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杂谈: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大学?
关于中国大学的问题长久以来都倍受世人关注,尤其是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大学,有权利且有义务谈论此话题的,不仅仅是教育部官员或教育学专家、还应该是每一个关心社会发展的知识分子、是千家万户的每一个人。
媒体中的大学:将大学全都推向市场,不是好主意
我们对大学的关注度应该始于与自身命运曾经息息相关的高考,不用说,几乎是全民总动员,每年上演的是同样的节目,可百看不厌。从试卷的押运、考场的周边环境、考试那几天的气温、考场外家长的焦急等待,还有交通警察如何维护秩序、警车运送走错路的考生等,诸如此类的动人故事,每年都有。接下来的是教师阅卷、有关部门公布录取分数线以及各名校在本省市招生的名额等再接下来是有人欢天喜地,有人唉声叹气,学界开始争论考不上重点大学的学生有没有必要复读、选择民办大学前途如何、小留学生出国是否合算再再接下来,该轮到贫困生能否上得起大学、高考状元有无奖励、各省市录取分数线悬殊是否公平等。新生还没入学,“故事”已经讲了一大堆。这还只是例行公事,平日里更多突发事件。如研究生录取作弊,学术著作抄袭,还有老教授的新婚姻等一系列问题,都可能成为极好的社会新闻,出现在报纸的任何一个版上。
大学之所以成为社会热点,外在原因是:第一,百余年来,现代中国的政治体制、学术发展、经济及法律环境的形成,都跟大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时至今日,大学对于中国社会进程的巨大影响,一般人都能看得很清楚。第二,由于连年扩招,高等教育已经大众化,大学的是是非非,牵涉到千家万户。你别看他是个卖菜的,只有小学程度,可他的孩子读了研究生,他同样有兴趣关心大学里的事情。第三,传媒人大多受过大学教育,他/ 她们的兴趣决定了大学可以成为社会新闻。第四,大学教授日渐明星化,其中的佼佼者,收入不如体育或娱乐明星,但也有不少坚定的“粉丝”,其言谈举止同样具有新闻价值。更重要的是内在原因:第一,中国的大学体制及教育方式有问题第二,跟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一样,中国大学也在转型第三,正因为有问题,在转型,具备往各个方向发展的可能性,公众才有批评及建议的热情。最后一点同样不该忽视:大学话题不属于“禁区”,虽有些言不尽意,总比以前捂着盖着好多了。
有一个疑问,太多的媒体关注,太多的新闻报道(包括正面与负面),对对大学是不是好事情?
国外的大学校园,比我们宁静多了。没有那么多喧嚣,没有那么多关爱,也就没有那么多在媒体上抛头露面的机会。传媒关注当下,需要热闹大学追求久远,必须冷静。各有各的趣味,走得太近,在我看来,不是好事情。不针对具体的学校或媒体,我说的是整个社会氛围,即过分看重曝光率。
办一流大学很难,需要社会的热情鼓励,需要大学中人的艰辛跋涉,需要积累,需要冲刺,而且还不一定成功并非媒体上露面最多的,就是最好的学校。媒体代表公众的趣味,其关注大学,自有理由大学必须有自己的立场、自己的目光与襟怀,如何看待媒体中日益张扬的大学形象,尽可见仁见智但无法否认的是:第一,校园里的一举一动,很可能牵涉整个社会。第二,转型期中国所有的社会问题,好的坏的,通通折射到大学校园里,大学不是世外桃源,围墙早就形同虚设。第三,所谓大学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不能简单理解为“订单式服务”将大学全都推向市场,不是好主意。
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
