及奉养,哪能借助这稀有的俸禄? C.实际尚未到奉养之年,哪能借助这稀有的俸禄? D.实际尚未到奉养之年,哪能借此以求得俸禄?17.对以下两句话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扶侍私庭;②顿绝方苏 A.①在家奉养母亲;②困顿晕倒许久方才苏醒 B.①扶助母亲理家;②困顿晕倒许久方才苏醒 C.①扶助母亲理家;②叩首晕倒许久方才苏醒 D.①在家奉养母亲;②叩首晕倒许久方才苏醒18.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何子平孝心的一组是()(3分) ①月俸得白米,辄货市粟麦 ②何心独飨白粲。 ③尊上年实未八十,亲故所知。
④实未及养,何假以希禄? ⑤县禄唯以养母一身,而妻子不犯一毫。 ⑥希禄本在养亲,不在为己。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②⑥ D.③④⑥19.下列对何子平去职归家奉养老母一事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于老母“籍注失实,年未及养”,子平依律仍可在州任职,但他出于“归养之愿,又切微情”的考虑,坚持归家。 B.子平归家之后,“竭身运力,以给供养”,认为“希禄本在养亲”,坚持“县禄唯以养母一身”,从而实现了“归养之愿”。
C.子平不愿以老母“实年未满”而“苟冒荣利”,又不肯“以母老求县”,归家养母,竭尽全力,从而深受顾觊之敬重。 D.由于老母“籍年已满”,子平去职归家;尽管顾觊之希望他在州任职,但他碍于“公家正取信黄籍”,婉言谢绝。
12.(2分)C 13.(2分)D 14.(2分)C 15.(2分)B 16.(3分)D 17.(3分)A18.(3分)C 19.(3分)D1995年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19题。 郑善果母者,年二十而寡。
性贤明,有节操,博涉书史,通晓治方。每善果出听事,母恒坐胡 床,于障后察之。
闻其剖断合理,归则大悦。若行事不允,或妄怒,母乃还堂,蒙被而泣,终日不 食。
善果伏于床前,亦不敢起。母方起谓之曰:“吾非怒汝,乃愧汝家耳。
吾为汝家妇,获奉酒扫。 如汝先君,忠勤之士也,在官清恪,未尝问私,以身徇国,继之以死,吾亦望汝副其此心。
汝既年小而孤,吾寡妇耳,有慈无威,使汝不知礼训,何可负荷忠臣之业乎?汝自童子承袭茅土,位至方伯,岂汝身致之邪?安可不思此事而妄加怒,心缘骄乐,堕于公政!”母恒自纺绩,夜分而寐。善果曰:“儿封侯开国,位居三品,秩俸幸足,母何自勤如是邪?”答曰:“呜呼!汝年已长,吾谓 汝知天下之理,今闻此言,故犹未也。
至于公事,何由济乎?今此秩俸,乃是天子报尔先人之徇命 也。当须散赡六姻,为先君之惠,妻子奈何独擅其利,以为富贵哉!又丝(xǐ,麻)纺织,妇人之务,上自王后,下至大夫士妻,各有所制。
若堕业者,是为骄逸。吾虽不知礼,其可自败名乎?”12.对下列四句中加黑的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若行事不允,或妄怒。
允:公平。 B.在官清恪,未尝问私。
恪:谨慎而恭敬。 C.吾亦望汝副其此心。
副:符合 D.岂汝身致之邪? 致:导致。13.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红字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
3. 上海2014年语文中考文言文点击
原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3),胶鬲举于鱼盐之中(4),管夷吾举于士(5),孙叔敖举于海(6),百里奚举于市(7)。
故天将降大任(8)于斯(9)人也(10),必先苦其心志(11),劳其筋骨(12),饿其体肤(13),空乏(14)其身,行拂乱其所为(15),所以(16)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18)。人恒过(19),然后能改。
困于心(20),衡于虑(21),而后作(22);征于色(23),发于声(24),而后喻(25)。入则无法家拂士(26),出则无敌国外患者(27),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8)。”注释 (1)选自《孟子·告子下》(《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
标题是编者加的。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
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2)舜(shùn)发于畎(quǎn)亩之中:舜原来在历山耕田,30岁时被尧起用,后来成了尧的继承人。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
发,起,指被任用。畎亩,田间,田地。
(3)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傅说原在傅岩为人筑墙,因以傅为姓,殷王武丁用他为相。举,任用,选拔,这里是被选拔的意思。
版筑,筑墙的时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用杵捣土。筑,捣土用的杵。
(4)胶鬲(gé)举于鱼盐之中:胶鬲起初贩卖鱼和盐,西伯(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后来他又辅佐周武王。
(5)管夷吾举于士:管仲,字夷吾,原为齐国公子纠的臣,公子小白(齐桓公)和公子纠争夺君位,纠失败了,管仲作为罪人被押解回国,齐桓公知道他有才能,即用他为相。士,狱官。
举于士,从狱官手里释放出来并得到任用。 (6)孙叔敖举于海:孙叔敖,春秋时期楚国人,隐居海滨,楚庄王知道他有才能,用他为令尹。
(7)百里奚举于市:百里奚,春秋时期虞国大夫。虞亡后被俘,由晋入秦,又逃到楚。
后来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把他赎出来,用为大夫。所以说举于市(集市)。
(8)任:责任,使命。 (9)是:这样的。
(10)也:语气助词,用在前半句末,表示停顿,后半句将加以申说。 (11)苦其心志:使他的思想痛苦。
心志,思想。 (12)劳其筋骨:使他的筋骨(身体)劳累。
(13)饿其体肤:意思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 (14)空乏:资财缺乏。
这里是动词,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15)行拂乱其所为:使他做事不顺。
行,指每一行为,每做一件事。拂,违背。
乱,扰乱。其所为,指其所做的事。
(16)所以:用这些来…… (17)动心忍性: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动,惊动,震撼。
忍,坚韧。 (18)曾益其所不能:增加他的所不具备的能力。
曾,通“增”,增加。所不能,指原先所不具备的能力。
曾益:增加。 (19)恒过:常常犯错误。
恒,常。过,过失,错失,此处是过失的意思。
(20)困于心:内心困苦。困,被难住。
于,被。 (21)衡于虑:思虑阻塞。
