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教育史
你想要的是中国古代教育史,那么就请从头看起(比较多,我适当删减给你转载一下):
有文献记载的可追溯到有虞时代舜所设庠,舜时,设庠为教,分下庠,上庠,七岁入下庠,庶老为师,十五岁入上庠,国老为师。
我们从上古时期就非常重视教育。
先秦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春秋时期,孔子办学,开启了私学教育。
夏商时期的情况是这样的:夏朝,国家就设立了以“序”为形式的官方学校,到了商代中华文明已经有了一定的文化积累,并形成了成熟的文字系统,在此基础上,开始出现新的学校形式“瞽宗”。从出土的商代甲骨文上,发现当时的学校还被称为:大学、右学等,教育的对象主要面及贵族子弟,学习内容以文武、礼仪、乐舞等为主,在天文、历法方面也多有涉及。而老师则由巫师、乐师或者政府官员充当。
周时期进一步发展:西周时期,政府设国学和乡学两类。国学又分大学和小学两级,而乡学则多称为庠、序、校、塾等。《礼记. 王制》记载,“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西周前期,因战事频仍,学校教育以武事为主,而西周后期政权稳定,开始倾重文化教育。当时大学学习以礼、乐、射、书为主,而小学则多学六艺基础知识。而此时的教育依然一贵族教育为主,平民是很难进入官办学校学习的。
出土于西周初期的《大盂鼎》记载,“女妹辰又大服,余隹即朕小学,女勿克余乃辟一人”,意思是大孟年纪很轻时父亲就死了,他继承了父亲的官职。康王就对他说:“你年纪这么轻就做官,我要你进我的小学。”。
教育内容
一为书、数,西周时,人们已经开始在学校教授基本的计算方法,类似今天的“九九乘法表”一样。二为射、御,主要教授学生驾驶车辆、战马,并学习射击等内容。三为礼、乐,此部分主要学习《周礼・春序》中记载的吉,凶,宾,军,嘉等礼仪规范。
教育方向
一为西周统治者要求学生能够在学习上涉猎广泛,文武兼备,周成王对伯禽说:“夫有文无武,无以威天下;有武无文,民畏不亲;文武俱行,威德乃成”就是这个意思。二为统治者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在实际中熟练应用。三为周朝的教育侧重点不同,有前重武后重文现象。
教育特点
西周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学在官府”,而且还专有教育的器具和材料,《周礼・地官司徒》说:“闾共祭器,旅共表器,党共射器,州共宾器,乡共吉凶礼乐之器”,可见礼乐之器当时是多么重要的物什。
东周时期,战乱频仍,礼乐崩坏。周王失去了对全国的控制,诸侯开始为政一方,不受管制。诸侯开始在设立自己的官学,称为“痒宫”。然而此时的教育开始由官方向民间延伸和发展,“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所谓“百家争鸣”就是当时教育的典型写照。孔子出名正是因为他开创了私人办学先河。之后诸子百家多是各自立学说,招门生,既是教育,又是宣传。由于战乱频仍的关系,各国都需要大量的人才为自己服务,而私学的盛行正好满足了统治者的需要,也带来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繁荣。此时的教育脱离了官学形式的束缚,开始变的多样性,可以说是无所不谈,从生到死,从和平到战争,从法律到诉讼,无所不包。诸侯开始脱离官办教育的角色,主要以“养士”来吸引人才。教育特点上首先内容无所不包,其次学宗百家,三为讲求实践与实际相结合,且教育场所不固定,或家,或官,或野。四为教育平民化。
秦代:后,初设博士之官,掌管全国教育,因多爱批评时政,丞相李斯提出:“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并批评私学的存在,“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学议之”。秦始皇采纳李斯意见之后,实行严酷的专制统治,取消并禁止办私学,焚书坑儒,屠杀博士和方士。要求希望学习的人“以吏为师,以法为教”。古代教育遭到沉重打击。
汉代:。汉武帝于是在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把儒家典籍《诗》《书》《易》《礼》《春秋》拔高到“经”的地位,并设儒家五博士,取消了其它各家传记博士,使朝廷教育方针向“独尊儒术”转变。元朔五年(前124年),汉武帝立太学,置弟子五十人,设五经博士教授儒家经典。其时在郡国称为学,在县称为校,在乡称庠,在聚称序,学、校分别设经师一人,庠、序各设孝经师一人,以主掌地方儒学教育。新形式的官办学校开始形成。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中国教育开始以儒学经典为主要教授和学习方向。将儒家经典作为课堂的必修教材。人们在官学学习儒家经典,进而通过“举孝廉”、“征茂才”、“举贤良方正”等方式进入政府。太学设立后,对学生的出身不做严格要求,为才华出众是举,并对家境贫寒者提供资助。
两汉时期,国家教育管理机构也逐步完善,中央设太常兼管教育。蜀郡守文翁成都石室办学以后,地方学府兴起,由行政长官兼管。太学或其他中央学校以及地方学校主要教授学生儒家经典,兼插六艺,在辞、赋、画、书等方面也无所不包。
私学方面虽然没有得到更多发展,但在教育模式上以和官学接近。幼年以认字教育为主,少年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青年以研究和应用为主,基本和官办学校教授内容相同。
魏晋南北朝:由于“丧乱弘多”,政局跌荡,官学衰落,士族阶层转而从《老子》、《庄子》和《周易》中找思想依靠,形成了“玄学清谈”。嵇康就是其中代表人物。教育内容除官学外,已不在以儒家经典为主,开始教授相对立的放任思想,有人提出”超名教,任自然”等观点,不再学宗一师,且不主张学习和实践相结合,讲究清净无为。
地方私学兴盛起来,凭藉“朝章宽简,政网疏阔”却有了长足的发展,当时的情形是“横经受业之侣,遍于乡邑;负笈从宦之徒,不远千里”。教育模式也向家族式、私塾式两个方向发展,而家族式教育成为这个时期的主流模式,进而士族家庭人数繁多,逐渐形成了世族势力。世族家庭教育不在以儒学为主,更兼玄学及博弈书算方面,并将儒释道相互掺杂,教授知识面也逐渐变广。此时民间多学经学,而贵族家庭则更倾向诗、书、朝仪等方面,有些家族则世代只通一门,或历史,或礼仪,或琴棋书画,王献之就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
隋唐教育的系统化:隋唐时期由于政治、文化、科学、经济等方面都发展迅速,国家教育模式也摆脱了汉代独尊儒术的观点,同时兼顾佛道思想,逐渐形成以儒学为主,佛道为辅,兼通六艺的发展方针。
隋文帝开国后,在中央设立了国子寺,设寺祭酒转管教育,又置博士、助学等充当老师。下设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算学、书学等专科学校,大理寺同时设立了律学,教授法律。由于隋初学校系统发达,学生众多,但人才鲜少,隋文帝下诏废天下之学,只保留国子寺一所综合式学校。国子学后改称太学,而隋炀帝以后,国子寺改为国子监,并在地方设立庠、序等学校,教育规模逐步扩大。但由于隋炀帝好兴边事,战争不断,学校教育最终变的徒有其表,失去了为国家选拔人才的意义。 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始置进士科,开创了科举考试制度,为国家教育和选拔人才提供了新的方式由于创制之初,规矩尚不完备,考试内容、方式等没有定式,所以对国家教育未形成重要影响。
唐朝是中国教育完善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唐高祖建制以后,继承了隋朝的教育制度,在国子监之外又设立弘文馆、崇文馆两所贵族式学校。地方设立州学、县学。除教育科目繁多以外,唐高宗还令当时在各学科有造诣的官员编写各科教材,指定为“国学行用”书籍。教育年限不等,有三年,也有七年,分科完成。学生来源也屏弃了魏晋唯出身的陋习,不分贵贱,唯才是举。科举考试制度也在这一时期得到完善,公元702年,武则天还创设武举,以选拔武术人才。唐朝后期,韩愈提出了按照人性的不同,因才施教。强调教育对一个人品性的影响。唐朝教育随着国力日盛,继而发展成为国际教育。高丽,新罗,百济,日本,安南等国家都派遣了留学生或留学僧来国子监学习各科课程。据统计,当时中央和地方学校在学人员达到6万多人,各科人才备出,专科优异也可为官成为那个时期的主要体现。主要的教育机构是国子监。国子监设祭酒一人,是最高行政长官。设司业二人,助祭酒掌邦国儒学训导之政令。设丞一人,督导学生学业。设主簿一人,负责文书簿籍,掌管印监。府州县学学生由长史掌管。国子监设有博士、助教、直讲等,主管经学教授。老师多以社会名流、政府官员充当。
弘文馆则是主要生源。崇文馆要求学生都是一品以上官员的子孙,国子监为文武三品以上,太学五品以上,四门学七品以上及庶人才学优异者都可参加。律学、书学和算学需八品以上并兼收社会专攻型人才。级别上,弘文馆、崇文馆最高,国子监次之。中央学校生源选拔主要来自贵族子弟及各地考试优异人才。地方官学中的优秀人才也可经推荐、考试后进入太学学习,平民入学者称“俊才”。学生学习时间长短不一,入学时间也不相同。毕业年限分6年和9年两种,按学习科目划分。
官学分旬试、岁考、毕业考三种。旬试即10天一考,考试内容为背诵和讲解儒家经典。岁试即年终考试,考试内容以年内所学所有课程,分上等、中等、下等三个分数线。下等为不及格,需重新学习,不及格三次则需延长在校时间,累至9年仍不及格者,令其退学。毕业考由博士出题,国子监祭酒监考。各学学生能通二经者,平民能通三经者,才有资格考试。各地官学考试及格者由下往上,升入上级学校学习,直至升入太学、国子监学习。
宋代:重文轻武政策
宋初皇帝采取“重文轻武”政策来缓解武将谋国的压力,提高文人的政治待遇,这一政策也体现在国家教育上。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在解除武将兵权的同时,重用儒臣,实行儒臣执政、以文代武的政策。宋太宗以后后,提倡“用文德礼治”,“遵周孔之礼”,主张以儒学为修身之道,同时讲求佛道思想的作用。宋仁宗时,下诏州、县办学,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
兴学运动
第一次兴学运动发生在宋仁宗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即“庆历兴学”。旨在对教育机构和科举制度进行改革。 内容有在州县设立学校,扩大太学和国子监规模,增加讲经博士人数,规定凡受教育者才可参加科举考试,考试内容改为策、论、诗赋三种。但运动因组织者范仲淹被罢黜官职,只进行了很短的时间,就匆匆结束。
第二次兴学运动从宋神宗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开始至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继续推进,由同平章事王安石倡导,改革内容将太学分为三个等级,即所为三舍法,下舍成绩优秀升中舍,中舍优秀升上舍。熙宁四年五月在地方设立官学,拨学田,置小学教授。十月颁布“三舍法”,改革太学。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颁布太学令。改革科举取士的方法。王安石认为国家选拔人才应“本于学校”,提出停止明经试科,增加进士名额,取消科举考试中的诗赋、帖经和墨义内容,改为经义和策论。同时恢复各类专科学校。王安石还提出学校教育要”求专门,兼文武”,在东京设立武学,教授军事知识。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朝廷设立了经义局,对《诗》、《书》和《周礼》进行新的注释和讲解,汇编成《三经新义》作为全国教育系统统一经学教材。此次兴学运动时间长,成效大,但随着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兴学运动也中途而废。
* 第三次兴学运动从宋徽宗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开始,这年八月,诏天下兴学,以“三舍法”令行天下。州置教授二员,县置小学。县学生选考升州学,州学生三年升太学。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又下诏以学校取士,停废科举。崇宁兴学的目的在于恢复第二次兴学运动中的改革内容,学校制度变化不大。
宋代官学,规模空前,政府在中央设立国子监、太学、武学、律学及四门学和广文馆。中央各部门也设立书学、算学、画学、医学。地方上,设立州县两级学校,并在路设立学官。教师先由地方选聘,后改聘进士或国子监、太学毕业学生,教材有国家统一颁布,多以五经为主。
有宋一代,各地书院式私学盛行,主要由于自唐朝以来,印刷业发达,书籍增多,民间可掌握的教育资料也开始增加,又因五代时战乱四起,教育中断,想学习的人一般都集中在有学识的学者的周围,既而形成书院。宋朝时,官方为了对私人办学进行管理,对私学“赐匾”、“赐书”、“赐学田”,给予承认,于是书院形成了以私学,半官办,官办私学等多种方式。另外由于当时有学识有威望的学者,比如朱熹、陆九渊都喜欢在书院讲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书院式私学的威望。著名书院有石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和茅山书院。�南宋时期,书院规模扩大,学生增多,逐步在社会上形成另一种办学和上学的风气。书院也从最初的教学场所变为兼顾研究的学术机构。