关注中国教育的人,大概都会承认这么一个事实:中国是教育大国,但不是教育强国。很多人注意到,2004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9%,高等教育规模已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就学术实力而言,学界普遍认为,北大清华只能排在二三百,进不了前百名。当然,如果带进学术声誉以及实际影响力,那又是另一回事。在北大百年校庆期间,我说过一句很有名的“大话”:就教学及科研水平而言,北大现在不是、短时间内也不可能是“世界一流”但若论北大对于人类文明的贡献,很可能是不少世界一流大学所无法比拟的。因为,在一个东方古国崛起的关键时刻,一所大学竟然曾发挥如此巨大的作用,这样的机遇,其实是千载难求的。我想说的是,大学排名取决于文化背景及理论设计,即便是国外很有影响的排行榜,也都各有其长处,也各有其盲点。说你十七,没什么好得意的说你两百,也不必要丧气。
说这些,是有感于现在中国的大学校长,大都有理想,想做事,而且是做大事。这么一种积极向上的志趣,如果没有辅以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很容易变成花拳绣腿,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明白办大学、办好大学、办第一流大学很不容易,以平常心看待中国大学的进步,不提过高的标准,更不要拿排名、获奖说事。
学术讲究积累,单有个别天才不够,还需要一大堆学术上的台阶,不可能一蹴而就。常见学生们追问,我们什么时候才有自己独立的理论体系?不想学走路,就想着百米冲刺,破世界纪录,这样的心态,很普遍。一开始,我会表扬他们“雄心壮志冲云天”现在,反过来,我批评他们“自私”、“偷懒”。尽想着破纪录后的鲜花与掌声,不愿意做铺路石。一代人,不,几代人中,摘取科学桂冠的,就那么几个。其他人的工作,很可能只是在“铺路”。不否认学问是在不断推进,但大都是点点滴滴的进步积少成多,终于有一天达成“科学的革命”。这样的学术史观,现在似乎被颠覆了你看媒体上的报道,每天都有激动人心的进步。惟一不明白的是,如果只是各领风骚三五天,这“填补空白”也就太容易了。
老一辈学者讲话严谨,甚至可以说是木讷,这不妨碍我们对他们的尊敬。现在不一样了,新一代学者大都变得伶牙俐齿,能说会道。不能说没有努力过,可很明显,说的远比做的好。这不是个人性格问题,而是学术制度造成的。都说近年中国学界十分浮躁,为什么?在我看来,最大原因是各种冠冕堂皇的学术评奖。我承认“重奖之下,必有勇夫”但不太相信评审之举,能长学问。对于人文学者来说,独立思考的权力、淡定读书的心境,以及从容研究的时间,是最为重要的。印象里,评奖最多的,是那些容易做假的行业。越是不自信,越是质量没保证,越需要各种奖项来“保驾护航”。得出三个小小的结论:第一,中国大学要想成为世界一流,任重道远第二,提升中国学术水平,不能急火烧心,更忌讳乱吃补药第三,过多的规划、检查与验收,过于频繁的学术评奖,不利于学术的发展。
大学需要“学问”,更需要“精神”
1931 年出任清华大学校长的梅贻琦,其《就职演说》中有一段话,近年常被引用:“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楼与大师,代表着办学的两大支柱:金钱与学问。这两者都很重要,只不过世人偏重看得见的大楼,梅贻琦这才有必要强调大师的重要性。某大学校长为了表示自己看问题更,提出:我们既需要大师,也需要大楼。这是废话,梅贻琦主持清华时,也没说过不盖大楼。这个话题,我想略微拓展。当我们谈论“大师”对于“大学”的重要性时,主要关注的是学问。可大学除了博大精深的“学问”,还需要某种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精神”。在某种意义上,这些没能体现在考核表上的“精神”,更能决定一所大学的品格与命运。“大楼”不能取代“大师”,这是目前大家谈得比较多的我想补充的是,“学问”不等于“精神”,办大学,必须有超越技术层面的考虑。学校办得好不好,除了可以量化的论文、专利、获奖等,还得看这所大学教师及学生的精神状态。好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有明显的精神印记。过去常说“教书育人”,不是没道理的。不管你是培养“英国绅士”,还是所谓的“共产主义新人”,都是把人的精神面貌放在第一位。
目前中国的大学太实际了,没有超越职业训练的想象力。校长如此,教授如此,学生也不例外。北大学生常被批评为不谙世故,书生气太重但在我看来,这不是什么坏事。如果大学还没毕业,已经老气横秋,像坐了十几年办公室,对所有人事均能应对自如,这其实很可怕。学生嘛,总该有点理想主义,即便不切实际,也没关系。
大学的矛盾:如何协调师生关系?
