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历史学基本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国家机关、新闻出 版、文教事业及各类企业事业单位或领域从事研究、教学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历史学科复合型 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 发展的基本史实及史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专业工作和历史学教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史学理论》、《中国史学史》、《西方史学史》、《中外关系史》、《文化人类学》、《历史地理学》、《文献学》、《中国断代史》 部分高校按以下专业方向培养:国学、文化遗产、历史文化产业、满族语言文化、满族历史与文化、文物鉴定与修复。
因为历史学专业属于长线专业,社会需求以教学单位为主,且由于盲目扩招、毕业生数量膨胀,使得本就饱和的该专业就业市场始终处于供大于求的不良局面。竞争非常激烈,因而职业发展空间不大,薪水也不太高。历史学专业毕业生中,66%的学生在毕业之前或刚刚毕业时找到工作,34%的学生在毕业1年以后实现就业。按照10分制进行计算,该专业的应届就业率指数为6.60,与其他专业相比,应届就业率指数属于中等偏下。
当然历史系也具有自身的优势,历史学涉及面广,包含文史哲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不仅在考研时能较轻松地进入其他领域,也能够胜任一些其他文科性专业的工作,就业方向相当广泛,毕业生可适应策划、咨询、管理和教学、研究等方面工作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哈喽,我本科是北京某不知名二本院校文学系,报考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一战上岸。在收到录取通知书以后,一年的考研之路终于画上圆满句号。考研期间,得到了不少学长学姐和老师同学的帮助,现在我顺利实现了目标,也希望能将我的经验分享出来,希望可以帮助到正在考研路上的学弟学妹们。
关于择校:考研是一个提升自我的途径,所以我必然会选择一个在排名上优于本科学校的。当时是偶然看了一个考中传的经验,我原本打算考的是首都师范大学,从2月份开始已经学到了四月份,但谁也无法精准预测到人生的哪个偶然会变为必然。看了那位师姐的经验给了我很大的鼓舞,恰逢中国传媒大学考研考纲改革,对于现当代文学而言,主要有这两点需要注意:第一,初试考研范围从大综合加小综合变成了783和883,也就是主题写作和人文社科基础,包括从秦朝到现代的中国文学史、哲学导论、媒介社会学和世界文明史第二,初试考完并非万事大吉,材料考核同样重要。也就是说,在初试之后,中传需要你提交一份材料,包括学业水平、科研或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考核,给出一个分数,再依据一定比例算出你是否能够进入复试。所以,要好好准备个人陈述、科研设想等材料。如果你是大一、大二的同学,平时成绩和日常活动千万不要拉下。这些都是材料考核的一部分。
看完改革要求后,我就选择了招生人数最多的现当代文学专业。中国传媒大学现当代文学专业的考研其实比较“卷”。因为官方没有提供数据,根据往年学生提供的经验,报考人数应该在500左右,而每年的考研统招人数为7人左右,但因为保研有时会招不满,所以保研的六个名额若有剩余,则会给考研学生。具体的分数信息可以查看中传研招办的官网。中传考纲改革后考试难度方面其实是降低的,毕竟是艺术类、文学类、语言类甚至一部分法学类的专业都考同一张783和883,也就是主题写作和人文社科基础,包括从秦朝到现代的中国文学史、哲学导论、媒介社会学和世界文明史。所以考的不算深,相较于曾经的专业课甚至下降了难度。当然,考试题目的简单并不意味着上岸几率的增加,人易我易,最终要看的还是你和对手的水平孰高孰低。
关于复习:
1、下面是专业课复习策略,专业课分为两门,一门是883人文社科基础,初试题型是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这四门专业的题量分配都比较平均,而且出的往往都是很基础的很通识的,毕竟要照顾十多个不一样的专业嘛,所以不用担心太专业太刁钻。
专业课书籍如下:
