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执业药师有什么学历要求吗?专科可以考吗? - 百度...
执业药师资格证学历要求如下:
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和获准在我国境内就业的其他国籍的人员,遵纪守法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均可参加执业药师资格考试:
(一)取得药学、中药学或相关专业中专学历,从事药学或中药学专业工作满7年;
(二)取得药学、中药学或相关专业大专学历,从事药学或中药学专业工作满5年;
(三)取得药学、中药学或相关专业大学本科学历,从事药学或中药学专业工作满3年;
(四)取得药学、中药学或相关专业第二学士学位、研究生班毕业或取得硕士学位,从事药学或中药学专业工作满1年;
(五)取得药学、中药学或相关专业博士学位;
所以专科也可以考执业药师资格证,并满足相关条件和即可报考。
拓展回答:
考试科目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分为四个科目:
药学(中药学)专业知识(一)、药学(中药学)专业知识(二)、药事管理与法规、药学(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其中,药事管理与法规为执业药师共同考试科目;
药学专业知识(一)、药学专业知识(二)和西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为西药学类考试科目;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和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为中药学类考试科目。
从事药学或中药学专业工作的人员,可根据所从事的专业,选择药学类或中药学类考试科目。
药学专业知识(一)为药剂学、药物化学,药学专业知识(二)为药理学、药物分析;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为中药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学专业知识(二)为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
药事管理与法规科目除按照考试大纲要求外,每年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前,国家颁布的新法律、法规、规章,如纳入考试范围,以当年国家主管部门的通知为准。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执业药师资格证
成人教育分为哪几种?
成人教育分为:网络教育、成人高考函授、自学考试、开放教育四种。
1、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的高校是经教育部批准的国家重点大学,国家对开展网络教育的大学设置的准入资格要求很高。一般通过网络进行在线授课,授课内容主要包括网上教学光盘、教材自学、网上导学、网上答疑讨论、网上课程作业、网上模拟试题自测和现场集中考试等方面内容。
2、成人高考(函授):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即可开办,开办院校要求不高,每年一次招生,每年10月周末参加全国成人高考,考过了次年三月入学。这种教学方式老师辅导的时间就相对比较少,平时的学习主要还是靠自己学习。
3、自学考试(自考):考生参加单科考试,合格一门,发一门的合格证书,所有科目合格后,颁发学历证书。但是,自考的“宽进严出”让很多成人学生感觉掉入了学习的怪圈,而没有系统的教学环节也遭到了不少学生与专家的诟病。
4、开放教育(电大):开放教育是实现一校多区资源共享、校际之间学分互认的理想途径;是教师教育学历与非学历一体化、职前职后相衔接和沟通的有益探索;是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相互融合,构建混合学习模式的切入点。
扩展资料:
成人教育的教育特征:
社会性质
成人教育的社会性表现为社会组织、全民参加。它是一种社会性极强的教育活动。成人教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与社会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它影响社会生活、参与社会生活,推动社会的进步与改革。所以成人教育作为一种政府行为,体现为一种社会政策。如实现教育机会的均等,消除失业与贫困等等社会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成人教育。
但成人教育又是一项全民参与、共同管理的事业。在极大程度上表现为一种非政府行为,即在国家政策、法规的指导下的全民性的自我教育活动。是一种非官方的、社会性的、民间的教育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成人教育的组织与实施,其主流是社会力量办学。
成人教育的社会性还表现为它拥有最广大的学习者群,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各个阶层、各个群体及个人的教育需求,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非正规性
也许有些人不同意我的这种说法,以为这一结论意味着降低成人教育的层次、水平。其实不然,非正规性系指成人教育的组织形式及行为方式超越了常规,采取的是一种非传统教育的教育方式。
非正规性是成人教育的一个特点,这一特点使成人教育具有极强的应变能力,极强的灵活性,使其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及个人的教育需求。
成人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普通教育的一种完善和补充。依照终身教育的观点,人在完成正规的、普通的教育之后,仍需要继续接受教育,直至终生。而这些教育通常以非正规的方式予以提供和组织。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成人教育
江苏自考00290农村社会学考试大纲(高纲1703)? - 百...
