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好宁镇扬一体化吗?
我觉得自己还是有点资格谈谈这个问题的:我是徐州人,98年在南京上大学,02年到镇江工作生活至今(我爸是江苏大学〈原镇江农机学院〉毕业),扬州很少去(但我妈是扬州大学〈原南京农业大学畜牧学院〉毕业),这也能说明一些问题。
这么多年我的感觉就是:这3个地方的人没啥特殊联系。
首先说教育。我上大学时,学校里按户籍来说,人数最少的就是镇江。我老婆是我的同学,镇江人,她自己统计连丹阳句容在内,只有4个人。当然我校当年总人数比较少,但是这个比例确实也太低了。我老婆说镇江人比较喜欢考本地的大学和上海的大学,对到南京上大学没什么想法。(前两天去江苏大学,看到京江学院今年考研成功的光荣榜,40多人里考到南京的,也不过是2个人而已)
当年对扬州同学没什么关注,但是就自己熟悉的同学来说,只有宝应1人市区1人,比例也不高。
由此可见,2000年前后,至少在我们学校,没有感觉到宁镇扬有什么特殊 情感 和联系。
其次,说说房地产。我在南京的亲戚、老师、同学、同系统的同事有很多,大概了解的起码有大几十人,但是没有一个在镇江买房的(镇江人在南京工作的不算)。反之,在镇江工作的镇江人,也几乎没人去南京买房(现在更买不起了)。
第三,讲讲工作。我只能讲讲本系统的。虽然离南京很近,但是大家明显感觉镇江不受南京待见,各种活动很少在镇江开展,领导来的少,同级互相间没什么联系,而且表扬少,批评多。
第四,聊聊日常生活。毫无疑问,南京还是有省会优势的。镇江人看病,除了上海,南京是最爱去的。比如家长们都喜欢南京儿童医院,省人民医院也很受欢迎。新街口、湖南路也留下了不少镇江人购物的身影。但是这几年镇江商业综合体开了不少,不知道是不是有购物潮回流。
镇江万达,偶尔能看到扬州牌照。
第五,说说交通。城际铁路镇江站,扬州人确实多。扬州人去南京上海,大多要走润扬大桥,所以扬州媒体非常关注过江通道建设,连镇铁路等消息通常是他们先报道,而镇江不太热心。
镇江人坐飞机,去禄口机场的也不少。但是我没有资料,不知道虹桥和禄口,究竟镇江人最爱哪个。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很少有人去扬州泰州机场。
最后说说三地舆情吧。我以前爱看江苏城市论坛,一直看梦溪论坛,没看过扬州的论坛。我发现扬州镇江比较喜欢掐架,互相看不上,而南京很超脱,或者说镇江扬州基本不在他的视线里。可以说,三地没啥感情。
最后总结一下我的看法――所有成功的城市一体化都不是因为一纸行政命令。上海苏州,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主要是经济原因自发形成的,有其内生动力。而宁镇扬呢?坦率说,我没看到。
PS:这个问题回答的人寥寥无几,本身就说明没人关注。所以大家还是散了吧…
南京是江苏省会,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以南京为中心向外发展都市圈是未来大都市经济体发展的方向…
宁镇扬一体化是江苏省首个区域同城化发展规划,宁镇扬同城化范围是南京、镇江、扬州三市全域,面积1.7万平方公里,范围内有南京、镇江、扬州3个地级市(17个市辖区),高邮、仪征、丹阳、扬中、句容5个县级市、宝应1个县。
而扬州有得天独厚的 旅游 资源,交通便利,镇江也临近苏锡常经济带。
从国家战略高度的层面而言,宁镇扬板块正处于长三角一体化、江苏长江经济带、江苏沿海地区开发和国家级南京江北新区的开发战略等多个国家战略的交汇点上。
因为上述原因,我看好它!
目前喊“宁镇扬一体化”最响的就是南京了,而镇江和扬州都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因为无论是镇江还是扬州更多的还是向上海靠拢,坐飞机虹桥、浦东机场班次更多更便宜、南京禄合机场与其说是在南京不如说是在安徽了,没见过哪个省把自己的主力机场建在偏远的省界附近的。看病上海医院技术水平更高,购物自然也还是上海选择更多。只有南京这几年被“苏锡常”逼得有点喘不过气来老大地位岌岌可危,以前南京一直拉着安徽的一帮小弟玩,可惜安徽的小弟太弱成不了气候。如今指望反过来拉镇江、扬州两个GDP大户壮大自己无奈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经过多年的老死不相往来,无论是镇江还是扬州对南京早已没有归属感,“宁镇扬一体化”更多的只是南京一厢情愿罢了!将来也许道路会实现一体化,但是经济能否正真实现一体化,我并不看好!