1)刘跃进主编:《简明中国文学史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
2)马克��主编:《世界文明史》(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3)张世英:《哲学导论》(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4)[美】大卫・克罗图、威廉・霍伊尼斯:《媒介・社会:产业、形象与受众》,邱凌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首先,第一本书属于文学的范畴。
主要包括80%的古代文学与20%的现当代文学,总体而言,对我们文学的考生是有利的。我就简单地翻了翻这本参考书,这本书写的太简单了,很多我们文学专业强调的重点都一笔带过,连对鲁迅的论述就简单的一两页,所以我不推荐背这本书。我当时背的是自己之前就用的资料,袁行霈的《中国文学史》
以及钱理群的《现代文学三十年》
出题的时候,古代文学一般会出大题,像去年出的李白杜甫、《牡丹亭》两道简答都出自古代文学;而现代文学则出了一道名词解释――《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一直都是我们现当代文学的重点,所以十分简单。因此在我看来,背书的重点放在古代文学上,唐诗宋词、李白杜甫、四大名著、杂剧都是我们公认的重点,把这些背好。而现当代文学主要背成名词解释,但也要能够自己将其扩充为简答。
第二本参考书我简称为媒介社会学,因为这本书主要就是在探讨媒介和社会世界之间的联系。这本书首先要抓框架,背好每一章、每一节的标题,像我们这一年考的题目就是第九章的大标题,十分简单粗暴,十分仁慈宽厚。然后平时多关注时事热点,刷微博的时候也可以积累素材,因为媒介也属于传播学的范畴,新闻传播强调时新性,需要我们平时多去关注最新发生的有影响力有深度的事件。
第三本是文明史,属于历史范畴,但又不同于我们主流的对历史研究。本科历史学是以政治史为线索,而这本书却以文明史为依归,所以我们首先要培养自己的文明史观,学会用文明冲突融合的视野去看待一个历史事件。可以多去积累知名历史学家他们的历史观、文明观作为一个参考,像是塞缪尔・亨廷顿、汤因比等等。
第四本是哲学,哲学最重要的是第一编本体论部分,一定要把基础大好,本体论是之后的审美观、历史观、道德观的一个基础。天人合一、主客二分、本体论等基础性的概念在刚开始学的时候一定要背好。对于初学者而言,哲学肯定是不好理解的,但也不用很畏惧,很多哲学内容你在学习的过程中会豁然开朗,越背越明。而且老师出题不会很刁钻,一定会是很基础的,考虑到我们这些小菜鸟的水平。
783在前期准备中要多读核心期刊论文,读的多了之后,才知道怎么谋篇布局、怎么写。细读的内容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文学、传播学、社会学、文化研究、哲学、电影电视,主要分析内容是:分析结构布局、段落衔接、proving和evidence之间的转折与关联。文章、章节、段落的逻辑关系是我细读的重点,我的分析将主要注重这些内容,作者是用哪些论点组成自己的文章结构,又用哪些分论点组成自己的段落,在具体段落中如何进行衔接、证明、阐述、对比的。读完之后,可以下笔练习写作全篇,这时需要找前辈给自己指导一下,反复检查自己的写作中存在什么问题。883没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最重要的还是背诵。前期整理出来一个好的笔记框架将会对于你后期的帮助非常大。大家如果在考研复习过程中有困难的话,也不妨报一个辅导班,比较方便。
2、英语
单词书我用的是星火英语考研词汇的,个人觉得还蛮好的,其实市面上的哪本都可以,单词有再多华丽的技巧也是白搭,还是要自己背诵才行。
阅读真题紧很重要,我做了星火最近10年的真题,暑假期间做04年以前的真题,开学后到十月一假期把04年到14年的题过两遍,单独做阅读的模块,我报的天道考研的网课也有讲阅读的做题技巧和考试出题规律,真的对答题解开思路帮助很大。
写作我是11月份开始看的作文,结合天道网校的作文课,一共背了10篇小作文,10篇大作文,然后总结了自己的写作模板。
完型是市面上都劝大家放弃的一个题型,我自己本身英语基础也不好,所以也没有在完型花太多的时间呢。
新题型新题型每年难度不一,题型不定,想把它抓住不丢分还是要把基础打牢,仅凭技巧实在难拿高分。
翻译对我来说超级超级难呀,我一开始没有听课前自己做的都开始怀疑人生,后来还是听了天道考研鱼姐的翻译版,总算能理顺一些,翻译一定要多练,真题是最好的素材!