本大纲对应教材版本为:《农村社会学》(第三版),刘豪兴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高纲1703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00290 农村社会学
南京农业大学编(2018年)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本课程为我省自考农村实验区管理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阐述农村社会学的基本理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考生可能更好地了解我国农村社会的构成、发展规律以及“三农”问题的解决路径,从而服务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内容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总论,主要介绍农村社会学的基本学科体系及研究方法农村社会学的起源与发展、农村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流派以及农村的基本人地关系。第二部分是农村社会构成,主要介绍农村人口、婚姻家庭以及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卫生事业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第三部分是农村可持续发展,主要介绍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历程和主要模式、农村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状况以及农村扶贫、农村社会保障和城乡统筹所面临的主要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应考者对我国“三农”的现状、发展趋势、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路径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重点掌握农村人口、农村经济、农村政治、农村文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以及农村社会保障和城乡统筹的主要内容。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为一门政策性、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要求考生了解不仅了解社会学的一般原理,而且必须掌握国家有关“三农”问题的政策方针和农村发展战略,结合农村社会实际学习课程的相关内容,从而对农村社会学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绪论
(一)课程内容
主要介绍了农村社会学的研究概况,介绍了农村社会学的史略、农村社会学的理论以及农村社会学所涉及的人地关系状况。
(二)学习要求
深入了解农村社会学概念和研究方法,领会农村社会学的主要研究流派,熟悉农村人地关系的概念、主要理论以及人地关系的形成和变化。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什么是农村社会学(不作要求)
2、农村社会学研究方法
理解:社会学研究方法的三个层次、社会学调查研究的三个阶段、实地调查的概念及其适用性、问卷调查的环节、问卷调查的优点和缺点
3、学习农村社会学的意义与要求(不作要求)
第二章 农村社会学史略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阐述了国外和中国的农村社会学发展,以及马克思主义者的农村研究。
(二)学习要求
了解国内外农村社会学研究的发展历史、中外农村社会学研究的不同阶段段和历史事件,以及农村社会学研究的主要组织。深入领会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农村研究的主要成果。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国外的农村社会学
理解:农村社会学的起源
2、中国农村社会学
理解:农村社会学学科在中国的确立、中国第一本《农村社会学》教材
3、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农村研究
理解:从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在学术理论界发生的三次论战
第三章 农村社会学理论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阐述农村社会学研究的主要流派及其基本观点和研究内容和领域,介绍了农村社会学研究的发展及方向。
(二)学习要求
通过学习了解农村社会学研究的主要问题,农村社会学各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基本观点,了解农村社会学的兴起,以及农村社会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争论及焦点,掌握目前我国占主导地位的农村社会学研究理论的内涵。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农民、农业和农村
识记:农业、农村和城镇的概念、农业生产的特性、
理解:农民概念的三个维度、农民的“生存理性”与“经济理性”、狭义和广义农业的内涵、农业经营的形式、农村的类型。
2、农村社会学的理论流派
理解:小农的概念、马克思关于小农历史演变三个阶段的论述、小农理论三个研究传统的代表人物。
3、农村社会学的理论发展
理解:乡村建设运动不同意见和理论的代表人物、“差序格局”理论。
综合运用:乡村建设运动的贡献。
第四章 人地关系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人地关系的主要概念、现代西方人地关系研究的相关理论以及中国人地关系研究的历程,介绍了历史上人地关系形成和变化的过程,探讨了当今中国农村人地关系的主要问题和缓和农村人地关系的途径。
(二)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农村人地关系概念的内容,掌握农地关系的主要理论及其基本学说,深入领会中国人地关系所存在的主要矛盾及其解决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人地关系的概念及主要理论
识记:人地关系的概念及不同层次的含义
理解:现代西方人地关系研究理论及其主要代表人物
2、历史上人地关系的形成和变化
理解:中国人口增长的特征、和平时期人口增长的决定因素
3、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人地关系的变化
运用:当今中国农村人地关系的主要问题、缓和农村人地关系的途径