两宋时期,由于国家重视文人,经济发达,使得国人受教育程度也越来越高,对于受教育的目的,怎么教育人,各时期没有统一观点。王安石主张学以致用,为国家政治服务。范仲淹主张学以研究,为国家体制的改革服务。陈亮等人主张受教育是为了谋取功名,建功立业。这时期的学派代表都主张”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的知识都可以拿来学习。南宋时期的程朱理学主张受教育要“明天理,灭人欲”,主张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人的品德,强调教育的连续性,提出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为教学的基本用书。
辽金两国的教育
辽金两朝为了巩固本民族在中原的统治,笼络文人,仿照中原教育制度,在中央设立国子监,地方设州学、县学,并举行科举考试,推崇儒释道思想,对中国教育起到了推进作用。对于本民族,辽金还设立了特殊学校,金世宗大定十三年(1158年)创设女真国子学,仅限金人子弟优异者入学。地方还设立女真学府及京外医学。在宫廷还设立宫廷学校,专门教授宫女。
元朝教育的低迷
元朝统治者仿照宋制,在中央设立国子学、蒙古国子学、回回国子学三类学校。地方上各级行政区域除设立普通官学外,还设立了培养专门人才的医学,蒙古学,阴阳学。在农村还设立社学,社学是一种启蒙式的小学校。虽然元代也于公元1313年恢复科举制度,学习和考试《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为主,讲解以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以注解《四书》为考试内容,也从元代开始。虽然元朝有完善的教育体系,但由于统治者过分强调种族优越性,将国家管辖的民族为为不同等级,蒙古有蒙古法,而汉人有汉法,造成种族对立。元朝的教育制度并没有缓和这种对立情绪,进而转变为大规模农民暴动,导致亡国。
明朝教育的兴盛
教育机构逐步扩大和完善
明朝开国后,朱元璋非常重视教育,并在刘基、宋濂等大臣的参与下,制定了一系列完善国家教育的方针政策。明朝在中央设立国子监、太学、宗学、武学、医学、阴阳学等学校,地方上,在内地省份设立府学、州学和县学,边疆省份设立卫学,统一名称为“儒学”,按照地方行政等级不同称为都司儒学、行都司儒学、宣慰司儒学、按抚司儒学、诸土司儒学等。洪武八年还在乡村设立社学,明孝宗弘治十七年还规定乡村每35户就要设立社学一所。中央以礼部作为全国教育管理机构,地方则在诸路设置学政等官掌管教育。
明朝为照顾功勋旧臣,对这些人的子孙特别优待,他们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直接进入学校学习。生源一般分为“举监”、“贡监”、“荫监”、“例监”四部分,前二者,多为地方选拔的优秀学生,后二者多为官员子弟或对朝廷有物资贡献人的子孙。在国子监读书的称为监生。此外还有来自朝鲜和琉球的留学生也在国子监学习。
八股取士
由于科举考试实行几百年,逐步完善,程序越来越复杂,而在考试内容方面也越来越狭窄。明朝科举考试提倡程朱理学,以“四书”、“五经”为主。而“四书”、“五经”又以《四书大全》、《五经大全》作为科举取士的唯一教材。并作为全国教育系统的统一教材。在考试模式上,也规定必须使用八股文写作,字数也受限制,内容不能自由发挥,这严重影响了学生思想的多样性。
书院政治
明朝初期,书院教育模式被命令禁止,后又逐渐小范围恢复。但这时期的书院已经褪掉私学的角色,成为了官学的另一种形式。张居正当政时,以书院学生聚齐在一起发泄对朝廷不满为由,大量毁坏书院。明朝末年,无锡人顾宪成被罢官归还原籍,出于对朝廷政治的不满,遂聚徒讲学,并以东林书院为基地,不时议论朝政,和朝廷里的清流派相呼应,形成了历史上的“东林党”,逐渐卷入政治旋涡中,书院教育也逐渐失去以教育为主的功能,成了朝野政治斗争的工具。
王守仁的道德教育与明末启蒙教育理论
明朝中叶,王守仁对流行已久的程朱理学提出批评,认为程朱理学讲求的品德修养和现实严重脱钩,应该将教育目的放在“致良知”,即忠孝仁义信等对自身的实际的道德修养,掌握辨别是非的能力,作到“省查存养”,有事无事都要时刻对自身和外界进行是非错误的辨别。王守仁还主张对于萌芽教育,要顺应孩子的“乐嘻游而惮拘检”之情。到了明朝末期,随着社会矛盾激化,边界战争和内部人民暴动频起,以及在经济发达地区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黄宗羲、王夫之等人主张人性不分善恶,是与生俱来。他们批评程朱理学主张的中庸之道,反对无关外界的“修身养性”,提出教育要”经世致用“,学习各方面知识,反对八股文钳制人的思想,讲求学习和实践结合,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趋利避害,强调“履事、习事、实历、习行、习作、实践”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清朝传统教育的衰落
清代前期国家教育体系沿用明制,顺治元年(1644年),清世祖入主北京,恢复科举考试,并修复国子监,改称国学,设置祭酒、司业及监丞、博士、助教、学正、学录、典籍、典簿等官,并设府道州县学,乡村设置社学、义学,边疆设置卫学。为满族和蒙古族设宗学、八旗学、蒙古学。后来在国学内设立满洲司,允许八旗子弟进入国学学习。清代前期教育和明朝教育体制变化不大,除进一步完善教育的基础建设以外,还增加老师的人数,提高老师的授课水平,注重选师的能力和学识。清朝也接受外国留学生在国子监学习,比如俄罗斯,琉球两国在不同时期都派遣过留学生。
清朝教育在考试方面对科举制度作了更严格的规定,在严肃制度、慎重科名、防止弊案作出了更细致的规定,并相应的提高了科举考试人员的待遇。顺治丁酉科作弊案和康熙辛卯科作弊案成为清代前期最著名的考场舞弊事件。由于清朝政府注重汉族知识分子,在科举考试中,规定宗室不参加乡、会试,旗人、蒙古人不得录为三甲。另外前期教育中,政府注重平衡各地的教育差距带来的考试不公平现象,按照各地教育的规模和入学人数分配考试录取名额。然而由于清朝在教材上以“四书”为主,考试内容也是在四书中寻章摘句,让考生根据官方注解进行解析,使得学生为了考试而考试,学习面过于狭窄,达到不知古不识人的程度。鸦片战争之后,洋务运动如火如荼,青年学生开始被派遣到外国留学,带回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带回许多先进的观念。在传统教育和外国教育的碰撞中,传统教育因在科技方面的缺失而越来越受到留洋学生的轻视。张謇提出“教育救国”,希望通过学习外国先进的文化,挽救中国的衰亡。但他不主张完全嫁接外国教育模式,提出严格教育论,“凡教之道,以严为轨。凡学之道,以静为轨,有害群者去之,无姑息焉”。容闳提出中国教育应借鉴西方模式,取消科举考试,让学生学习各方面知识。国家经历洋务运动、庚子国变之后,传统教育受到各界的批评日间增多,以至于光绪三十二年,朝廷废止了传统的科举考试,改设新学,先按传统考试发放录用人才,在设立小中大学堂之后,又根据成绩优劣授予功名式文凭。
自此,中国新学开始,新式教育兴起,中国教育史也不再是古代教育史了。你可以自己w-i-k-i百度不让我发他们的网站。用谷歌搜一下。我是转自那里的。看看还真是长知识。
有文献记载的可追溯到有虞时代舜所设庠,舜时,设庠为教,分下庠,上庠,七岁入下庠,庶老为师,十五岁入上庠,国老为师。
我们从上古时期就非常重视教育。
先秦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春秋时期,孔子办学,开启了私学教育。
夏商时期的情况是这样的:夏朝,国家就设立了以“序”为形式的官方学校,到了商代中华文明已经有了一定的文化积累,并形成了成熟的文字系统,在此基础上,开始出现新的学校形式“瞽宗”。从出土的商代甲骨文上,发现当时的学校还被称为:大学、右学等,教育的对象主要面及贵族子弟,学习内容以文武、礼仪、乐舞等为主,在天文、历法方面也多有涉及。而老师则由巫师、乐师或者政府官员充当。
周时期进一步发展:西周时期,政府设国学和乡学两类。国学又分大学和小学两级,而乡学则多称为庠、序、校、塾等。《礼记. 王制》记载,“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西周前期,因战事频仍,学校教育以武事为主,而西周后期政权稳定,开始倾重文化教育。当时大学学习以礼、乐、射、书为主,而小学则多学六艺基础知识。而此时的教育依然一贵族教育为主,平民是很难进入官办学校学习的。
出土于西周初期的《大盂鼎》记载,“女妹辰又大服,余隹即朕小学,女勿克余乃辟一人”,意思是大孟年纪很轻时父亲就死了,他继承了父亲的官职。康王就对他说:“你年纪这么轻就做官,我要你进我的小学。”。
教育内容
一为书、数,西周时,人们已经开始在学校教授基本的计算方法,类似今天的“九九乘法表”一样。二为射、御,主要教授学生驾驶车辆、战马,并学习射击等内容。三为礼、乐,此部分主要学习《周礼・春序》中记载的吉,凶,宾,军,嘉等礼仪规范。
教育方向
一为西周统治者要求学生能够在学习上涉猎广泛,文武兼备,周成王对伯禽说:“夫有文无武,无以威天下;有武无文,民畏不亲;文武俱行,威德乃成”就是这个意思。二为统治者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在实际中熟练应用。三为周朝的教育侧重点不同,有前重武后重文现象。
教育特点
西周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学在官府”,而且还专有教育的器具和材料,《周礼・地官司徒》说:“闾共祭器,旅共表器,党共射器,州共宾器,乡共吉凶礼乐之器”,可见礼乐之器当时是多么重要的物什。
东周时期,战乱频仍,礼乐崩坏。周王失去了对全国的控制,诸侯开始为政一方,不受管制。诸侯开始在设立自己的官学,称为“痒宫”。然而此时的教育开始由官方向民间延伸和发展,“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所谓“百家争鸣”就是当时教育的典型写照。孔子出名正是因为他开创了私人办学先河。之后诸子百家多是各自立学说,招门生,既是教育,又是宣传。由于战乱频仍的关系,各国都需要大量的人才为自己服务,而私学的盛行正好满足了统治者的需要,也带来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繁荣。此时的教育脱离了官学形式的束缚,开始变的多样性,可以说是无所不谈,从生到死,从和平到战争,从法律到诉讼,无所不包。诸侯开始脱离官办教育的角色,主要以“养士”来吸引人才。教育特点上首先内容无所不包,其次学宗百家,三为讲求实践与实际相结合,且教育场所不固定,或家,或官,或野。四为教育平民化。
秦代:后,初设博士之官,掌管全国教育,因多爱批评时政,丞相李斯提出:“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并批评私学的存在,“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学议之”。秦始皇采纳李斯意见之后,实行严酷的专制统治,取消并禁止办私学,焚书坑儒,屠杀博士和方士。要求希望学习的人“以吏为师,以法为教”。古代教育遭到沉重打击。
汉代:。汉武帝于是在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把儒家典籍《诗》《书》《易》《礼》《春秋》拔高到“经”的地位,并设儒家五博士,取消了其它各家传记博士,使朝廷教育方针向“独尊儒术”转变。元朔五年(前124年),汉武帝立太学,置弟子五十人,设五经博士教授儒家经典。其时在郡国称为学,在县称为校,在乡称庠,在聚称序,学、校分别设经师一人,庠、序各设孝经师一人,以主掌地方儒学教育。新形式的官办学校开始形成。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中国教育开始以儒学经典为主要教授和学习方向。将儒家经典作为课堂的必修教材。人们在官学学习儒家经典,进而通过“举孝廉”、“征茂才”、“举贤良方正”等方式进入政府。太学设立后,对学生的出身不做严格要求,为才华出众是举,并对家境贫寒者提供资助。
两汉时期,国家教育管理机构也逐步完善,中央设太常兼管教育。蜀郡守文翁成都石室办学以后,地方学府兴起,由行政长官兼管。太学或其他中央学校以及地方学校主要教授学生儒家经典,兼插六艺,在辞、赋、画、书等方面也无所不包。
私学方面虽然没有得到更多发展,但在教育模式上以和官学接近。幼年以认字教育为主,少年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青年以研究和应用为主,基本和官办学校教授内容相同。
魏晋南北朝:由于“丧乱弘多”,政局跌荡,官学衰落,士族阶层转而从《老子》、《庄子》和《周易》中找思想依靠,形成了“玄学清谈”。嵇康就是其中代表人物。教育内容除官学外,已不在以儒家经典为主,开始教授相对立的放任思想,有人提出”超名教,任自然”等观点,不再学宗一师,且不主张学习和实践相结合,讲究清净无为。
地方私学兴盛起来,凭藉“朝章宽简,政网疏阔”却有了长足的发展,当时的情形是“横经受业之侣,遍于乡邑;负笈从宦之徒,不远千里”。教育模式也向家族式、私塾式两个方向发展,而家族式教育成为这个时期的主流模式,进而士族家庭人数繁多,逐渐形成了世族势力。世族家庭教育不在以儒学为主,更兼玄学及博弈书算方面,并将儒释道相互掺杂,教授知识面也逐渐变广。此时民间多学经学,而贵族家庭则更倾向诗、书、朝仪等方面,有些家族则世代只通一门,或历史,或礼仪,或琴棋书画,王献之就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
隋唐教育的系统化:隋唐时期由于政治、文化、科学、经济等方面都发展迅速,国家教育模式也摆脱了汉代独尊儒术的观点,同时兼顾佛道思想,逐渐形成以儒学为主,佛道为辅,兼通六艺的发展方针。
