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育百科> 高考百科

投档线是怎么算出来的 投档线和录取线有什么区别

本科线怎么算出来的

本科线通常是按照以下几则旦枣种来算出来的。

1.提前录取院校的控制分数线
招生的院校及招生人数都比较少,主要是一些有特殊要求的学校及专业,其中有本科也有专科,按计划招生数与报考人数的一定比例确定分数。有的院校专业上线人数录取不满的,可适当降低分数要求录取。由于这部分人数比较少,有时不在社会上公布分数线。

2.第一批录取院校的控制分数线,又叫重点线由于第一批录取主要是 全国重点大学 ,因此其录取控制分数线,又叫重点线。根据规定,按计划招生数与考生数的比例1∶1或2来确定。分数线的划分是按文、理、外语三类分别划分的,考虑到志愿兼报等因素,因此分数线确定时并不是机械进行的,而要考虑各种因素的作用。

3.第二批录取院校的控制分数线,又称本科线
第二批录取院校主要是一般本科院校,因此划定的控制分数线又叫本科线,本科线一般按略多于计划招生数孙拆来确定,其计算办法是包迟销括第一批的 余数 在内从第一批控制分数线往下测,直到人数比第二批计划招生数有一定余量时,这个分数就是控制分数线。总的原则是同样要考虑到不同科类志愿的兼报等因素。

4.第三批录取院校主要是 专科院校 ,本科院校的专科类专业以及专科类高职专业。其录取分数控制线就是前面提到的录取的底线,也叫最低控制分数线。

院校投档线是怎样确定的

学校投档线是按照招生计划数的一定比例(1:1.3以内)来定的。投档线是在对第一志愿投档过程中自然形成的院校调档最低成绩标准,每一所盯伏院校都有自己的投档分数线。

投档线是怎么算出来的 
  投档线和录取线有什么区别


例如第一批的某高校理工类计划40人,填报该校且成绩在第一批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上的有80人,省招办按招生计划数的1.2倍(40×1.2)需投档48份,计算机将这80人按招投总分从高分到低分排序,排序在第48位考生的招投总分即为该校本批次理工类的调档线。


投档线是怎么确定的

投档线是怎么确定的如下:

一般大学按1:1.2的比例划定投档线,有些好的大学也按1:1.1或者1:1来划定。

例如招100个人,这100个人最低分数是560分,但是实际报考这个学校的学生可能不止100个人,迹丛燃那就把第120名的人的分数作为投档线,这120个人都有可能被这个大学录取。

注意事项

投档分数线不是录取分数线,达到投档线只是获得进入大学院校的初步资格,是否被录取得看所选专业、是否服从调剂和自身情况(视力、单科成绩等)是否符合条件。举例说华南理工大学招生比例为1:1.2,今年招 100人,有200人报。那么就从成绩按高到低的第120名的成绩就是投档线,也就是说这120个人算是上了投档线,他们的档案投档到大学院校。

但是招生计划只招100人,前100名除身体条件不符合外(如视力、单科成绩等不达标),排在最后的那20人中的部分人可以补上空缺位置,其余的人将可能面临被“退档”的风险。

投档又称调档,各地的招办根据考生分数和各大学在该地调档比例把考生档案投放给招生学校,大学招办开始调阅考生档案,即提档,对考生资格和体检档案进行审核,然后确定录取分数线。一般各个大学都姿虚有一个调档比例,在120%以内。

看高校投档线(包括填报志愿时参考)要与招生计划结合,招生计划增减,投档郑巧线会相应降升,同档次高校更明显。如若某一高校招生量大,分数线会相应降低,反之则会上升。因此不能把投档线与高校综合实力简单挂钩。

投档分怎么算出来的

投档分是通过确定录取比例和招生计划、按照各科目权重计算加权总分、根据历史数据分析招生情况等算出来的。

1、确定录取比例和招生计划:学校会根据各个专业的录取比例和招生计划,决定需要录取多少人,分配到各个专业。

2、按照各科目权重计算加权总分:将学生高考中的各个科目成绩按照权重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出学生成绩加权总分。

3、根据历史数据分析招生情况:根据以往的同一专业录取情况及历年数据,结合学科考查内容和难度、学生素质情况、录取政策等因素,综合分析招生情况,并据此进行模拟计算。

4、确定投档分:结合学校的招生计划和录取政策,综合考虑每年不同的招生情况,确定最终的投档分,作为该校在招生时的最低录取分数线。

投档分是指学校根据招生计划和相应的录取政策,要求报考的考生达到的最低分数线。也就是说,学生只有当高考总分达到学校要求的投档分才有可能被该校录取。计算投档分需要结合学校的招生计划和录取政策。一般来说,学校会根据历年高考录取情况、学科考查内容和难度、教学计划等因素,综合考虑列出招生计划和录取政策,然后根据这些因素计算出投档分数线。

学校投档分数线的计算与学校的招生政策、录取标准、历史数据以及各个专业的需求等多种因素相关。因此盯蚂迟,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务必要全面了解各个学校的招生政策和录取标准,以及自己的成绩水平和专业选择,才能做出最佳的志愿选择,提高录取成功的几率。