这是作为一个英语比较差的考生的真题复习情况,很笨拙,整体过程也很艰难,英语基础好的人根本不用如此费力,可以说是我在考研备考中英语是花的精力最多的一门,最后的成绩还是不理想,不过现在回望,我曾把每一个环节都努力去做了,便不后悔。
3、政治
我的政治复习时间不算早,大约是在暑假之后,整体上所花费的精力也不算太多,最后考研政治66分,虽然比我的估分差了一些,但总体还算满意。
对于政治而言,相信你们一定听过肖秀荣的大名,他所出的命题人系列一直以来在考生中畅销不衰,其重要性自然不必我来强调。
但是正好前两天一个学妹咨询我,说肖秀荣系列的书太多,要究竟从哪本开始。
对于这个问题,我个人觉得其实没必要把肖秀荣所出的所有的书都买了,那个时候根本就没有时间看,但是他最重要的肖四肖八一定要买来做,大约在十一月份的时候,市场上会出现一批政治押题卷,到时候按照自己个人情况选择性地看背,主观题一般都不会有大问题。
但在前中期,我觉得政治还是有必要针对选择题突击学习,我自己当时就是紧跟新东方的视频课,马原跟的阮大爷,思修跟的张云天,史纲跟的刘源泉,毛中特时政等跟的徐涛……主要还是听中期的强化班,因为后期也没有时间再花时间看视频了。
政治客观选择题其实也是有规律和套路的,绝对不是死记硬背知识点,尤其是真题的命题也自成一套体系,我的客观题真题正确率一直能保持在34-45分左右,如果有机会另外专题写,这里限于篇幅不再多言。
总而言之,对于公共课,我的整体复习思路就是不花过多的时间,紧跟新东方视频课,一定要保证不拖后腿即可。
关于复试:
因为去年的改革,上面我也交代过是初试成绩和材料评议成绩按比例折算,二者折算后的综合成绩为进入复试的标准。我们去年是74分的综合成绩为最低标准。正式进入复试的有20人,包括少干计划,20人中最后录取了15人。
复试筹备一定要趁早,因为我们初试考的内容大多数不是所报考专业的内容,像我报考中国现当代文学,但初试只考了一点点现代文学的知识,当代文学一点不涉及,所以我们本专业的知识已经长时间不背了。我建议在初试结束后,最迟2月份就要开始背所考专业的专业书了。像我主要背钱理群《现代文学三十年》、洪子诚或者张健的《当代文学史》,其中也要划分重点,结合中传本身的传媒类特色,除了公认的鲁郭茅巴老曹这样的重点,也要多去关注戏剧影视等内容。
具体复试的话,我们分为自我介绍、专业题抽题作答、英语口语三个部分,总体15―20分钟。自我介绍和口语部分都很简单,网络上一堆帖子介绍,到时候找个模板背一背说一硕说就好了。专业题的话也不会很难,主要和你报考的专业方向有关,主要分为三个小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传播、中国现当代戏剧影视文学、中国现当代思想文化与文学。第一个方向的专业题偏向现代文学以及文学和媒介的关系;第二个方向侧重戏剧影视,可以多去积累除课本外的戏剧知识、电影热点;第三个方向侧重中西文化思潮,像是尼采、萨特啊这些著名的哲学家。准备复试的时候还要多去看导师相关的论文,积累一下学界的研究热点,老师有可能会问题看过什么学术专著知道哪些学术大家。
写在最后的话:
鲁迅在《希望》中写到“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大概说在你虚幻的想象以及妄加猜测的基础上所有的希望,这样子的希望其实是与失望等同的,往往最后还是会落空。算是启示我们在满怀希望的同时不要过多的虚幻与猜测,脚踏实地的努力加梦想才会实现自己的希望。送给正在奋斗的路上的你们,希望来年你们都可以得偿所愿。
最后的最后,把最好的祝福给大家。
祝福你,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我在中传等你们,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