衡,通“横”,梗塞,指不顺。 (22)而后作:然后才能奋起。
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23)征于色:表现于脸色。
意思是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征,征验,此处有表现的意思,表现。
色,脸色。 (24)发于声:意思是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
(25)而后喻:(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喻,明白,了解。
(26)入则无法家拂(通“弼”)士: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入:里面,此指在国内。
法家,守法度的大臣。拂(bì),通“弼”,辅佐。
(27)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外如果没有与之匹敌的国家和外来国家的忧患。出:在外面,指在国外。
敌国,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 (28)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样之后才知道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生于忧患:忧患使人谋求生存。死于安乐:安逸享乐使人死亡。
教参版 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仲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资财缺乏,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被人们所了解。在国内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国家常常会灭亡。
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愁患害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语文版(适合学生) 舜从田间被尧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工作中被选拔,胶鬲从贩卖鱼盐的人中被举拔,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孙叔敖在隐居的海滨被选拔,百里奚从奴隶市场被赎回并被举用。
因此上天将要将降下重大的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就一定要。
4. 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 2008高考语文四川延考区2008年8月24日
· 2008高考语文上海卷详解2008年6月9日
· 2008高考语文宁夏海南卷全国卷3详解2008年6月9日
· 2008高考语文山东卷详解2008年6月9日
· 2008高考语文四川卷详解2008年6月9日
· 2008高考语文江西卷详解2008年6月9日
· 2008高考语文辽宁卷详解2008年6月9日
· 2008高考语文天津卷详解2008年6月8日
· 2008高考语文湖南卷详解2008年6月8日
· 2008高考语文北京卷详解2008年6月8日
· 2008高考语文福建卷详解2008年6月8日
· 2008高考语文浙江卷详解2008年6月8日
· 2008高考语文全国卷二详解2008年6月7日
· 2008高考语文江苏卷详解2008年6月7日
· 2008高考语文重庆卷详解2008年6月7日
· 2008高考语文江西卷详解2008年6月7日
· 2008高考语文广东卷详解2008年6月7日
· 2008高考语文湖北卷详解2008年6月7日
· 2008高考语文安徽卷详解2008年6月7日
· 2008高考语文全国I卷详解2008年6月7日
5. 【2014全国标准卷一语文答案】
2014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全国1卷答案语文答案 1.【B】2.【C】3.【D】4.【C】5.【D】6.【A】7.答:大禹、商汤归罪自己,他们能够蓬勃兴起.有道德的君王,不忘改正过错,我深表庆贺.答:而亲近贤才,屈身交接士人,荐举后辈,虽然位尊年高,一点倦怠的神色都没有.8.答: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9.答: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10.长大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威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11.(1)答A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C、E不给分.(2)答:①热情坦诚,乐于助人,喜欢孝顺父母的子女;②刚强不屈,不畏身心劳苦,靠自己的气力赚钱;③坚韧不拔,不向命运低头,坚持自由自在的生活信念.(3)答:①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②以“钱''为话题,引入渡夫的故事,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多用对话形式,以渡夫之口自述他的经历,使叙事更加集中;④情景描写与渡夫讲述相结合,赋予渡夫的故事哀而不伤的诗意美.(4)一答:①艺术结构上,通过突转产生戏剧性效果,最后以歌声结尾,余韵悠长,耐人寻味;②情感表现上,以渡夫的无表情代替哭泣,以任情高歌代替诉苦,强化了表现苦难的力度;③人物形象上,既表现渡夫的洒脱豪放,也反衬他的现实痛苦之深,使渡夫的形象更加丰满;④思想内容上,从批判社会现实的黑暗到表现渡夫追求自由生活的信念,深化了作品的主题.12.(1)答B给3分.答E给2分.答A给1分.答C、D不给分.(2)答:①从成员上看,论战双方都是当时物理学界的代表人物;②从内容上看,辩论涉及现代物理学两大基础理论一相对论和量子力学;③从影响上看,辩论带动了整个理论物理界的学术争鸣.(3)答:①拥有站在学术前沿的核心领导人物;②有堪称骨干的科学家群体;③创造了独特的学术精神.(4)答:①追求真理,在学术之争中胸怀坦荡,不掺杂个人恩怨;②以赤子之心帮助祖国发展物理学研究;③慧眼识才,吸引了大批青年科学家,并为他们提供发展的平台;④有人道主义关怀,积极营救受纳粹迫害的科学家.13.【C】14.【D】15.【B】16.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二氧化碳增加会带来好处:植物就会生病甚至死亡17.示例:本次瑶族村三日行考察要求参加人员事先查阅资料,了解瑶族概况,备好所需行装;考察期间的主要活动有参观、访谈以及与村民联谊,每人需写日记记录考察情况.。
以上就是学历无忧为大家带来的明年高考什么时候,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