第五章 农村人口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农村人口的含义、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人口和人口结构的主要特点,探讨了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主要途径。
(二)学习要求
了解农村人口的含义及属性,了解我国农村人口结构的状况,把握农村人口素质提高的相关理论及途径。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农村人口数量
识记:农村人口的概念
理解:社会学话语体系中的人口含义,人口的属性、中国农村人口地区分布
2、农村人口结构
识记:家庭人口规模的概念
理解:人口结构的概念及含义、职业结构的概念、人口年龄结构的含义
3、中国农村人口素质
识记:人口素质的概念、文化资本的概念
理解:城乡教育差距的体现及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主要途径、文化资本理论
第六章 农村婚姻与家庭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我国农村婚姻和家庭的历史发展和现状,阐述了我国农村婚姻家庭的主要特点,分析了农村婚姻家庭的发展趋势,并研究了中国农村婚姻家庭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二)学习要求
通过学习了解农村婚姻观念、婚嫁方式和习俗的特点及其演化规律,掌握农村家庭的类型和发展趋势。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农村婚姻
识记:婚姻的概念、婚姻观的概念、生育文化的概念
理解:农村青年的择偶标准与方式、农村传统的婚嫁习俗、农村社区生育文化的转变原因
2、农村家庭
识记:家庭的概念、家族的概念、宗族的概念、户的概念
理解:家族主义、家庭类型、中国农村家庭类型的变化趋势
3、农村家庭的嬗变
识记:家庭网络的概念、家庭权威的概念
理解:家庭功能的变化、亲子关系的变化、家庭文化的变化
4、农村婚姻家庭问题与家庭建设
综合运用:农村家庭建设的内容
第七章 农村经济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农村经济所制度的概念,阐述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涵,分析了农村主要经济组织的结构、特点,分析了农村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式。
(二)学习要求
了解农村经济和经济制度的概念,把握“三农”问题的核心,理解国营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会的特点,深入领会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土地流转等问题及解决模式。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农村经济概述
识记:农村经济制度的概念
理解:农村经济的概念、“三农”问题及其核心、
2、农村经济制度
理解:农村经济制度的概念、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制度安排上的特点
3、国营农场
理解:国营农场的特点
4、农民专业合作社
理解:“罗虚代尔公平先锋社”
5、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几个问题
记忆:土地流转的概念
理解: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作用、农业补贴的概念、世界范围内的农业补贴政策的起源、近年来发达国家的农业补贴政策的变化、中国农业补贴政策未来发展的特点、土地流转的五大模式
综合运用:现阶段中国农村金融制度安排的举措
第八章 农村政治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农村政治研究的主要理论方法和观点以及农村政治权力结构变迁的过程,分析了村民自治的特点及内涵,探讨了村民自治所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方案,以及农村维权的困境及解决途径。
(二)学习要求
了解村民自治的特点及意义,并且了解村民自治中的乱象及其表现,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的改进建议。深入了解当前农民权益受到侵害的现状及维权的难点,从制度的角度把握保护农民权益的相关思路。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农村政治研究的理论视角 (不作要求)
2、农村政治权力结构变迁(不作要求)
3、村民自治
理解:村民自治的概念、村民自治的特征及内涵、村民自治的内容、村民自治的历史意义、村民自治中乱象的表现
综合运用:村民自治中乱象的治理对策及制度建设
4、农民维权
识记:农民维权的概念
理解:农民维权的特点、农民权益受到侵害的主要表现、农民维权的困境
综合运用:农民维权的制度安排及创新
第九章 农村文化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内容介绍了农村文化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分析了中国农村信仰的特点,深入阐述了中国农村的宗族文化的结构和功能。
(二)学习要求
了解农村文化的概念和一般特征,把握中国农村文化的特点及发展变迁的主要规律。熟悉民间信仰的特点,把握中国农村宗族的主要结构和社会功能。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农村文化概述
识记:农村文化的概念、民间文化的概念、民俗的概念、农村文化变迁的概念
理解:农村文化的特征、“小传统”的提出、民俗的内容和特征、民俗的分类、中国传统农村文化的特点
综合运用:农村文化变迁的原因、目前城乡文化交流的主要特征
2、民间信仰
理解:中国民间信仰的特征
3、中国农村的宗族文化
理解:家族的概念、宗族的概念、宗族的主要结构、传统宗族的社会功能
第十章 农村卫生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我国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及现有的服务体系,阐述了农村健康保障制度的功能、特点和相关具体制度。
(二)学习要求
了解计划免疫、农村卫生等概念,熟悉卫生下乡活动的内容,熟练掌握农村主要健康保障制度及其内容和作用。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农村健康问题
理解:计划免疫的概念
2、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
识记:农村卫生的概念
3、农村卫生服务体系
理解:卫生下乡的概念、卫生下乡活动的内容
4、农村健康保障制度