隋文帝开国后,在中央设立了国子寺,设寺祭酒转管教育,又置博士、助学等充当老师。下设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算学、书学等专科学校,大理寺同时设立了律学,教授法律。由于隋初学校系统发达,学生众多,但人才鲜少,隋文帝下诏废天下之学,只保留国子寺一所综合式学校。国子学后改称太学,而隋炀帝以后,国子寺改为国子监,并在地方设立庠、序等学校,教育规模逐步扩大。但由于隋炀帝好兴边事,战争不断,学校教育最终变的徒有其表,失去了为国家选拔人才的意义。 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始置进士科,开创了科举考试制度,为国家教育和选拔人才提供了新的方式由于创制之初,规矩尚不完备,考试内容、方式等没有定式,所以对国家教育未形成重要影响。
唐朝是中国教育完善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唐高祖建制以后,继承了隋朝的教育制度,在国子监之外又设立弘文馆、崇文馆两所贵族式学校。地方设立州学、县学。除教育科目繁多以外,唐高宗还令当时在各学科有造诣的官员编写各科教材,指定为“国学行用”书籍。教育年限不等,有三年,也有七年,分科完成。学生来源也屏弃了魏晋唯出身的陋习,不分贵贱,唯才是举。科举考试制度也在这一时期得到完善,公元702年,武则天还创设武举,以选拔武术人才。唐朝后期,韩愈提出了按照人性的不同,因才施教。强调教育对一个人品性的影响。唐朝教育随着国力日盛,继而发展成为国际教育。高丽,新罗,百济,日本,安南等国家都派遣了留学生或留学僧来国子监学习各科课程。据统计,当时中央和地方学校在学人员达到6万多人,各科人才备出,专科优异也可为官成为那个时期的主要体现。主要的教育机构是国子监。国子监设祭酒一人,是最高行政长官。设司业二人,助祭酒掌邦国儒学训导之政令。设丞一人,督导学生学业。设主簿一人,负责文书簿籍,掌管印监。府州县学学生由长史掌管。国子监设有博士、助教、直讲等,主管经学教授。老师多以社会名流、政府官员充当。
弘文馆则是主要生源。崇文馆要求学生都是一品以上官员的子孙,国子监为文武三品以上,太学五品以上,四门学七品以上及庶人才学优异者都可参加。律学、书学和算学需八品以上并兼收社会专攻型人才。级别上,弘文馆、崇文馆最高,国子监次之。中央学校生源选拔主要来自贵族子弟及各地考试优异人才。地方官学中的优秀人才也可经推荐、考试后进入太学学习,平民入学者称“俊才”。学生学习时间长短不一,入学时间也不相同。毕业年限分6年和9年两种,按学习科目划分。
官学分旬试、岁考、毕业考三种。旬试即10天一考,考试内容为背诵和讲解儒家经典。岁试即年终考试,考试内容以年内所学所有课程,分上等、中等、下等三个分数线。下等为不及格,需重新学习,不及格三次则需延长在校时间,累至9年仍不及格者,令其退学。毕业考由博士出题,国子监祭酒监考。各学学生能通二经者,平民能通三经者,才有资格考试。各地官学考试及格者由下往上,升入上级学校学习,直至升入太学、国子监学习。
宋代:重文轻武政策
宋初皇帝采取“重文轻武”政策来缓解武将谋国的压力,提高文人的政治待遇,这一政策也体现在国家教育上。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在解除武将兵权的同时,重用儒臣,实行儒臣执政、以文代武的政策。宋太宗以后后,提倡“用文德礼治”,“遵周孔之礼”,主张以儒学为修身之道,同时讲求佛道思想的作用。宋仁宗时,下诏州、县办学,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
兴学运动
第一次兴学运动发生在宋仁宗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即“庆历兴学”。旨在对教育机构和科举制度进行改革。 内容有在州县设立学校,扩大太学和国子监规模,增加讲经博士人数,规定凡受教育者才可参加科举考试,考试内容改为策、论、诗赋三种。但运动因组织者范仲淹被罢黜官职,只进行了很短的时间,就匆匆结束。
第二次兴学运动从宋神宗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开始至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继续推进,由同平章事王安石倡导,改革内容将太学分为三个等级,即所为三舍法,下舍成绩优秀升中舍,中舍优秀升上舍。熙宁四年五月在地方设立官学,拨学田,置小学教授。十月颁布“三舍法”,改革太学。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颁布太学令。改革科举取士的方法。王安石认为国家选拔人才应“本于学校”,提出停止明经试科,增加进士名额,取消科举考试中的诗赋、帖经和墨义内容,改为经义和策论。同时恢复各类专科学校。王安石还提出学校教育要”求专门,兼文武”,在东京设立武学,教授军事知识。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朝廷设立了经义局,对《诗》、《书》和《周礼》进行新的注释和讲解,汇编成《三经新义》作为全国教育系统统一经学教材。此次兴学运动时间长,成效大,但随着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兴学运动也中途而废。
* 第三次兴学运动从宋徽宗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开始,这年八月,诏天下兴学,以“三舍法”令行天下。州置教授二员,县置小学。县学生选考升州学,州学生三年升太学。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又下诏以学校取士,停废科举。崇宁兴学的目的在于恢复第二次兴学运动中的改革内容,学校制度变化不大。
宋代官学,规模空前,政府在中央设立国子监、太学、武学、律学及四门学和广文馆。中央各部门也设立书学、算学、画学、医学。地方上,设立州县两级学校,并在路设立学官。教师先由地方选聘,后改聘进士或国子监、太学毕业学生,教材有国家统一颁布,多以五经为主。
有宋一代,各地书院式私学盛行,主要由于自唐朝以来,印刷业发达,书籍增多,民间可掌握的教育资料也开始增加,又因五代时战乱四起,教育中断,想学习的人一般都集中在有学识的学者的周围,既而形成书院。宋朝时,官方为了对私人办学进行管理,对私学“赐匾”、“赐书”、“赐学田”,给予承认,于是书院形成了以私学,半官办,官办私学等多种方式。另外由于当时有学识有威望的学者,比如朱熹、陆九渊都喜欢在书院讲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书院式私学的威望。著名书院有石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和茅山书院。�南宋时期,书院规模扩大,学生增多,逐步在社会上形成另一种办学和上学的风气。书院也从最初的教学场所变为兼顾研究的学术机构。
两宋时期,由于国家重视文人,经济发达,使得国人受教育程度也越来越高,对于受教育的目的,怎么教育人,各时期没有统一观点。王安石主张学以致用,为国家政治服务。范仲淹主张学以研究,为国家体制的改革服务。陈亮等人主张受教育是为了谋取功名,建功立业。这时期的学派代表都主张”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的知识都可以拿来学习。南宋时期的程朱理学主张受教育要“明天理,灭人欲”,主张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人的品德,强调教育的连续性,提出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为教学的基本用书。
辽金两国的教育
辽金两朝为了巩固本民族在中原的统治,笼络文人,仿照中原教育制度,在中央设立国子监,地方设州学、县学,并举行科举考试,推崇儒释道思想,对中国教育起到了推进作用。对于本民族,辽金还设立了特殊学校,金世宗大定十三年(1158年)创设女真国子学,仅限金人子弟优异者入学。地方还设立女真学府及京外医学。在宫廷还设立宫廷学校,专门教授宫女。
元朝教育的低迷
元朝统治者仿照宋制,在中央设立国子学、蒙古国子学、回回国子学三类学校。地方上各级行政区域除设立普通官学外,还设立了培养专门人才的医学,蒙古学,阴阳学。在农村还设立社学,社学是一种启蒙式的小学校。虽然元代也于公元1313年恢复科举制度,学习和考试《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为主,讲解以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以注解《四书》为考试内容,也从元代开始。虽然元朝有完善的教育体系,但由于统治者过分强调种族优越性,将国家管辖的民族为为不同等级,蒙古有蒙古法,而汉人有汉法,造成种族对立。元朝的教育制度并没有缓和这种对立情绪,进而转变为大规模农民暴动,导致亡国。
明朝教育的兴盛
教育机构逐步扩大和完善
明朝开国后,朱元璋非常重视教育,并在刘基、宋濂等大臣的参与下,制定了一系列完善国家教育的方针政策。明朝在中央设立国子监、太学、宗学、武学、医学、阴阳学等学校,地方上,在内地省份设立府学、州学和县学,边疆省份设立卫学,统一名称为“儒学”,按照地方行政等级不同称为都司儒学、行都司儒学、宣慰司儒学、按抚司儒学、诸土司儒学等。洪武八年还在乡村设立社学,明孝宗弘治十七年还规定乡村每35户就要设立社学一所。中央以礼部作为全国教育管理机构,地方则在诸路设置学政等官掌管教育。
明朝为照顾功勋旧臣,对这些人的子孙特别优待,他们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直接进入学校学习。生源一般分为“举监”、“贡监”、“荫监”、“例监”四部分,前二者,多为地方选拔的优秀学生,后二者多为官员子弟或对朝廷有物资贡献人的子孙。在国子监读书的称为监生。此外还有来自朝鲜和琉球的留学生也在国子监学习。
八股取士
由于科举考试实行几百年,逐步完善,程序越来越复杂,而在考试内容方面也越来越狭窄。明朝科举考试提倡程朱理学,以“四书”、“五经”为主。而“四书”、“五经”又以《四书大全》、《五经大全》作为科举取士的唯一教材。并作为全国教育系统的统一教材。在考试模式上,也规定必须使用八股文写作,字数也受限制,内容不能自由发挥,这严重影响了学生思想的多样性。
书院政治
明朝初期,书院教育模式被命令禁止,后又逐渐小范围恢复。但这时期的书院已经褪掉私学的角色,成为了官学的另一种形式。张居正当政时,以书院学生聚齐在一起发泄对朝廷不满为由,大量毁坏书院。明朝末年,无锡人顾宪成被罢官归还原籍,出于对朝廷政治的不满,遂聚徒讲学,并以东林书院为基地,不时议论朝政,和朝廷里的清流派相呼应,形成了历史上的“东林党”,逐渐卷入政治旋涡中,书院教育也逐渐失去以教育为主的功能,成了朝野政治斗争的工具。
王守仁的道德教育与明末启蒙教育理论
明朝中叶,王守仁对流行已久的程朱理学提出批评,认为程朱理学讲求的品德修养和现实严重脱钩,应该将教育目的放在“致良知”,即忠孝仁义信等对自身的实际的道德修养,掌握辨别是非的能力,作到“省查存养”,有事无事都要时刻对自身和外界进行是非错误的辨别。王守仁还主张对于萌芽教育,要顺应孩子的“乐嘻游而惮拘检”之情。到了明朝末期,随着社会矛盾激化,边界战争和内部人民暴动频起,以及在经济发达地区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黄宗羲、王夫之等人主张人性不分善恶,是与生俱来。他们批评程朱理学主张的中庸之道,反对无关外界的“修身养性”,提出教育要”经世致用“,学习各方面知识,反对八股文钳制人的思想,讲求学习和实践结合,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趋利避害,强调“履事、习事、实历、习行、习作、实践”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清朝传统教育的衰落
清代前期国家教育体系沿用明制,顺治元年(1644年),清世祖入主北京,恢复科举考试,并修复国子监,改称国学,设置祭酒、司业及监丞、博士、助教、学正、学录、典籍、典簿等官,并设府道州县学,乡村设置社学、义学,边疆设置卫学。为满族和蒙古族设宗学、八旗学、蒙古学。后来在国学内设立满洲司,允许八旗子弟进入国学学习。清代前期教育和明朝教育体制变化不大,除进一步完善教育的基础建设以外,还增加老师的人数,提高老师的授课水平,注重选师的能力和学识。清朝也接受外国留学生在国子监学习,比如俄罗斯,琉球两国在不同时期都派遣过留学生。
清朝教育在考试方面对科举制度作了更严格的规定,在严肃制度、慎重科名、防止弊案作出了更细致的规定,并相应的提高了科举考试人员的待遇。顺治丁酉科作弊案和康熙辛卯科作弊案成为清代前期最著名的考场舞弊事件。由于清朝政府注重汉族知识分子,在科举考试中,规定宗室不参加乡、会试,旗人、蒙古人不得录为三甲。另外前期教育中,政府注重平衡各地的教育差距带来的考试不公平现象,按照各地教育的规模和入学人数分配考试录取名额。然而由于清朝在教材上以“四书”为主,考试内容也是在四书中寻章摘句,让考生根据官方注解进行解析,使得学生为了考试而考试,学习面过于狭窄,达到不知古不识人的程度。鸦片战争之后,洋务运动如火如荼,青年学生开始被派遣到外国留学,带回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带回许多先进的观念。在传统教育和外国教育的碰撞中,传统教育因在科技方面的缺失而越来越受到留洋学生的轻视。张謇提出“教育救国”,希望通过学习外国先进的文化,挽救中国的衰亡。但他不主张完全嫁接外国教育模式,提出严格教育论,“凡教之道,以严为轨。凡学之道,以静为轨,有害群者去之,无姑息焉”。容闳提出中国教育应借鉴西方模式,取消科举考试,让学生学习各方面知识。国家经历洋务运动、庚子国变之后,传统教育受到各界的批评日间增多,以至于光绪三十二年,朝廷废止了传统的科举考试,改设新学,先按传统考试发放录用人才,在设立小中大学堂之后,又根据成绩优劣授予功名式文凭。