我是扬州人,首先宁镇扬一体化不看好的肯定都是镇江和南京人,因为宁镇扬一体化最受益的肯定是扬州,扬州的经济水平一直在江苏算中等,扬州老百姓的日子都是随遇而安型的,扬州的上市公司很少。
这一体化,扬州的地理位置很占便宜,南京旁边还有合肥,镇江有啥呀!丹阳人从来不说自己是镇江人,都说自己是常州人。
扬州面积大,地势平坦,环境好,如果一体化,扬州的劳动力肯定是大大增加的,不管多少亿资金扶持,人类选择的生存环境肯定是主动选择的,不论你花多少钱去扶持大西北都没用。
为什么扬州这么多年没用受到多少扶持还发展的挺好,地理环境优势呗。南京我每年都去一次,发现开发的不成样子了。人口密度有点大,几乎都没有农田了。
很可惜的城市,南京要想发展,重工业要往外搬,但是作为省政府是不可能往合肥这种外省搬的,只有往长江下游搬,那么扬州永远是首选。
但是作为老百姓,我还要说一句,到底能受益多少我也不好说。
我是浙江人,我喜欢关注大城市的未来发展战略。我觉得南京的城市版图,10年后会纳入镇江扬州;20年后会纳入马鞍山滁州。到那时,才是真正的大南京。同样,杭州的未来会纳入嘉兴湖州绍兴,但嘉兴的平湖嘉善会纳入上海
不是看好不看好,而是江苏省必须加快宁镇合并,否则在未来的国家中心城市竞争中,江苏会完败!南京以省会城市里最小的面积和较少的人口,却创造了万亿的总值和仅次于广州的人均第二的成绩,但是奈何架不住别的省举全省之力做大省会城市,比如一看GDP落后,就兼并周边城市的成都,比如直接拆分一个地级市巢湖合并给合肥的安徽省
南京要真正有大作为,“宁镇扬”一体化不是首选,只有将南京、镇江、扬州进行三市合并,成为“大南京”,才是发挥南京中心城市和“首位度”作用的最佳选择,况且南京的行政区域面积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在倒数第二,客观上也需要扩容。当然这涉及到行政区划调整、各方利益的平衡和各种矛盾的解决,难度很大,但只要确立目标、积极争取,没有什么不可以的。而且宁镇扬三市合并的总面积 17000 平方公里,也只和杭州相当(比杭州略大一点),人口数量在 1600 万左右,这种城市体量和规模和其他一些省会城市差不多,作为仅次于广东、排名全国第二的经济大省的省会,也是合适的。
给别人空心大罗卜吃?让两市做二百五?给宁锦上添花,一个被宁搞的成江南的苏北,地盘最小,挤在一角落干瞪眼,喝醋?一个被一脚踢瘦西湖呛一肚子水?宁能像上海杭州那样,周边城市盼着合并么?两家里有点好的宁就掂记着吧,谁不讨厌宁?问问十二市?
一,我是不大看好这个一体化的,因为这三个城市间隔的距离太远,并且有长江间隔,距离远,有天堑,这是城市一体化的致命之处,也基本不存在一体化的可能性。大家可以看下下面的地图,南京到镇江非常远,镇江离扬州,又有长江这三者的直线距离都是不近的。坐过火车的人都知道南京站到镇江站时间非常长,75.7公里,南京到扬州101公里,因为离得远。而同样是上海,到昆山到苏州市,你再看一看这个距离,那是相当相当的近呀!所以你在上海上班,但是如果买不起上海房子的话,真的可以在昆山买房子,每天坐高铁上下班。现实当中你会发现还真有人这样做,而且人数还不少!带你看看这三个城市之间的距离,我个人觉得基本上是不存在这样的条件的。
二,江苏省是中国沿海省份和中国经济发展第二强的大省,但是江苏省到现为至还没有国家一线城市。省会南京的经济一直在苏州之下,它的经济发展程度并不比镇江和扬州高多少。经济总量小,也就缺乏相应的号召力,难以对镇江扬州这样的城市形成比较大的带动作用。一般一体化的话都需要一个中心性的主导城市,但是在这三个城市当中,有哪个城市作为主打城市呢?前面说过,南京的经济水平并不比扬州镇江高出来多少多少。单论富裕程度,可能扬州镇江,在某些方面比南京还要高。所以,它的一体化前景并不是说很好。
三,如果想做大做强南京都市圈,那么可能需要对南京周边的城市规划做一个比较好的划分,包括区域,城市分工的划分等等,优势互补,分工明确,共同发展。安徽的马鞍山和滁州两市号称南京的前花园和后花园,南京这两面呗,这两个城市环绕,那么都市一体化必然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为毕竟是跨省的,不同省,不同城市之间也有不同的需求。南京作为江苏省省会,在江苏省内有些人说南京是安徽省会,也不是没有道理,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要说一体化,我更看好南京马鞍山的一体化,毕竟这城市之间的距离在那摆着,南京马鞍山57.9公里,一体化主要的还是看城市之间的空间距离。如果马鞍山、滁州纳入南京的管辖下,南京真的会是如鱼得水,南京的发展空间会进一步的扩大,可以说南京会成为中国特大城市也不是没有可能。
讲 历史 然后预测未来的都是扯淡或者刷流氓。
中国以后就是7-10个大城市集群。这个趋势再明显不过了。南京一定是其中之一,所以没有任何疑问,看好这个一体化。以后好一点的工作都在这几个大城市群里。
江苏泰州学院是一所什么档次的大学?排名如何? - 百...