识记:农村健康保障制度的概念、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概念、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概念
理解:健康保障制度的最初创建、世界上第一部《疾病保险法》、农村健康保障制度的功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特点、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救助对象和救助方法、妇幼(母婴)保健保偿责任制的性质
第十一章 农村工业化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农村工业化的含义及相关理论,分析了农村工业化的意义,介绍了我国农村工业化的历程和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特征,并对我国农村工业化的现有模式及其不同特点进行了总结,对中国农村工业化的发展路径进行了探讨。
(二)学习要求
了解工业化和农村工业化的内涵,掌握主要农村工业化理论的基本学说,深入领会毛泽东农村工业化的观点,熟悉我国农村工业化模式的分类及不同特点。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农村工业化概述
理解:工业化的概念、农村工业化的概念、农村工业化的具体含义、“原始工业化”理论的创立人、农村工业化的意义
综合运用:毛泽东农村工业化的观点
2、我国农村工业化历程与特征(不作要求)
3、中国农村工业化的模式
理解:经济模式问题的提出、农村工业化的不同发展模式、中国农村工业化的三大模式及其特点、中国农村工业化模式的启动或发展方式
第十二章 农村城镇化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农村城镇化的内涵及具体机制,分析了农村城镇化的社会意义,通过对世界各国城镇化历程的总结分析城镇化的一般规律,并且对加强小城镇的建设问题进行了探讨。
(二)学习要求
了解城镇化的特点及其机制,把握农村城镇化的战略意义,熟悉农村城镇化的发展过程和原动力,理解小城镇和小城镇建设的内涵。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农村城镇化概述
识记:农村城镇化的概念
理解: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农村城镇化的特征、城镇化的机制的概念、农村城镇化的机制
综合运用:农村城镇化的战略意义
2、农村城镇化历程
理解:城镇化的原动力、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对贫民窟的定义
3、小城镇建设
理解:小城镇的概念、小城镇建设的概念、最早关注小城镇问题的是社会学家、生态文明的概念
第十三章 农村社会分层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农村社会分层及其标准,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社会分层历史演变的原因、现状及其主要规律,探讨了农民工阶层的特点及发展。
(二)学习要求
领会马克思主要的社会分层标准,熟悉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阶层的划分、农民分化的原因,理解农村社会分层的特点及决定机制。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农村社会分层概述
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分层标准
2、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分层的历史演变
理解: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分化的主要原因、取消农业税后的农村阶层划分、农村社会分层变迁的特征及其机制、
3、农民工阶层
理解:“农民工”的概念、农民工的类型、农民工的特征
综合理解:“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
第十四章 农村社会流动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农村社会流动的概念和中国农村社会流动的特点,分析了农村社会流动的影响因素,总结了发达国家农村社会流动的经验及启示,并结合我国国情分析了目前制约我国农村社会流动的机制,对当前农村社会流动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
(二)学习要求
了解影响农村社会流动的因素和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和教训,熟悉我国农村社会流动的历史、现状及其规律,把握“民工潮”意义和 “民工荒”的原因。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社会流动概述
识记:社会流动的概念
理解:用现代观点系统研究社会流动的第一部著作、农村社会流动的概念、农村社会流动的影响因素、发达国家农村社会流动的经验和教训给我们的主要启示
2、中国农村社会流动的历史与现状
理解:改革开放后三种意义上的农村社会流动、农村社会流动发生的原因、目前制约中国农村社会流动的制度、近年来农村社会流动的特点
3、农村社会流动中的几个问题
综合运用:“民工潮”的意义、导致“民工荒”的原因
第十五章 农村扶贫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贫困的概念和标准以及有关贫困的主要社会学理论,分析了中国农村贫困的原因,并结合中国农村扶贫实践探讨了农村扶贫的中国经验。
(二)学习要求
了解贫困的内涵及判断标准,熟悉与贫困相关的社会学观点,理解中国农村贫困的特点和原因,深入把握中国农村扶贫所面临的问题及取得的经验。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贫困概述
识记: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的概念
理解:贫困的概念、绝对贫困线、狭义贫困和广义贫困的概念、“三M”理论的假设、“贫困文化”概念的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观点、马克思主义对贫困的论述和观点、贫困环境论的主要观点
2、中国农村贫困的状况及原因
理解:国家划定特困区的标准、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结构特点、中国农村贫困的原因
3、中国农村的扶贫实践
识记:开发扶贫的概念、非政府组织扶贫的概念、小额贷款的概念
理解:救济扶贫的概念、中国的农村扶贫战略的三种类型、“贫困文化”的概念、参与式扶贫的概念、中国农村扶贫所面临的问题
综合运用:中国农村扶贫的经验
第十六章 农村社会保障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农村社会保障的概念及中国农村社会保障的模式,介绍了中国农村社会求助的原则、措施和制度,分析了中国农村养老保险的特点,并阐述了农村优抚安置的方式和资金渠道。