自此,中国新学开始,新式教育兴起,中国教育史也不再是古代教育史了。你可以自己w-i-k-i百度不让我发他们的网站。用谷歌搜一下。我是转自那里的。看看还真是长知识。
信阳学院2020年报考政策解读
信阳学院2020年招生章程
第一章 总 则
为全面贯彻执行上级有关普通高校招生政策,确保我校招生工作顺利进行,切实维护学校和广大考生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文件规定,特制定本章程。
第一条 本章程适用于信阳学院2020年各类普通本科招生工作。招生类型涵盖:普通类本科专业招生、艺术类本科专业招生、专升本专业招生、对口本科专业招生。
第二条 信阳学院招生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考生实施德智体美劳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第三条 信阳学院招生工作严格落实教育部“阳光工程”,实行信息公开制度,确保招录工作公平公正、公开透明,接受上级招生主管部门监督,同时接受考生、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第二章 学校概况
第四条 学校名称为信阳学院,前身为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创办于2003年,2016年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全日制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学校位于大别山革命老区、“全国十佳宜居城市”信阳市,西邻“江淮明珠”南湾湖,南望“云中公园”鸡公山。校园环境优美,景色宜人,被誉为“河南最美大学校园”。学校名师荟萃、治学严谨、学风浓郁、设施齐全,是莘莘学子学习深造的理想学府。2020年春夏之季,学校疫情防控和各项开学准备工作扎实有效,人才培养工作有序进行;占地1300多亩的信阳学院南湾新校区正式开工建设,将进一步全面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第五条 学校国标代码:13503;河南省代码:6508(全日制本专科)、 6518(专升本)。
第六条 学校以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同时开展专科、专升本和双学位教育,本科招生对象为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生或同等学力者。
第七条 学校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形成了以师范专业为基础、以新兴应用专业为主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集群。现有外国语学院、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科学学院、教育学院、商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 、理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音乐学院等12个学院。成立了民办高等教育研究中心、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流寓文化研究中心、信阳地方民俗文化研究中心、翻译研究所、应用心理学研究所、汽车技术研究所、应用生物化学技术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绘画艺术研究所、大别山民歌研究所、土木建筑工程研究所、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研究所、非金属矿物材料研究所14个科研机构;开设了58个本科专业,23个专科专业,分属文、史、理、工、经、管、法、教、艺等9大学科门类,生源覆盖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在校本专科生22000余人,是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单位,是全省率先开展双学位教育的5所民办高校之一。2019年,学校成功获批为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教育学、英语获批2019年度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中国古代文学、普通化学、普通地质及工程地质野外教学获批首批河南省一流本科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学科获批第九批河南省重点培育学科;英语、土木工程、汉语言文学、学前教育、经济学、化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教育学、美术学等9个专业获批河南省民办高校品牌专业;化学专业和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获批河南省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汽车技术实训中心获批河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财务分析教研室、教育学教研室、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为河南省高等学校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教育概论、中国文化概要、会计学获批2019年河南省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立项建设。中国流寓文化研究中心获批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成功获批201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同时获得国家社科基金思政课研究专项项目;学校信阳优秀文化传承馆获批省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第八条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公益性原则,立足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坚持“师生为本、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和“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发展战略,实施“牵手名校名企工程”,延揽海内外名师任教,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统一培养和分类指导相结合,建立严格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实施全员导师制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成长、顺利成才,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办学特色日益突出。近年来,每年都有500名左右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其中许多同学被“双一流”高校、重点科研机构和国际知名大学录取,并涌现出一批“考研明星宿舍”;大批学生成功创业,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6%以上;河南省农村教师特岗招聘录取率,全国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普通话水平测试、计算机等级考试过关率等均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由权威机构发布的2018年中国民办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中,信阳学院获得本科毕业生升学率排名第1的佳绩。有关媒体还以“河南省2所大学获得2个第一”为题,发布了信阳学院和黄河科技学院分别位列本科毕业生升学率和综合实力第一的消息。学校生源越来越好,近年来多个专业和众多新生的录取分数高出分数线50分以上。
第三章 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九条 信阳学院设有招生工作委员会,负责制定招生计划、招生政策,讨论决定招生工作中的重大事项。招生工作委员会下设招生工作领导组,在招生委员会闭会期间,代行招生委员会职能,督促、落实招生委员会的各项决议,指导完成日常招生工作。学校招生工作的日常工作机构是学校招生办公室,负责招生计划编制、招生章程拟定、招生宣传方案拟定和材料制作,以及招生期间的咨询服务、招生录取等工作。
第四章 招生计划及政策要求
第十条 2020年信阳学院招生以河南省生源为主,同时面向天津、江苏、安徽、江西、湖北、广东、海南、内蒙古、湖南、新疆、福建、山西、河北等省(市、自治区)招生;招生计划分配原则按照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有关通知精神,综合考虑学校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录取批次、生源数量、往年录取情况等因素后,由我校招生领导小组集体研究决定。具体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以各省(市、自治区)招生办公室公布的招生专业和人数为准。
招生计划由有关省(市、自治区)招生管理部门按规定的方式向社会公布。同时,我校通过招生章程、招生信息网、招生宣传材料等形式向社会公布。
第十一条 按照教育部规定,学校预留计划的使用经我校招生领导小组集体研究决定,统一通过“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来源计划网上管理系统”调整使用,主要用于录取生源较好的省份按照平行志愿投档时进档人数超过执行计划的考生。
第五章 录取原则
第十二条 我校录取工作在各省(市、自治区)招生委员会统一组织下进行,按照“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原则实施录取工作。
第十三条 普通类专业录取原则
针对河南省考生的录取原则:对进档考生的专业安排实行“专业清”原则(以专业志愿优先为原则),先按“专业顺序”,再按“分数高低”,根据计划数依次录取,不设专业级差。若第一专业志愿不能满足,则录取其第二专业志愿,以此类推,直至录取到相关专业。考生所有专业志愿都无法录取时,若服从专业调剂,则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调剂到相关专业;若不服从专业调剂,则做退档处理。平行志愿投档录取后,未完成的计划,按照教育部和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的规定重新征集志愿。投档成绩相同时,按照语文、数学、外语单科成绩依次排序综合考虑安排专业。
针对省外考生的录取原则:外省进档考生的专业安排实行“分数优先”的录取原则,优先考虑高分考生的第一专业志愿。若考生所报专业已录满,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将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调剂到相关专业;若不服从专业调剂,则做退档处理。投档成绩相同时,按照语文、数学、外语单科成绩依次排序综合考虑录取及专业安排。
第十四条 艺术类专业录取原则
我校艺术类专业包括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美术学、数字媒体艺术、音乐学、音乐表演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2020年各省考生报考我校艺术类专业的,将按照以上各专业分别投档,取消按照美术类、音乐类等同一专业组投档。
河南省艺术类专业录取原则:
河南省美术类专业、音乐类专业、编导类专业考生文化课考试及专业课考试成绩均达到河南省控制分数线,实行“志愿优先”的原则,对进档考生依据所报考的专业志愿按专业课考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若专业课成绩相同,则按文化课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若文化课成绩也相同,则按照语文、数学、英语顺序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外省艺术类专业录取原则:
文化课考试和专业课考试成绩均达到所在省控制分数线,进档考生按照“志愿优先”原则,对进档考生依据所报考的专业志愿根据“文化课成绩+专业课成绩”总分从高到低择优录取。若总成绩相同,则按文化课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若文化课成绩也相同,则按照语文、数学、英语顺序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专业课考试成绩均采用当地省(市、自治区)艺术统考成绩。