近年大学校园老出事,于是有人危言耸听,说是“二千年的师道尊严毁于一旦”。我不同意这种说法。有些属于刑法管辖范围,比如杀人、嫖娼、猥亵小学生,这跟师道是否尊严关系不大。作为公民,无论从事哪个行业,违法必究。你要是把这跟特定职业挂钩,比如在教师大会上宣布:为了维护师道尊严,严禁嫖娼,那也太低级了。
大学乃社会的一部分,同样存在各种矛盾,其中重要的是师生之间的矛盾。师生之间不可能没有矛盾,关键在于如何协调,尽可能使其处于比较和谐的状态。
在我看来,大学校园里,教授不一定非跟学生“打成一片”不可。当班主任是一回事,如果只是教学或带研究生,没这个必要。我甚至认定,教授必须跟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表面的威严与内心的温情,二者并行不悖。过于随和,缺乏原则性,什么事都好商量,容易使学生对师长及学问失去敬畏之心,效果并不好。
社会上普遍以金钱为评价标准,不再相信“知识就是力量”,也不再附庸风雅了。说句笑话,以前把老板叫老师,现在把老师叫老板。现在连大学校园里,也都流行这样的称谓,管自己的导师叫“老板”,真是岂有此理。师生之间,不再是从游、问学,而是雇佣关系,这太可悲了。
最后谈一个小问题,即校园里的礼仪:在校园里碰到老师,怎么办,打不打招呼,该怎么称呼。视而不见,不太礼貌叫“老师好”,好像小学生叫某某老师,则可能影响人家的生活。那位先生称,最好就叫“老师”,不带姓。我的意见是,只求适意,不必太拘泥。或点头微笑,或打打招呼,或干脆回避,视情境而定。你想,教授在校园里散步,或思考,或休息,或亲密交谈,或陪客人游览,你硬要上去打招呼,不太合适。尊敬师长,有此意识,但不强求。
每一个经历过考研备考并最终踏入考场的人都会明白坚持这两个字背后的含义,焦虑、紧张、恐惧、压抑,这些负面的情绪都会在你结束考试走出考场的那一瞬间烟消云散。要相信天道酬勤,你的努力一定不会白费!为帮助考生们复习备考,猎考考研特为广大学子推出2017考研OL乐学、暑期集训、精品网课系列备考专题,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欢迎各位考生了解咨询。同时,猎考考研一直为大家推出考研直播课堂,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考研梦想助力!
推荐阅读:
2017考研:应届生考研备考手册
考研误区分析: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17考研:好的学习方法是关键
考研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考研考点内容、不清楚考研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https://www.87dh.com/xl/
请问2017年新的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是如何判处的? - ...