(二)学习要求
了解农村社会保障的内涵及现有模式、熟悉农村社会救助的主要原则和措施,以及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特点和原则,把握农村优抚安置的制度安排。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农村社会保障概述
识记:社会保障的概念、农村社会保障的概念
理解:“社会保障”一词的正式采纳、中国现有的农村社会保障模式
2、农村社会救助
识记:农村社会福利的概念
理解:社会救助的基本原则、农村社会救助的重点对象、按照社会救助的不同形式划分的农村社会救助对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概念、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原则、“五保”的内涵、“五保”供养方式的种类、紧急生活救助的概念、
3、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识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概念
理解: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特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概念
综合运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原则
4、农村优抚安置
理解:农村优抚安置的概念、安置的三种方式、优抚安置的资金的三个来源渠道
第十七章 城乡统筹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城乡统筹的概念和本质,介绍了城乡关系的不同发展阶段及相关理论,分析了城乡统筹的主要发展模式,探讨了中国城乡统筹的发展途径。
(二)学习要求
了解城乡统筹的概念,把握城乡统筹的关键和本质,熟悉城乡关系的不同阶段,把握城乡关系的主要理论及其观点,深入领会中国城乡统筹发展的途径。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城乡统筹概述
识记:城乡一体化的概念
理解:城乡统筹的概念以及关键和本质、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的关系、统筹城乡资源配置的概念
2、城乡统筹的背景和现有模式
理解:人类历史上城乡关系的三个阶段,二元结构论的提出者、刘易斯拐点的概念、核心边缘理论的阐述者、新兴古典城镇化理论的代表、城乡统筹的发展模式
3、中国城乡统筹发展的途径
理解:土地问题的核心、县域经济的特点
三、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
(一)关于“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中有关提法的说明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理解和综合应用三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三个能力层次是递进关系,各个能力层次的含义是:
1、识记:要求考生能够识别和记忆本课程中有关概念及原理的主要内容,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正确的表述、选择和判断。
2、理解:要求考生能够领悟和理解本课程中有关概念及原理的内涵及外延,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并能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做出正确的解释和说明。
3、综合应用:要求考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和论证,并得出解决问题的综合方案。
(二)自学教材
本课程使用教材为:《农村社会学》(第三版),刘豪兴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三)自学方法的指导
本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涉及经济活动中的各项重要法律制度,范围较广,内容较多,应考者在自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学习前,应仔细阅读课程大纲的第一部分,了解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熟悉课程的基本要求以及本课程与有关课程的联系,使以后的学习紧紧围绕课程的基本要求。
2、在阅读某一章教材内容前,应先认真阅读大纲中该章的考核知识点、自学要求和考核要求,注意对各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
3、阅读教材时,应根据大纲要求,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基本原理必须牢固掌握,在阅读中遇到个别细节问题不清楚,在不影响继续学习的前提下,可暂时搁置。
4、学完教材的每一章节内容后,应认真完成思考教材中复习思考题中的问题,以帮助考生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增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所提出的总的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层次,并深刻理解各知识点的考核要求。
3、对应考者进行辅导时,应以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以考试大纲为依据,不要随意增删内容,避免与考试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应考者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提倡应考者“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提出问题,依靠自己学懂”的学习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基础、突出重点,要帮助应考者对课程内容建立一个整体的概念,对应考者提出的问题,应以启发引导为主。
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应考者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作出判断和解决问题。