第十五条 我校认可教育部统一规定的全国性加分项目和分值,加分分值在投档、分专业时均适用。
第十六条 我校专业教学培养使用的外语语种为英语。
第十七条 新生入校后,学校将组织新生进行入学资格复查,入学体检依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和有关规定执行,对不符合录取条件或有徇私舞弊行为者,取消其入学资格,并报备上级主管部门。
第六章 其 他
第十八条 信阳学院各专业学费标准按物价部门审定标准执行。我校各类专业具体学费标准如下:文史类专业14600元/生・年,理工类专业16000元/生・年,艺术类专业18000元/生・年,住宿费根据宿舍情况800元/生・年或900元/生・年。2020年度收费标准如有调整,则按照省收费主管部门最终批复的标准执行。
第十九条 信阳学院重视对优秀学生的奖励和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学校设国家奖学金每生每年8000元、国家励志奖学金每生每年5000元、国家助学金资助贫困生平均每生每年3300元;并开设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每生每年2000元、二等奖学金每生每年1000元、三等奖学金每生每年300元。学校开设创新人才实验班,针对高考成绩优异、富有潜力、有继续深造意向的学生,因材施教,聘请知名专家进行导师制个性化培养,指导其加强专业学习和科研训练,支持其考研深造、出国(境)留学、校际交流;学校设立留学奖学金,对考取国外高校研究生者给予奖励。除此之外,对在学习竞赛、科技发明、创新创业和文体活动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学校将给予专项奖励。学校另设有若干勤工助学岗位等。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条 信阳学院没有委托任何社会机构或个人进行招生录取工作,对以我校名义进行非法招生等活动的机构或个人,我校将依法追究其责任。
第二十一条 学校以往有关招生工作的要求、规定如与本章程相冲突的,以本章程为准。本章程若有与国家和上级有关政策不一致的,以国家和上级有关政策为准。
第二十二条 本章程为信阳学院2020年普通本科招生的纲领性文件,未尽事项,详见各类具体招生简章。
第二十三条 本章程由信阳学院招生工作办公室负责解释。
招生咨询热线:0376-3083333 0376-3097777
招生咨询手机:15803975677 15803975877
招生办网址: http://zs.xyu.edu.cn/
电子信箱:xyxyzsb@126.com
招生办官方微信:hrxyzsjyb
地 址:河南省信阳市新七大道西段 邮 编:464000
第一章 总 则
为全面贯彻执行上级有关普通高校招生政策,确保我校招生工作顺利进行,切实维护学校和广大考生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文件规定,特制定本章程。
第一条 本章程适用于信阳学院2020年各类普通本科招生工作。招生类型涵盖:普通类本科专业招生、艺术类本科专业招生、专升本专业招生、对口本科专业招生。
第二条 信阳学院招生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考生实施德智体美劳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第三条 信阳学院招生工作严格落实教育部“阳光工程”,实行信息公开制度,确保招录工作公平公正、公开透明,接受上级招生主管部门监督,同时接受考生、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第二章 学校概况
第四条 学校名称为信阳学院,前身为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创办于2003年,2016年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全日制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学校位于大别山革命老区、“全国十佳宜居城市”信阳市,西邻“江淮明珠”南湾湖,南望“云中公园”鸡公山。校园环境优美,景色宜人,被誉为“河南最美大学校园”。学校名师荟萃、治学严谨、学风浓郁、设施齐全,是莘莘学子学习深造的理想学府。2020年春夏之季,学校疫情防控和各项开学准备工作扎实有效,人才培养工作有序进行;占地1300多亩的信阳学院南湾新校区正式开工建设,将进一步全面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第五条 学校国标代码:13503;河南省代码:6508(全日制本专科)、 6518(专升本)。
第六条 学校以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同时开展专科、专升本和双学位教育,本科招生对象为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生或同等学力者。
第七条 学校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形成了以师范专业为基础、以新兴应用专业为主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集群。现有外国语学院、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科学学院、教育学院、商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 、理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音乐学院等12个学院。成立了民办高等教育研究中心、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流寓文化研究中心、信阳地方民俗文化研究中心、翻译研究所、应用心理学研究所、汽车技术研究所、应用生物化学技术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绘画艺术研究所、大别山民歌研究所、土木建筑工程研究所、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研究所、非金属矿物材料研究所14个科研机构;开设了58个本科专业,23个专科专业,分属文、史、理、工、经、管、法、教、艺等9大学科门类,生源覆盖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在校本专科生22000余人,是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单位,是全省率先开展双学位教育的5所民办高校之一。2019年,学校成功获批为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教育学、英语获批2019年度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中国古代文学、普通化学、普通地质及工程地质野外教学获批首批河南省一流本科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学科获批第九批河南省重点培育学科;英语、土木工程、汉语言文学、学前教育、经济学、化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教育学、美术学等9个专业获批河南省民办高校品牌专业;化学专业和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获批河南省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汽车技术实训中心获批河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财务分析教研室、教育学教研室、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为河南省高等学校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教育概论、中国文化概要、会计学获批2019年河南省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立项建设。中国流寓文化研究中心获批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成功获批201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同时获得国家社科基金思政课研究专项项目;学校信阳优秀文化传承馆获批省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第八条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公益性原则,立足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坚持“师生为本、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和“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发展战略,实施“牵手名校名企工程”,延揽海内外名师任教,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统一培养和分类指导相结合,建立严格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实施全员导师制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成长、顺利成才,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办学特色日益突出。近年来,每年都有500名左右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其中许多同学被“双一流”高校、重点科研机构和国际知名大学录取,并涌现出一批“考研明星宿舍”;大批学生成功创业,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6%以上;河南省农村教师特岗招聘录取率,全国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普通话水平测试、计算机等级考试过关率等均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由权威机构发布的2018年中国民办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中,信阳学院获得本科毕业生升学率排名第1的佳绩。有关媒体还以“河南省2所大学获得2个第一”为题,发布了信阳学院和黄河科技学院分别位列本科毕业生升学率和综合实力第一的消息。学校生源越来越好,近年来多个专业和众多新生的录取分数高出分数线50分以上。
第三章 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九条 信阳学院设有招生工作委员会,负责制定招生计划、招生政策,讨论决定招生工作中的重大事项。招生工作委员会下设招生工作领导组,在招生委员会闭会期间,代行招生委员会职能,督促、落实招生委员会的各项决议,指导完成日常招生工作。学校招生工作的日常工作机构是学校招生办公室,负责招生计划编制、招生章程拟定、招生宣传方案拟定和材料制作,以及招生期间的咨询服务、招生录取等工作。
第四章 招生计划及政策要求
第十条 2020年信阳学院招生以河南省生源为主,同时面向天津、江苏、安徽、江西、湖北、广东、海南、内蒙古、湖南、新疆、福建、山西、河北等省(市、自治区)招生;招生计划分配原则按照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有关通知精神,综合考虑学校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录取批次、生源数量、往年录取情况等因素后,由我校招生领导小组集体研究决定。具体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以各省(市、自治区)招生办公室公布的招生专业和人数为准。
招生计划由有关省(市、自治区)招生管理部门按规定的方式向社会公布。同时,我校通过招生章程、招生信息网、招生宣传材料等形式向社会公布。
第十一条 按照教育部规定,学校预留计划的使用经我校招生领导小组集体研究决定,统一通过“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来源计划网上管理系统”调整使用,主要用于录取生源较好的省份按照平行志愿投档时进档人数超过执行计划的考生。
第五章 录取原则
第十二条 我校录取工作在各省(市、自治区)招生委员会统一组织下进行,按照“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原则实施录取工作。
第十三条 普通类专业录取原则