江苏泰州学院是一所什么档次的大学?排名如何?

泰州学院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泰州市,是江苏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其前身为江苏泰兴师范和泰州师范在2000年合并组成的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泰州广播电视大学并入,2013年更名为泰州学院。
据百科资料,江苏泰州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超过7000人,设有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等11个院系,开设本科、专科专业共40个。现有专任教师近500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超过360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
再怎么样,本科肯定要比专科好一些,是一个还不错的二本院校,学校教学氛围良好,基础设施完备。而且,作为一个二本院校,学校给每个学生都提供了一个考研平台,能够帮助我们走向更高的台阶。在校友会江苏省高校排行榜中,泰州学院排在全国第650位,江苏省高校第40位,办学层次为区域知名大学。
学校建有3个十三五省级重点建设学科,1个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项目,3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十二五重点建设专业群。英语教育,学前教育和音乐教育为省级特色专业,数学为江苏省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重点专业有学前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会计,营销与策划,物流管理,电子商务,金融保险等。
从这个全国最近几年的排名当中,也可以看出泰州学院这几年的确提高了不少,要想看泰州学院详细信息的,大家可以去其官网好好理解一下。总体来说,泰州学院的全国排名总是在650名左右在彷徨,希望能越开展越好吧。
以上是江苏泰州学院的基本情况,回答供参考,谢谢阅读。
泰州学院不建议考研
泰州考研考点
泰州研究生考试考场共设省泰州中学、省口岸中学、省泰州中学附属初中、泰州机电高职校、泰州市第二中学、泰州市田家炳中学、泰州市智堡实验学校、泰州学院8个考点。
详细地址:
考点一 省泰州中学
地址:泰州市海陵区海军东路669号
考点二 省口岸中学
地址:泰州市高港区口岸街道港口西路26号
考点三 省泰州中学附属初中
地址:泰州市海陵区凤凰东路59号
考点四 泰州机电高职校
地址:泰州市海陵区迎春东路3号
考点五 泰州市第二中学
地址:泰州市海陵区迎春东路9号
考点六 泰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地址:泰州市海陵区江洲北路298号
考点七 泰州市智堡实验学校
地址:泰州市海陵区运河路
考点八 泰州学院
为防止网络拥堵,建议提前将考前一天内“苏康码”“通信大数据行程卡”“核酸检测证明”页面彩色打印或截屏保存,打印或截屏页面的内容须与考试当日考生在线查询内容一致。
2023泰州考研考点
2023泰州考研考点如下:
2023年我市研究生参加考试人数为12234人,全市共设泰州市姜堰区励才实验学校、江苏省口岸中学、省泰州中学附属初中、泰州机电高职校、泰州市第二中学、泰州市周山河初级中学、泰州实验学校、泰州市智堡实验学校、泰州学院9个考点。
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Unified National Graduate Entrance Examination,简称“考研”或“统考”)
是指教育主管部门和招生机构为选拔研究生而组织的相关考试的总称,由国家考试主管部门和招生单位组织的初试和复试组成。是一项选拔性考试,所录取学历类型为普通高等教育。
普通高等教育统招硕士研究生招生按学位类型分为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两种;按学习形式分为全日制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两种,均采用相同考试科目和同等分数线选拔录取。
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大学数学等公共科目由全国统一命题,专业课主要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加入全国统考的学校全国统一命题)。选拔要求因层次、地域、学科、专业的不同而有所区别。考研国家线划定分为A、B类,其中一区实行A类线,二区实行B类线。
一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陕西。二区包括: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近五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迅速增长。2017年研究生报考人数首破200万人大关,达到201万。2021年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377万。
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于12月25日至27日举行,全国报考人数为457万;10月5日至25日,考生可登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报名平台”进行网上正式报名,报名时间为每天9:00―22:00。
以上就是学历无忧网整理的泰州历史考研学校排名 泰州考研考点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在职研究生相关信息,敬请查阅学历无忧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