7、要使应考者了解试题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都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五)关于命题和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课程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总分为100分,60分合格。考生参加考试时只允许携带钢笔、签字笔、圆珠笔、橡皮等文具用品,不允许携带书籍及其他参考资料。
2、本大纲各章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知识点及知识点下的知识细目,都属于考核的内容。考试命题既要覆盖到章,又要避免面面俱到。要注意突出课程的重点、章节重点,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度。
3、命题不应有超出大纲中考核知识点范围的题,考核目标不得高于大纲中所规定的相应的最高能力层次要求。命题应着重考核自学者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是否了解或掌握,对基本方法是否会用或熟练。不应出与基本要求不符的偏题或怪题。
4、本课程在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大致为:识记占40%,领会占40%,综合应用占20%。
5、要合理安排试题的难易程度,试题的难度可分为:易、较易、较难和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2:3:3:2。必须注意试题的难易程度与能力层次有一定的联系,但二者不是等同的概念。在各个能力层次中对于不同的考生都存在着不同的难度。在大纲中要特别强调这个问题,应告诫考生切勿混淆。
6、课程考试命题的主要题型一般有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等题型。请作者确定好本课程所适用的题型,并注意留有余地。
附录 题型示例
一、单项选择题
如:一项完整的问卷调查一般包括的四个环节为问卷设计、抽样、调查实施和
A.回收问卷
B.数据核对
C.统计分析
D.归纳总结
二、名词解释
如:城镇化
三、填空题
如:作为一种职业概念,农民是指以 为生、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
四、简答题
如:简述农业生产的特性。
五、论述题
如:试述乡村建设运动的贡献。
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获取个人学历提升方案: https://www.87dh.com/xl/
请问2014年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报考条件是什么? - 百度...
2014年执业医师考试报名条件如下: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相关规定,内容如下:
第九条 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一)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一年的;
(二)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后,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科学历,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工作满二年;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后,具有中等专业学校医学专业学历,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工作满五年的。
注:台湾、香港、澳门居民报考医师资格考试,请参阅《关于取得内地医学专业学历的台湾香港澳门居民申请参加国家医师资格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
《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规定(2014版)》自2014年3月18日公布施行,依据此规定“学历审核”内容如下:
学历的有效证明是指国家承认的毕业证书。基础医学类、法医学类、护理(学)类、医学技术类、药学类、中药学类等医学相关专业,其学历不作为报考医师资格的学历依据。
(一)研究生学历
1.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符合条件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进行临床实践,至当次医学综合笔试时累计实践时间满1年的,以符合条件的本科学历和专业,于在学期间报考临床类别医师资格。
临床医学、眼视光医学长学制学生在学期间已完成1年临床毕业实习和1年以上临床实践的,以本科学历报考临床类别医师资格。
2.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历,作为报考临床类别医师资格的学历依据。
在研究生毕业当年以研究生学历报考者,须在当年8月31日前提交研究生毕业证书,并提供学位证书等材料,证明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历,方可参加医学综合笔试。
3.2014年12月31日以前入学的临床医学专业的学术学位(原“科学学位”)研究生,具有相当于大学本科1年的临床毕业实习和1年以上的临床实践的,该研究生学历和学科作为报考临床类别医师资格的依据。在研究生毕业当年报考者,须在当年8月31日前提交研究生毕业证书,方可参加医学综合笔试。
2015年1月1日以后入学的学术学位研究生,其研究生学历不作为报考各类别医师资格的学历依据。
4.临床医学(护理学)学术学位研究生学历,或临床医学(护理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历,不作为报考各类别医师资格的学历依据。
(二)本科学历
1. 五年及以上学制临床医学、麻醉学、精神医学、医学影像学、放射医学、眼视光医学(“眼视光学”仅限温州医科大学2012年12月31日以前入学)、医学检验(仅限2012年12月31日以前入学)、妇幼保健医学(仅限2014年12月31日以前入学)专业本科学历,作为报考临床类别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学历依据。
2.2009年12月31日以前入学、符合本款规定的医学专业本科学历加注医学专业方向的,应以学历专业报考;2010年1月1日以后入学的,医学专业本科学历加注医学专业方向的,该学历不作为报考医师资格的学历依据,经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除外。
3.专升本医学本科毕业生,2015年9月1日以后升入本科的,其专业必须与专科专业相同或相近,其本科学历方可作为报考医师资格的学历依据。
(三)高职(专科)学历
1.2005年1月1日以后入学的经教育部同意设置的临床医学类专业毕业生,其专科学历作为报考医师资格的学历依据。