针对河南省考生的录取原则:对进档考生的专业安排实行“专业清”原则(以专业志愿优先为原则),先按“专业顺序”,再按“分数高低”,根据计划数依次录取,不设专业级差。若第一专业志愿不能满足,则录取其第二专业志愿,以此类推,直至录取到相关专业。考生所有专业志愿都无法录取时,若服从专业调剂,则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调剂到相关专业;若不服从专业调剂,则做退档处理。平行志愿投档录取后,未完成的计划,按照教育部和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的规定重新征集志愿。投档成绩相同时,按照语文、数学、外语单科成绩依次排序综合考虑安排专业。
针对省外考生的录取原则:外省进档考生的专业安排实行“分数优先”的录取原则,优先考虑高分考生的第一专业志愿。若考生所报专业已录满,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将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调剂到相关专业;若不服从专业调剂,则做退档处理。投档成绩相同时,按照语文、数学、外语单科成绩依次排序综合考虑录取及专业安排。
第十四条 艺术类专业录取原则
我校艺术类专业包括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美术学、数字媒体艺术、音乐学、音乐表演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2020年各省考生报考我校艺术类专业的,将按照以上各专业分别投档,取消按照美术类、音乐类等同一专业组投档。
河南省艺术类专业录取原则:
河南省美术类专业、音乐类专业、编导类专业考生文化课考试及专业课考试成绩均达到河南省控制分数线,实行“志愿优先”的原则,对进档考生依据所报考的专业志愿按专业课考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若专业课成绩相同,则按文化课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若文化课成绩也相同,则按照语文、数学、英语顺序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外省艺术类专业录取原则:
文化课考试和专业课考试成绩均达到所在省控制分数线,进档考生按照“志愿优先”原则,对进档考生依据所报考的专业志愿根据“文化课成绩+专业课成绩”总分从高到低择优录取。若总成绩相同,则按文化课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若文化课成绩也相同,则按照语文、数学、英语顺序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专业课考试成绩均采用当地省(市、自治区)艺术统考成绩。
第十五条 我校认可教育部统一规定的全国性加分项目和分值,加分分值在投档、分专业时均适用。
第十六条 我校专业教学培养使用的外语语种为英语。
第十七条 新生入校后,学校将组织新生进行入学资格复查,入学体检依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和有关规定执行,对不符合录取条件或有徇私舞弊行为者,取消其入学资格,并报备上级主管部门。
第六章 其 他
第十八条 信阳学院各专业学费标准按物价部门审定标准执行。我校各类专业具体学费标准如下:文史类专业14600元/生・年,理工类专业16000元/生・年,艺术类专业18000元/生・年,住宿费根据宿舍情况800元/生・年或900元/生・年。2020年度收费标准如有调整,则按照省收费主管部门最终批复的标准执行。
第十九条 信阳学院重视对优秀学生的奖励和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学校设国家奖学金每生每年8000元、国家励志奖学金每生每年5000元、国家助学金资助贫困生平均每生每年3300元;并开设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每生每年2000元、二等奖学金每生每年1000元、三等奖学金每生每年300元。学校开设创新人才实验班,针对高考成绩优异、富有潜力、有继续深造意向的学生,因材施教,聘请知名专家进行导师制个性化培养,指导其加强专业学习和科研训练,支持其考研深造、出国(境)留学、校际交流;学校设立留学奖学金,对考取国外高校研究生者给予奖励。除此之外,对在学习竞赛、科技发明、创新创业和文体活动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学校将给予专项奖励。学校另设有若干勤工助学岗位等。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条 信阳学院没有委托任何社会机构或个人进行招生录取工作,对以我校名义进行非法招生等活动的机构或个人,我校将依法追究其责任。
第二十一条 学校以往有关招生工作的要求、规定如与本章程相冲突的,以本章程为准。本章程若有与国家和上级有关政策不一致的,以国家和上级有关政策为准。
第二十二条 本章程为信阳学院2020年普通本科招生的纲领性文件,未尽事项,详见各类具体招生简章。
第二十三条 本章程由信阳学院招生工作办公室负责解释。
招生咨询热线:0376-3083333 0376-3097777
招生咨询手机:15803975677 15803975877
招生办网址: http://zs.xyu.edu.cn/
电子信箱:xyxyzsb@126.com
招生办官方微信:hrxyzsjyb
地 址:河南省信阳市新七大道西段 邮 编:464000
考研怎么联系导师
大家好呀,最近考研的同学估计都要开始复试了吧,复试前后一般都需要联系导师,因此阿锦总结了自己当年(2018年)复试联系导师的经历,联系导师分为两步走:
1.邮件联系(附件加上简历和获奖证书扫描件)
2.获得导师许可后争取面谈
一、邮件联系
阿锦当时是这么联系导师的,个人和导师的信息都已隐去。
尊敬的~老师:
您好!我是2018年报考武汉大学翻译硕士的考生~锦,考研初试成绩为402分,复试成绩为84.9分,总成绩排名第三,拟录取笔译方向。(介绍考研成绩)
我是~大学2018届毕业生,本科专业为~,在校期间成绩优良,获得过学校的学业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
我在大学期间担任班长一年,获得“优秀学生干部”和“优秀共青团员”称号,并且在大三上学期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在校成绩及表现)
我以高分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英语专业四级成绩良好,并且通过了CATTI三级笔译考试。
我对翻译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因此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翻译实践或比赛,在湖北省翻译大赛决赛中荣获一等奖。
曾在湖北省红日红农业有限公司实习,负责公司的对外宣传翻译,获得了公司负责人的认可。(与专业相关的证书与竞赛实践)
我在网上了解了您的研究方向,对笔译理论实践十分感兴趣,同时通过师兄师姐的介绍,我了解到您是一位德艺双馨的好老师,因此,我非常希望在您的指导和教诲下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
我相信通过您的指导和我的努力,我可以圆满地完成读研期间的各项任务。
附件是我的个人简历及获奖证书,冒昧地致信打搅您,请您海涵。
期待您的回信。祝您身体健康,万事胜意!
学生:~锦
注意一定要改邮箱名,不要用QQ昵称或者一串数字,显得非常不正规,可改为【某某大学-姓名】
注意发邮件的格式,邮件可命名为【某某大学-姓名-攻读硕士研究生自荐信】
二、撰写简历
简历模板可以在officeplus.cn网站上找,简洁又大方。
简历分为五个部分
1.个人信息:包括姓名、籍贯、政治面貌(是党员可以提一下)、教育背景(可加上学校logo),联系方式(电话、邮箱)以及你美丽的登记照骗,找专业一点的照相馆、摄影工作室拍会比较好。
2.获奖信息:奖学金、学生干部以及参加的比赛获奖都可以写,挑重点含金量大的来介绍,4-5条就够了
3.实习经历:可以写与专业相关的实习经历
4.校园经历:参加的比较重大的活动,竞赛等
5.兴趣爱好、个人评价:阅读、运动、乐器、绘画等都是值得介绍的爱好
简历最好以PDF和Word两种版本作为附件发送。
关于如何撰写简历,可以了解一下smart原则即situation,task,action,result。具体可以看我的这篇文章 简历这样写,美观又加分!
另外要将自己大学期间的学业成绩单、四六级成绩单、获奖证书等准备好扫描件,打包为附件随邮件一同发送,这个用“扫描全能王”APP就可以自己操作,快速便捷,还不用花钱。
总结一下邮件联系部分:
首先撰写邮件内容,介绍你的个人信息、教育背景、与专业相关的实习实训、获奖经历;
其次表明你对报考专业的热爱与兴趣,读研期间的规划、本科毕业论文进展等,对你联系的老师的崇敬与仰慕,表明你想在他(她)门下读研的强烈愿望。
三、面谈
如果导师同意和你面谈、邀请你去实验室参观,那么恭喜你,导师对你是比较感兴趣的。
但也并不是十拿九稳的,与导师面谈就和相亲一样,要看互相是否对得上眼。
可以有以下准备步骤:
面谈前: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研读几篇导师最近发表的论文。
导师的简介可以在目标院校的院系官网上查看,以阿锦所在的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翻译系为例,如果我要找导师,应该进行以下操作:
打开浏览器,搜索“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官网”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进入首页,点击人事与师资-师资队伍-翻译系,就可以看到翻译系各位老师的职称,研究方向,近期发表的论文啦。
如果官网上没有更新或者信息不全,你也可以去中国知网或万方等网站搜导师的名字及所在学校,一般都能找到导师的个人信息。
如果还没有找到,那你就要搜遍全网寻找直系学长学姐了,可以通过考研QQ群,知hu,wei博,微信公众号、豆ban等。
有礼貌地询问学长学姐你想要的知道的信息,一定要有礼貌,毕竟学长学姐没有义务回答你的这些问题。
信息都有了,就差与导师见面了。
面试之前记得要整理一下自己的仪容仪表,
发型:复试前一天最好洗下头发,保持发型清爽不油腻,男生头发不可过长,女生尽量将头发束起来,不要染过于夸张的颜色。
妆容:女生可化个淡妆,画眉,涂个不太夸张的口红提升气色。男生记得刮胡子!皮肤不太白的可以涂下bb霜提色。
如果是油皮,一定要记得用散粉控油,不然油光满面那叫一个酸爽!
服装:尽量选择大方得体的服装,如果天气较热,可以穿T恤或衬衣,颜色以浅色为佳,(不要穿亮度过高的衣服,可能会刺眼),给老师们展示一种积极向上的青春活力。
如鹅黄色,浅蓝色、白色(强烈推荐)、西瓜红,或者或者纯色加一点不那么夸张的图案也可以。
如果天气还不热需穿外套,可以搭配纯色或素色的西服外套.注意颜色搭配。
尽可能休息好,保证精神面貌要好,如果气色不佳那么就用神奇的化妆术来补救吧。
携带几份纸质简历和获奖证书复印件,按照与老师约定的时间提前半小时到场,显得礼貌又从容。
与导师交谈时不卑不亢,有礼有节,表现出社会主义好青年该有的好学上进、热情大方。
强调自己想要成为导师门生的强烈愿望,交谈中可以介绍你的基本情况,论文进展,研究生阶段规划等,也要准备一两个问题问导师,显得你有自己的思考,
比如可以问老师对研究生的要求是什么?
研究生阶段可以参与哪些项目?
入学前需要做哪些学习准备?
不要给导师送礼,大多数正派的导师都不会喜欢小小年纪就徇私舞弊的学生。
关于如何联系导师就是这些啦,祝大家都找到心仪的导师呀!
1.邮件联系(附件加上简历和获奖证书扫描件)
2.获得导师许可后争取面谈
一、邮件联系
阿锦当时是这么联系导师的,个人和导师的信息都已隐去。
尊敬的~老师:
您好!我是2018年报考武汉大学翻译硕士的考生~锦,考研初试成绩为402分,复试成绩为84.9分,总成绩排名第三,拟录取笔译方向。(介绍考研成绩)
我是~大学2018届毕业生,本科专业为~,在校期间成绩优良,获得过学校的学业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
我在大学期间担任班长一年,获得“优秀学生干部”和“优秀共青团员”称号,并且在大三上学期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在校成绩及表现)
我以高分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英语专业四级成绩良好,并且通过了CATTI三级笔译考试。
我对翻译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因此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翻译实践或比赛,在湖北省翻译大赛决赛中荣获一等奖。
曾在湖北省红日红农业有限公司实习,负责公司的对外宣传翻译,获得了公司负责人的认可。(与专业相关的证书与竞赛实践)
我在网上了解了您的研究方向,对笔译理论实践十分感兴趣,同时通过师兄师姐的介绍,我了解到您是一位德艺双馨的好老师,因此,我非常希望在您的指导和教诲下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
我相信通过您的指导和我的努力,我可以圆满地完成读研期间的各项任务。
附件是我的个人简历及获奖证书,冒昧地致信打搅您,请您海涵。
期待您的回信。祝您身体健康,万事胜意!
