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育百科> 高考百科

安徽强基计划录取最低分数线 各高校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最近经常有小伙伴私信询问安徽强基计划录取最低分数线 各高校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相关的问题,今天,学历无忧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安徽强基计划录取最低分数线 各高校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复旦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2022">复旦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2022

复旦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2022年尚未公布,只有入围名单,有消息自主选拔会第一时间更新相关内容。敬请期待!复旦大学2021年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01安徽

文科:最高分672中位分670录取分665;文科(单列):最高分668中位分666录取分663

理科:最高分691中位分687录取分682;理科(单列):最高分691中位分677.5录取分675

02北京

文科类最低分671;不限组:最高分676中位分672录取分671;理科类最低分673

物理组:最高分678中位分675录取分673;物理或化学组:最高分678中位分676录取分676

03广东:文科类最低分647

最高分661中位分657.5录取分653;最高分660中位分650.5录取分647

理科类最低分674最高分687中位分685录取分684;最高分687中位分680录取分676

最高分684中位分676录取分674

复旦大学为什么要推出强基计划?

多年来,复旦大学一直走在国内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前列,在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2+X”一流本科人才培养行动计划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

今年,复旦大学精心制定了《复旦大学2022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和配套人才培养方案,旨在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落实基础学科人才培养规划,着力培养为国担当,能承担科技创新、科教兴国重任的掌握未来的复旦人。

夏门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夏门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如下:

北京:最低619分入围,对应专业为历史学;河北:最低604分入围,对应专业为哲学;山西:最低564分入围,对应专业为物理学;辽宁:最低599分入围,对应专业为化学类;江苏:最低582分入围,对应专业为历史学;

浙江:最低632分入围,对应专业为哲学;安徽:最低581分入围,对应专业为哲学;福建:最低603分入围,对应专业为历史学;江西:最低575分(数学单科125及以上)入围,对应专业为数学;

山东:最低594分入围,对应专业为物理学。河南:最低574分入围,对应专业为哲学;湖北:最低580分入围,对应专业为哲学;湖南:最低592分入围,对应专业为哲学;

广东:最低602分入围,对应专业为历史学;重庆:最低565分入围,对应专业为物理学;四川:最低607分入围,对应专业为物理学;陕西:最低590分入围,对应专业为化学类和生物科学类。

厦门大学强基计划录取分数线如下:

数学类:最低分为75.53分,对应地区为重庆市;物理学:最低分为77.65分,对应地区为山西省;化学类:最低分为79分,对应地区为陕西省;

生物科学类:最低分为79.33分,对应地区为陕西省;哲学:最低分为77.88分,对应地区为河南省;历史学:最低分为77.71分,对应地区为江苏省。

学校介绍如下:
厦门大学(Xiamen University),简称厦大(XMU),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副部级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福建省和厦门市重点共建高校位列国家“双一流”、  “211工程”、“985工程”。

厦门大学由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国内最早招收研究生的大学之一、设立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

成为中国首个在海外建设独立校园的大学、早期建筑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被誉为“南方之强”“中国最美大学”。

各高校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各高校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是614分。

强基计划也称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于2020年在有关高校开始实施,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力学、基础医学、育种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

2022年增加东北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三所高校开展强基计划试点。试点高校将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根据考生填报志愿,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序录取。

根据相关文件指示,对于强基计划招收的考生,各高校可单独编班,配备一流师资,提供一流学习条件,创造一流学术环境与氛围,实行导师制、小班化等培养模式。

对学业优秀的学生,高校可在免试推荐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学、奖学金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同时也应该探索建立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教育和指导。这一点对本科生来说非常具有吸引力。

以上就是学历无忧小编整理的内容,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内容敬请关注学历无忧。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专题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