2004年12月31日以前入学的经省级教育、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批准设置的医学类专业(参照同期本科专业名称)毕业生,其专科学历作为报考医师资格的学历依据。
2.经省级以上教育、卫生行政部门同意举办的初中起点5年制医学专业2013年12月31日以前入学的毕业生,其专科学历作为报考医师资格的学历依据。取得资格后限定在乡村两级医疗机构执业满5年后,方可申请将执业地点变更至县级医疗机构。2014年1月1日以后入学的初中起点5年制医学专业毕业生,其专科学历不能作为报考医师资格的学历依据。
3.2009年12月31日前入学的,符合本款规定的医学专业专科学历加注医学专业方向的,应以学历专业报考;2010年1月1日以后入学的,医学专业专科学历加注医学专业方向的,该学历不作为报考医师资格的学历依据,经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除外。
(四)中职(中专)学历
1.2010年9月1日以后入学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同意设置并报教育部备案的农村医学专业毕业生,其中职(中专)学历作为报考临床类别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学历依据。农村医学专业毕业生考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后,限定到村卫生室执业,确有需要的可到乡镇卫生院执业。
2.2000年9月25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入学的中等职业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卫生保健专业毕业生,其中职(中专)学历作为报考临床类别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学历依据。卫生保健专业毕业生取得资格后,限定到村卫生室执业,确有需要的可到乡镇卫生院执业。
2011年1月1日以后入学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除农村医学专业外,其他专业的中职(中专)学历不作为报考临床类别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学历依据。
3.2001年8月31日以前入学的中等职业学校(中等专业学校)社区医学、预防医学、妇幼卫生、医学影像诊断、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生,其中职(中专)学历作为报考相应类别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学历依据。
2001年9月1日以后入学的上述专业毕业生,其中职(中专)学历不作为报考医师资格的学历依据。
4.卫生职业高中学历不作为报考医师资格的学历依据。
5.1999年1月1日以后入学的卫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学历不作为报考医师资格的学历依据。
(五)成人教育学历
1.2002年10月31日以前入学的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各类高等学校远程教育的医学类专业毕业生,该学历作为报考相应类别的医师资格的学历依据。
2002年11月1日以后入学的上述毕业生,如其入学前已通过医师资格考试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且所学专业与取得医师资格类别一致的,可以以成人教育学历报考执业医师资格。除上述情形外,2002年11月1日以后入学的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各类高等学校远程教育的医学类专业毕业生,其成人高等教育学历不作为报考医师资格的学历依据。
2.2001年8月31日以前入学的成人中专医学类专业毕业生,其成人中专学历作为报考医师资格的学历依据。
2001年9月1日以后入学的成人中专医学类专业毕业生,其成人中专学历不作为报考医师资格的学历依据。
(六)其他
取得国外医学学历学位的中国大陆居民,其学历学位证书须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同时符合《执业医师法》及其有关文件规定的,可以按照本规定报考。
具体可以进入医梦园报指南查看: http://www.exam76.com/zhinan/
医师资格考试报考条件?
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1)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一年的;
(2)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后,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科学历,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工作满二年;具有中等专业学校医学专业学历,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工作满五年的。
2、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科学历或者中等专业学校医学专业学历,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一年的,可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
3、以师承方式学习传统医学满三年或者经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传统医学专业组织或者医疗、预防、保健机构考核合格并推荐,可以参加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考试的内容和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另行制定。
医考资源实时更新百度网盘资源
连接:https://pan.baidu.com/s/1NmOxY-GRr3T2PnEM-J9sXA
?pwd=944A提取码:944A
资源包含医考各类型精品网课视频、学习文档、课件:资源类型医院招考护理、护士证、主治医师、执业药师、中医推拿、中医针灸、小儿推拿、高级康复理疗师、中医执业、中医助理、公卫执业医师、口腔执业医师、乡村全科助理医师、执业医师、中医执业医师等资源包罗万象免费分享。
以上就是学历无忧网整理的自学考试妇幼卫生专业试题 请问2014年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报考条件是什么? - 百度...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自学考试相关信息,敬请查阅学历无忧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