学生:~锦
注意一定要改邮箱名,不要用QQ昵称或者一串数字,显得非常不正规,可改为【某某大学-姓名】
注意发邮件的格式,邮件可命名为【某某大学-姓名-攻读硕士研究生自荐信】
二、撰写简历
简历模板可以在officeplus.cn网站上找,简洁又大方。
简历分为五个部分
1.个人信息:包括姓名、籍贯、政治面貌(是党员可以提一下)、教育背景(可加上学校logo),联系方式(电话、邮箱)以及你美丽的登记照骗,找专业一点的照相馆、摄影工作室拍会比较好。
2.获奖信息:奖学金、学生干部以及参加的比赛获奖都可以写,挑重点含金量大的来介绍,4-5条就够了
3.实习经历:可以写与专业相关的实习经历
4.校园经历:参加的比较重大的活动,竞赛等
5.兴趣爱好、个人评价:阅读、运动、乐器、绘画等都是值得介绍的爱好
简历最好以PDF和Word两种版本作为附件发送。
关于如何撰写简历,可以了解一下smart原则即situation,task,action,result。具体可以看我的这篇文章 简历这样写,美观又加分!
另外要将自己大学期间的学业成绩单、四六级成绩单、获奖证书等准备好扫描件,打包为附件随邮件一同发送,这个用“扫描全能王”APP就可以自己操作,快速便捷,还不用花钱。
总结一下邮件联系部分:
首先撰写邮件内容,介绍你的个人信息、教育背景、与专业相关的实习实训、获奖经历;
其次表明你对报考专业的热爱与兴趣,读研期间的规划、本科毕业论文进展等,对你联系的老师的崇敬与仰慕,表明你想在他(她)门下读研的强烈愿望。
三、面谈
如果导师同意和你面谈、邀请你去实验室参观,那么恭喜你,导师对你是比较感兴趣的。
但也并不是十拿九稳的,与导师面谈就和相亲一样,要看互相是否对得上眼。
可以有以下准备步骤:
面谈前: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研读几篇导师最近发表的论文。
导师的简介可以在目标院校的院系官网上查看,以阿锦所在的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翻译系为例,如果我要找导师,应该进行以下操作:
打开浏览器,搜索“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官网”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进入首页,点击人事与师资-师资队伍-翻译系,就可以看到翻译系各位老师的职称,研究方向,近期发表的论文啦。
如果官网上没有更新或者信息不全,你也可以去中国知网或万方等网站搜导师的名字及所在学校,一般都能找到导师的个人信息。
如果还没有找到,那你就要搜遍全网寻找直系学长学姐了,可以通过考研QQ群,知hu,wei博,微信公众号、豆ban等。
有礼貌地询问学长学姐你想要的知道的信息,一定要有礼貌,毕竟学长学姐没有义务回答你的这些问题。
信息都有了,就差与导师见面了。
面试之前记得要整理一下自己的仪容仪表,
发型:复试前一天最好洗下头发,保持发型清爽不油腻,男生头发不可过长,女生尽量将头发束起来,不要染过于夸张的颜色。
妆容:女生可化个淡妆,画眉,涂个不太夸张的口红提升气色。男生记得刮胡子!皮肤不太白的可以涂下bb霜提色。
如果是油皮,一定要记得用散粉控油,不然油光满面那叫一个酸爽!
服装:尽量选择大方得体的服装,如果天气较热,可以穿T恤或衬衣,颜色以浅色为佳,(不要穿亮度过高的衣服,可能会刺眼),给老师们展示一种积极向上的青春活力。
如鹅黄色,浅蓝色、白色(强烈推荐)、西瓜红,或者或者纯色加一点不那么夸张的图案也可以。
如果天气还不热需穿外套,可以搭配纯色或素色的西服外套.注意颜色搭配。
尽可能休息好,保证精神面貌要好,如果气色不佳那么就用神奇的化妆术来补救吧。
携带几份纸质简历和获奖证书复印件,按照与老师约定的时间提前半小时到场,显得礼貌又从容。
与导师交谈时不卑不亢,有礼有节,表现出社会主义好青年该有的好学上进、热情大方。
强调自己想要成为导师门生的强烈愿望,交谈中可以介绍你的基本情况,论文进展,研究生阶段规划等,也要准备一两个问题问导师,显得你有自己的思考,
比如可以问老师对研究生的要求是什么?
研究生阶段可以参与哪些项目?
入学前需要做哪些学习准备?
不要给导师送礼,大多数正派的导师都不会喜欢小小年纪就徇私舞弊的学生。
关于如何联系导师就是这些啦,祝大家都找到心仪的导师呀!
济南大学烹饪与营养专业报考条件2014?
济南大学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对视力要求高不高专业好不好过
要求视力在4.7以上,不过你不用担心,我们班基本上都是戴隐形眼镜过关的,实在不放心你可以找一下熟人,让查体医生帮忙就行。平时分数啊。。。500多分就差不多了。我是大一的,我们的最高分似乎是540左右,录取的分数线430左右吧,反正记住:文化课不过关什么都没治了。。。。似乎你的文化课不会有问题呢~哈~祝你成功~
每年有多少山东考生报考济南大学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啊 好录取吗
每年有80人,09年计划招
理科生
41
文科生
40.这个专业,相对于文化课来说,就业率是很高的。只要你的分数够他的分数,专业成绩高的才可录取。
济南大学
这个学校的排名还算可以。报不报考要看你的兴趣了。
济南大学的烹饪与营养专业是怎么样的
2011年3月9号,济南大学酒店管理学院网站发布了“关于其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招生方式变更的通知”。内容为“接到上级主管部门的通知,我校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自2011年起不再进行专业测试,考生可在高考填报志愿时直接填报,特此通知”。具体可登录济南大学招生网或济南大学酒店管理学院网站查询。
调整后的该专业回复普通二本招生,文化课需要过二本线。
济南大学营养与烹饪专业
新三国第18集在线播放
-
视频豆单合集
-
土豆网
济南大学烹饪与营养专业
我是济南大学的,但不是这个专业,这个专业目前在东校区,不知新学期是否搬到新校。
专业是相当正规的,隶属济南大学旅游学院,实习都是去南郊宾馆这种档次的地方,毕业有很多会留在这些单位,就业率也是很高的。
不需要测试烹饪技能,分数线我不大清楚。
济南大学烹饪与营养学专业是骗人的吗
据我所知,济南大学确实有烹饪与营养这个专业,但是想要进去是要靠关系的,我觉得像这种招生应该是骗人的。
请问一下济南大学的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怎么样
我是济大教师,来解答你。这个专业就是培养高级营养师、厨师的。就业率100%应该说差不多是客观的。
文科的话,济南大学有英语、会计学、市场营销、法学、行政管理等专业都不错,我是说就业不错(相对的,这几年就业真的是一年不如一年,全国如此)。分数要看你是哪个省的?
附:08年济大分数线
录取状态 地区 文史类 理工类
重点线 普通线 最高 最低 重点线 普通线 最高 最低
录取结束 山东 584 566 596 574/550(走读) 582 556 621 566/557(走读)
录取结束 广西 528 470 551 528 501 440 534 487
录取结束 广东 570 524 569 529 564 510 566 530
录取结束 河南 557 513 590 555 563 517 589 551
录取结束 江西 520 487 536 512 512 461 514 490
录取结束 河北 537 503 556 542 552 514 566 556
录取结束 甘肃 560 501/453(延考区) 577/508(延考区) 546/491(延考区) 558 507/441(延考区) 592/504(延考区) 531/479(延考区)
录取结束 浙江 550 516 552 531 550 504 558 533
录取结束 陕西 557 520 581 556 527 490 558 517
录取结束 江苏 330 300 367 357 330 300 363 351
录取结束 山西 545 510 553 539 546 511 555 534
录取结束 湖南 581 537 589.106 580.108 536 482 552.1 534.098
录取结束 安徽 553 513 564(9.39) 555(7.927) 563 507 587(8.844) 562(8.354)
录取结束 辽宁 538 470 540 526 515 433 543 490
录取结束 福建 547 487 553 538 534 471 542 521
录取结束 四川 598 548/511(延考区) 618/574(延考区) 598/564(延考区) 593 534/513(延考区) 595/572(延考区) 578/564(延考区)
录取结束 新疆 525 467 587 545 515 454 573 507
录取结束 湖北 532 508 535 522 548 516 561 537
录取结束 内蒙古 543 502 563 542 548 497 599 537
录取结束 宁夏 532 488 530 521 498 457 509 458
录取结束 贵州 566 503 598 556 521 468 574 513
录取结束 天津 523 483 529 502 522 466 538 466
录取结束 黑龙江 569 504 587 556 577 508 598 542
录取结束 云南 550 510 576 563 530 475 565 476
录取结束 吉林 565 497 592 569 569 493 616 556
录取结束 青海 490 425 490 454 438 388 440 393
录取结束 海南 658 597 721 679 625 566 677 617
录取结束 北京 515 472 509 475 502 455 496 458
录取结束 重庆 576 510 575 559 544 488 567 532
录取结束 *** 500 360 502(汉)/338(民) 499(汉)/301(民) 500 365 462 399
录取结束 上海 471 428 454 437 467 399 423 408
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如何能干什么多少分能去济南大学的这个专业
说不准哇
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
毕业可以去5
星级饭店
啊,不过我觉得还是报个专业的
厨师学校
2010年报考济南大学烹饪与营养专业有什么条件
济南大学2009年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招生简章
济南大学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具有学士、硕士学位授予权,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面向全国招生和就业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学校坐落在济南市,分东、西两个校区,是省级绿化先进单位和文明校园,环境整洁幽美,风景秀丽如画,公共交通便利,是广大青年学子学习知识、探求真理的理想之地。
我校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是山东省普通高校中唯一具有特色的应用型本科专业,有着十分广阔的国内外就业前景,今年招收普通类本科生共计80人
一、培养目标
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口质量建设、地方经济繁荣和时尚饮食文化培养专门人才。专业教育按照“实基础、重专业、强能力、宽适应、高素质”的办学思想,培养具有坚定的政治思想素质与良好职业道德素质,掌握现代烹饪科技、文化理论、专业技能,掌握餐饮管理理论和教育理论的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中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就业面向
1. 食品检验检疫部门,餐饮行业企、事业单位,涉外旅游饭店技术管理工作。
2.医疗、保健、体育运动等单位营养师。
3.外资旅游饭店和国际间餐饮烹饪技术人才交流。
4.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中等职业类学校烹饪专业的教学工作。
三、学制与招生计划
2009年招生计划80人,文理兼收(文理各40名),均为国家计划,学分制管理,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四、报考条件
拥护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身体健康,符合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暂行条例》的高中毕业生。
下列人员不得报考:
(1)有慢性痢疾、鼻炎、下肢静脉曲张、色弱、色盲及嗅觉迟钝、五官有严重缺陷、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和患传染性疾病者;
(2)男性身高172cm以下者、女性身高160cm以下者;(身高不符者,切勿报名)
(3)每眼裸视在4.7以下者;
五、报名时间、地点和报名办法
现场报名时间:6月14日8:00―18:00
报名地点:济南大学东校区教学管理办公室报名。
报名方法:在6月10日以后登录//przs.ujn.e.cn,按照要求填写报名登记表,并携带打印件到报名地点缴费领取准考证。网上报名有困难者,也可到报名现场填表并报名。
六、专业技能加试及填报志愿
1.专业技能加试时间、地点:6月15、16日体检、熟悉考场。18、19日在济南大学进行专业技能加试。
2.专业技能加试项目:
⑴ 基本技能;⑵ 综合技能;⑶ 艺术造型。
3.专业加试成绩统计:总成绩=现场评分+作品评分。