2017年新的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根据其犯罪性质不同,所要负的法律责任不同,14岁以上18岁以下的犯罪可以减轻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扩展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四条 对犯罪的未成年人追究刑事责任,实行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司法机关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应当保障未成年人行使其诉讼权利,保障未成年人得到法律帮助,并根据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犯罪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法制教育。
对于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未成年学生,在人民法院的判决生效以前,不得取消其学籍。
第四十九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放任未成年人有本法规定的不良行为或者严重不良行为的,由公安机关对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予以训诫,责令其严加管教。
参考资料来源: 中国最高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法学考研难度排行榜
法学考研难度排行榜前五名
中国文科首府,学校直属于国家教育部,九五期间入选211工程,2003年入选985工程,2017年9月入选一流大学。 被誉为中国法学教育的“工作母机”和“法学家的摇篮”,成为凝聚国内优秀法律人才的平台和沟通中外法学交流的窗口。
难度鉴定:中国人民大学的法学院是中国法学类重点中的翘楚,在中国学位排名第一的,2018年法学学科评估为“双一流”学科,相对于其他院校人大法学难度较大,人大注重基本功,看重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且复试难度较大。
2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直属于教育部,北京大学法律学科始于。1952年,因院系调整,北京大学法学院并入北京政法学院,1954年,在政务院的直接指导下,复设北京大学法律学系。北京大学法学院拥有经济法学、法理学、宪法与行政法学、刑法学四个国家重点学科。同时,作为拥有国家法学一级重点学科的法学院。
2015年至2017年,北京大学法学院连续三年位列QS排名全球前20名左右,稳居我国大陆地区第一名及亚洲前三名。
难度鉴定:近几年法学考研热度持续增长,北大法学考研相比其他院校门槛较高,难度也较大。初试综合科考查科目校对,记忆知识量较大,同时因其地处北京所以对语言的要求较高。3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法学界的最高学府,“五院四系”之一,被誉为“政法人才的摇篮”。学校直属于国家教育部,2005年入选“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17年9月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大学.
学校的前身是1952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四校的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组合而成的北京政法学院,1960年成为国家确定的全国重点高校。
学校现有法学院、民商经济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中欧法学院、法律硕士学院等6个完全与法学相关的学院。其中本科专业的法学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法学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法学亦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难度鉴定:中国政法大学是政法类院校的翘楚,招生量大,但每年考生也较多,难度很大。法大初试题客观题比较多,所以相对来说比较客观公平容易。
4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是中国乃至亚洲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1929年,清华大学设立法学院。1952年学校被调整为多科性工科大学。1999年复设法学院。
清华法学院有高质量的本科学士学位教育,并且是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法学学科是清华大学重点建设、优先发展的学科之一,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强的科研实力,在国内法学学科评估中名列前茅。
难度鉴定:清华大学是综合性大学,相对工科会更强一点,所以清华法学院考研难度较比人大,中国政法大学稍易,考试注重深度和理解,以主观题为主,兼顾外语。
5武汉大学
经过三十多年的恢复重建与发展,武汉大学法学院已成为中国法学教育与研究的一方重镇。于2003年获批国家首批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各二级学科和研究方向都有自己稳定合理的学术梯队。
难度鉴定:武汉大学法学院地理位置相比北京要差一些,但是其优势也无可置疑,尤其是国际法一直是国内第一,法学二级学科都是是全国前十。但学校招生推免相对较多,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东南大学法学院好吗?考它的法学研究生值得吗 - 百度...
还不错。值得的。
东南大学法学院即确立了“交叉性、团队式、实务型”的办学宗旨。在大力发展传统基础学科的同时,致力于发展新型交叉学科,已形成宪法与行政法学、刑事法学、人权与法理学、民商经济法学四大传统学科为基础、工程法、交通法、医事法、大数据司法等四大新型交叉学科为特色的整体学科板块。
学院现已拥有1个国家级基地即“最高人民法院司法大数据研究中心”,以及“反腐败法治研究中心”、“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等3个省级重点研究基地。
师资队伍
师资结构合理,实力雄厚。法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1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26人,讲师12人;45岁以下青年教师比例78%,教师博士比例近100%,海外经历教师约45%。
拥有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2人、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务院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5人。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东南大学
2017中国刑法对票据承兑诈骗如何处罚
1、行为人以欺骗手段取得一百万元以上票据承兑的;
2、行为人以欺骗手段取得票据承兑,造成银行等金融机构直接经济损失二十万元以上的;
3、多次以欺骗手段取得票据承兑的;
4、存在其他致使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损失重大或情节严重的情形。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二十七条
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以欺骗手段取得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
(二)以欺骗手段取得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的;
(三)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多次以欺骗手段取得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的;
(四)其他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情形。
以上就是学历无忧网整理的2017刑法考研学校排名 法学考研难度排行榜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在职研究生相关信息,敬请查阅学历无忧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