填报志愿注意事项

报考志愿是一项严肃的事情,考生要仔细检查每个细节,以防疏漏和失误。成功填报志愿不仅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还需要仔细把握时光和机遇,做好自己的规划和准备,才有可能在人生道路上前行得更为顺利和成功。填报志愿应当注意综合考虑个人兴趣和未来规划、注意填报志愿的时限等方面。

1、综合考虑个人兴趣和未来规划:考物笑生在填报志愿时,应该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优势和未来规划,选择符合自己发展的专业和学校。还要考虑所在地、学校类型、学生规模、师资力量等因素,凯李以避免不合适的误选。

2、注意填报志愿的时限:考生要注意不同高校的志愿报名及填报日期、时限、具体流程和要求,及时准确地填报志愿,避免误报或漏报。

3、了解高校的招生政策和录取标准:考生要认真了解各个高校的招生政策和录取标准,如平行志愿填报、征集志愿等录取形式,并根据自己的成绩状况以及各个高校的录取情况和数据进行合理的选择。

4、对自己的成绩有清晰的认识:考生要认真阅读高考分数线,了解自己的成绩状况,根据分数线和院校来源地等条件相配、志愿顺序设置合理,不能盲目填报宜高不宜低的学校和专业,更不能高估自己的成绩能够填报超出实力的学校和专业。

5、手续要齐全:在填报高考志愿时,考生要提前准备好相关证件和材料,并仔细核对自己的信息和志愿填报表等材料的准确性,确保自己所填报的信息真实、准确、完整,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高考分数线怎么算出来的

高考分数线怎么算出来的: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最低控制分数线根据当年招生计划和考生成绩,依据人数来划定。

一般按略多于计划数划定,多数是计划数的1.1~1.2倍,全省考生按考分的高低排下来,排到该人数时分数多少,就是当年该省的最低控制分数线,只有达到该分数的考生才有资格参与录取。

从最理想状况看,一本线应当这样确定:按照当年本科一批招生计划人数,将全部考生的高考成绩从高到低顺序排列,排在招生计划数最后一名的考生高考成绩,就是理想上的一本线。

但这毕竟是最理想的状态。实际上,能达到这种理想化的一一对应,刚好填满的状碧者吵态是基本不可能的。

实际操作中,有考生志愿选择不平衡、志愿填报失误、各种情况的退档、某些高校临时需要扩招、各高校投档比例不一样(有的按某省招生计划数的100%,有的按110%,有的按120%),所以,一本线就不会按最理想化的状态来划分。

实际上,一本线是这样划分的:各省市招考部门根据当年文理科一批次招生计划,扩大一定比例,再结合当年报考人数和高考试题的难易程度,确定一本上线人数,该人数对应的高考分数,就是“一本线”。

录取控制分数线是省招考委根据当年全省考生参考人数、高考成绩及普通高校在各地招生计划等,将全省考生分科类即文科、理科从高分到低分排序,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根据一定比例,分批次按科类分别划定。

录取考生的最低投档分数标准只有高考总分达到或超过这一分数线的考生(通常称“上线考生”)档案,才有资格被招生高校调阅并选择录取。

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一般是分专业类、分批次确定的。专业类一般分为文史、理工,以及音乐悔侍 (文、理嫌羡) 、美术 (文.理) 、体育 (文、理) 等等,每一专业类又各分为本科提前批、本科一批、本科一批等等。

文史、理工各批次的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只对文化总分作出规定,音乐、美术、体育专业的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则同时针对文化与专业两方面的总分作出规定。

投档线和录取线有什么区别


最低投档分数线:根据全市考生中考成绩频数分布和各类学校的招生计划,市教育行政部门划定的各类学校在投档中的最低控制分数线,就是各类学校的“最低投档控制分数线”

学校录取分数线:不同于“最低投档控制分数线”,它不是预先划定的,而是由市、区招考机构根据事先公布的招生计划、投档办法和原则,按照考生填报的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投档自然形成的。


当然有时候部分学校会出现报不满的情况,会出现征集志愿投档线,这个时候如果报考人数多,也许会出现征集志愿投档线高于第一次投档线,如果某学校依然报考人数少,投档线就可能再次降低。

投档分是怎么得来的?如何计算?

投档分是考生高考成绩总分加上各种政策性分值后的分数。它是省级招办判断考生是否向高校投档的基本依据。比如,小明高考成绩为556分,如果按本省政策,他具备享受5分的政策性加分的条件,则省级招办就会在556分的基础上加上他的政策性加分,这样他的投档分就是561分。

位次是考生的厅源投档分在本省分科类排序中所处的具体位置。因为平行志愿模式是对考生逐个检索,当遇到同科类同批次同凯伏携分考生时,计算机是无法判断先检索谁,后检索谁,因此,必须分科类对同分考生按照事先确定的排序规则排出一个位次,一个位次对应一个考生。也就是说,位次是唯一的。这样,计算机就可以顺利地按位次对考生逐个检索。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专题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