4.参加专业加试后获得专业考试合格通知的考生,可在高考志愿栏中填注济南大学烹饪与营养教育本科专业。
5.考生必须遵守考场纪律和考试细则。考生的交通、食宿费自理。考生自带刀具(含雕刻工具)、工作装(无任何标识)和清洁用品。
七、录取与复查
1.学校按1:4的比例向专业技能加试成绩合格的考生发放合格证,专业技能加试成绩在合格线以下者,不再另行通知。
2.录取工作参照山东省普通高等院校艺体类招生方式进行。在划定的录取分数线以上,按专业技能加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3.新生入学后要进行复查,发现有不符合录取条件或有舞弊行为者,取消其入学资格。
八、本简章未尽事宜,按省教育厅和本校有关规定办理。以上内容如有变动,以公告为准。
九、联系方式
济南大学校址:济南市济微路106号 邮政编码:250022
济南大学东校区:济南市舜耕路13号 邮政编码:250002
济南大学旅游学院网址://tour.ujn.e.cn
济南大学招生办公室制
备注:济南大学及山东旅游学院在寒暑假期间组织专业培训(寒暑假各10天,无需耽误正常学习时间),并且保证可以拿到专业合格证。
培训费:2500元/10天(包括住宿)
历年录取分数线(本科二批录取)
07年 文科 390分 理科400分
08年 文科 430分 理科410分
这些是09 年的,2010也不会改到哪里去。你参考一下吧
这个谁也不知道,除非学校招办的。你得看招生简章
济南大学春季高考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求详细全面客观的讲解(网上复制的或粘贴的就不要来了,要自己分析
我是本专业济南大学的2015级,第二批春考招生,我还是挺幸运的。首先,这个专业毕业生比较好的出路是去职专当老师,条件要有教师资格证,专业技能证。教师资格证只要你认真学了就会考出来,技能证基本每个毕业生都会有一到两个。还有一个就是考研究生,在济南大学此专业上面有一个硕士点。比较容易考,只要过了国家线你就会被录取。如果想进一步深造你可以选择考研。
要求视力在4.7以上,不过你不用担心,我们班基本上都是戴隐形眼镜过关的,实在不放心你可以找一下熟人,让查体医生帮忙就行。平时分数啊。。。500多分就差不多了。我是大一的,我们的最高分似乎是540左右,录取的分数线430左右吧,反正记住:文化课不过关什么都没治了。。。。似乎你的文化课不会有问题呢~哈~祝你成功~
每年有多少山东考生报考济南大学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啊 好录取吗
每年有80人,09年计划招
理科生
41
文科生
40.这个专业,相对于文化课来说,就业率是很高的。只要你的分数够他的分数,专业成绩高的才可录取。
济南大学
这个学校的排名还算可以。报不报考要看你的兴趣了。
济南大学的烹饪与营养专业是怎么样的
2011年3月9号,济南大学酒店管理学院网站发布了“关于其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招生方式变更的通知”。内容为“接到上级主管部门的通知,我校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自2011年起不再进行专业测试,考生可在高考填报志愿时直接填报,特此通知”。具体可登录济南大学招生网或济南大学酒店管理学院网站查询。
调整后的该专业回复普通二本招生,文化课需要过二本线。
济南大学营养与烹饪专业
新三国第18集在线播放
-
视频豆单合集
-
土豆网
济南大学烹饪与营养专业
我是济南大学的,但不是这个专业,这个专业目前在东校区,不知新学期是否搬到新校。
专业是相当正规的,隶属济南大学旅游学院,实习都是去南郊宾馆这种档次的地方,毕业有很多会留在这些单位,就业率也是很高的。
不需要测试烹饪技能,分数线我不大清楚。
济南大学烹饪与营养学专业是骗人的吗
据我所知,济南大学确实有烹饪与营养这个专业,但是想要进去是要靠关系的,我觉得像这种招生应该是骗人的。
请问一下济南大学的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怎么样
我是济大教师,来解答你。这个专业就是培养高级营养师、厨师的。就业率100%应该说差不多是客观的。
文科的话,济南大学有英语、会计学、市场营销、法学、行政管理等专业都不错,我是说就业不错(相对的,这几年就业真的是一年不如一年,全国如此)。分数要看你是哪个省的?
附:08年济大分数线
录取状态 地区 文史类 理工类
重点线 普通线 最高 最低 重点线 普通线 最高 最低
录取结束 山东 584 566 596 574/550(走读) 582 556 621 566/557(走读)
录取结束 广西 528 470 551 528 501 440 534 487
录取结束 广东 570 524 569 529 564 510 566 530
录取结束 河南 557 513 590 555 563 517 589 551
录取结束 江西 520 487 536 512 512 461 514 490
录取结束 河北 537 503 556 542 552 514 566 556
录取结束 甘肃 560 501/453(延考区) 577/508(延考区) 546/491(延考区) 558 507/441(延考区) 592/504(延考区) 531/479(延考区)
录取结束 浙江 550 516 552 531 550 504 558 533
录取结束 陕西 557 520 581 556 527 490 558 517
录取结束 江苏 330 300 367 357 330 300 363 351
录取结束 山西 545 510 553 539 546 511 555 534
录取结束 湖南 581 537 589.106 580.108 536 482 552.1 534.098
录取结束 安徽 553 513 564(9.39) 555(7.927) 563 507 587(8.844) 562(8.354)
录取结束 辽宁 538 470 540 526 515 433 543 490
录取结束 福建 547 487 553 538 534 471 542 521
录取结束 四川 598 548/511(延考区) 618/574(延考区) 598/564(延考区) 593 534/513(延考区) 595/572(延考区) 578/564(延考区)
录取结束 新疆 525 467 587 545 515 454 573 507
录取结束 湖北 532 508 535 522 548 516 561 537
录取结束 内蒙古 543 502 563 542 548 497 599 537
录取结束 宁夏 532 488 530 521 498 457 509 458
录取结束 贵州 566 503 598 556 521 468 574 513
录取结束 天津 523 483 529 502 522 466 538 466
录取结束 黑龙江 569 504 587 556 577 508 598 542
录取结束 云南 550 510 576 563 530 475 565 476
录取结束 吉林 565 497 592 569 569 493 616 556
录取结束 青海 490 425 490 454 438 388 440 393
录取结束 海南 658 597 721 679 625 566 677 617
录取结束 北京 515 472 509 475 502 455 496 458
录取结束 重庆 576 510 575 559 544 488 567 532
录取结束 *** 500 360 502(汉)/338(民) 499(汉)/301(民) 500 365 462 399
录取结束 上海 471 428 454 437 467 399 423 408
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如何能干什么多少分能去济南大学的这个专业
说不准哇
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
毕业可以去5
星级饭店
啊,不过我觉得还是报个专业的
厨师学校
2010年报考济南大学烹饪与营养专业有什么条件
济南大学2009年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招生简章
济南大学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具有学士、硕士学位授予权,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面向全国招生和就业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学校坐落在济南市,分东、西两个校区,是省级绿化先进单位和文明校园,环境整洁幽美,风景秀丽如画,公共交通便利,是广大青年学子学习知识、探求真理的理想之地。
我校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是山东省普通高校中唯一具有特色的应用型本科专业,有着十分广阔的国内外就业前景,今年招收普通类本科生共计80人
一、培养目标
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口质量建设、地方经济繁荣和时尚饮食文化培养专门人才。专业教育按照“实基础、重专业、强能力、宽适应、高素质”的办学思想,培养具有坚定的政治思想素质与良好职业道德素质,掌握现代烹饪科技、文化理论、专业技能,掌握餐饮管理理论和教育理论的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中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就业面向
1. 食品检验检疫部门,餐饮行业企、事业单位,涉外旅游饭店技术管理工作。
2.医疗、保健、体育运动等单位营养师。
3.外资旅游饭店和国际间餐饮烹饪技术人才交流。
4.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中等职业类学校烹饪专业的教学工作。
三、学制与招生计划
2009年招生计划80人,文理兼收(文理各40名),均为国家计划,学分制管理,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四、报考条件
拥护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身体健康,符合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暂行条例》的高中毕业生。
下列人员不得报考:
(1)有慢性痢疾、鼻炎、下肢静脉曲张、色弱、色盲及嗅觉迟钝、五官有严重缺陷、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和患传染性疾病者;
(2)男性身高172cm以下者、女性身高160cm以下者;(身高不符者,切勿报名)
(3)每眼裸视在4.7以下者;
五、报名时间、地点和报名办法
现场报名时间:6月14日8:00―18:00
报名地点:济南大学东校区教学管理办公室报名。
报名方法:在6月10日以后登录//przs.ujn.e.cn,按照要求填写报名登记表,并携带打印件到报名地点缴费领取准考证。网上报名有困难者,也可到报名现场填表并报名。
六、专业技能加试及填报志愿
1.专业技能加试时间、地点:6月15、16日体检、熟悉考场。18、19日在济南大学进行专业技能加试。
2.专业技能加试项目:
⑴ 基本技能;⑵ 综合技能;⑶ 艺术造型。
3.专业加试成绩统计:总成绩=现场评分+作品评分。
4.参加专业加试后获得专业考试合格通知的考生,可在高考志愿栏中填注济南大学烹饪与营养教育本科专业。
5.考生必须遵守考场纪律和考试细则。考生的交通、食宿费自理。考生自带刀具(含雕刻工具)、工作装(无任何标识)和清洁用品。
七、录取与复查
1.学校按1:4的比例向专业技能加试成绩合格的考生发放合格证,专业技能加试成绩在合格线以下者,不再另行通知。
2.录取工作参照山东省普通高等院校艺体类招生方式进行。在划定的录取分数线以上,按专业技能加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3.新生入学后要进行复查,发现有不符合录取条件或有舞弊行为者,取消其入学资格。
八、本简章未尽事宜,按省教育厅和本校有关规定办理。以上内容如有变动,以公告为准。
九、联系方式
济南大学校址:济南市济微路106号 邮政编码:250022
济南大学东校区:济南市舜耕路13号 邮政编码:250002
济南大学旅游学院网址://tour.ujn.e.cn
济南大学招生办公室制
备注:济南大学及山东旅游学院在寒暑假期间组织专业培训(寒暑假各10天,无需耽误正常学习时间),并且保证可以拿到专业合格证。
培训费:2500元/10天(包括住宿)
历年录取分数线(本科二批录取)
07年 文科 390分 理科400分
08年 文科 430分 理科410分
这些是09 年的,2010也不会改到哪里去。你参考一下吧
这个谁也不知道,除非学校招办的。你得看招生简章
济南大学春季高考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求详细全面客观的讲解(网上复制的或粘贴的就不要来了,要自己分析
我是本专业济南大学的2015级,第二批春考招生,我还是挺幸运的。首先,这个专业毕业生比较好的出路是去职专当老师,条件要有教师资格证,专业技能证。教师资格证只要你认真学了就会考出来,技能证基本每个毕业生都会有一到两个。还有一个就是考研究生,在济南大学此专业上面有一个硕士点。比较容易考,只要过了国家线你就会被录取。如果想进一步深造你可以选择考研。
以上就是学历无忧网整理的湖北考研舞弊学校排名 济南大学烹饪与营养专业报考条件2014?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在职研究生相关信息,敬请查阅学历无忧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