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育百科> 高考百科

北京投档线和录取线一样吗高中 第一批普通高中第一条投档控制线是什么意思 - 百度...

第一批普通高中第一条投档控制线是什么意思 - 百度...

第一批普通高中第一条投档控制线是指投档调档线或提档线。

北京投档线和录取线一样吗高中 第一批普通高中第一条投档控制线是什么意思 - 百度...

是指以院校为单位,按招生院校同一科类(如文科或理科)招生计划数的一定比例(1:1.3以内),在对第一志愿投档过程中自然形成的院校调档最低成绩标准。每一所院校都有自己的投档分数线。

预录取:

表示院校准备录取该考生,已通过网络将拟录取名单提交给省招办,等待省招办网上录检审核。

录取待审:

表示院校拟录取名单已通过省招办网上录检审核,但录取名册还未经省招办审核签字盖章。

本状态一般持时间将较长,通常为3~12天。这是因为省招办审核、签字、盖章都是通过人工完成,而一个批次少则一两万人,多则十几万人,而省招办的人员有限,不可能快速完成如此多档案的审核、签字、盖章。

一般到达了录取待审就可以说基本等同于录取了,除非档案内有特殊情况:高分低录,违规录取,考生档案有限制等,但是这样的情况非常少见,例如:2009年湖北省仅出现15例录取待审又被退档。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投档分数线

中考各高中最低投档与录取分数线有什么区别? - 百度...

问题一:中考的统招录取分数线是什么意思 分统招和自费,统招就不用花钱,直接交学费就行

问题二:中考投档分数线和录取分数线差别大吗? 当然有的啦
投档分数线,是根据该区(市)整体的计划招生人数和考生考试成绩段人数进行综合考虑后划定的分数线。把在高于(并等于)此分数线的考生的档案资料提供给其所填志愿的学校,供这些学校录取参考用;
录取分数线,是各学校根据其自身的计划招生的人数和志愿该校考生的成绩综合考虑后,所划定的该校录取分数,此线以上就录取,否则就不录取了。
一般的来说,投档分数线是区或市统一的,而录取分数线是各个学校不一样的,投档分数线一般的低于录取分数线。

问题三:中考什么叫投档线? 你到了投档线的话就会把你的志愿投到他的学校去让他选择!!!

问题四:中考各高中最低投档与录取分数线有什么区别? 就是说你考低于520分你报这高中也白报,相当于资格,分成绩时高于520的可以投档到这学校,而572。5 是这高中的录取线。也就是说,你虽然有资格了,但还不保险,去不去还得人家说了算。572.5稳取,如果学校招的人不够的话,就从520-572.5里面取了。举个例子,有一家公司叫去去面试,但是最终去这家公司的就几个人,还有好春圆多人去不了,就是这意思。

问题五:中考投档分数线是什么意思? 一般院校会按1:1。1或1:1。2投档,以便择优录取,你的分数刚到投档线或是高出投档线不超过3分,就容易被退档,另外,分数较高,但不服从调剂,没工达到专业录取线,也会被退档

问题六:中考A志愿投档线是什么意思啊 100分 看地区和学校,可以查一下往年的分,求采纳

问题七:中考择校线和统招线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区别吗? 您好!最主要的区别是,择校线和统招线在于学费和录取分数不同!
统招生属于国家公立教育计划,每年只需要省厅统一的交象征性的学费。
自费生(择校生)属于学校自主招生计划,学费根据各学校的财政,报备物价局审批,自主设置。
以亏森空我们学校为例,
我2012年以统招计划入学,
当年我校统招分数线为593分,每年学费900元。
自费分数线591分,每年学费16000元。
有的学校分公办和民销瞎办两个部分,所以自费也会分档的!
2012年我校民办校区自费分数线587.5分,学费三年50000元。
有什么不明白的欢迎继续提问,感谢您的采纳!

问题八:中考最低控制分数线是什么意思? 例如 要想进提前批的这些学校的话 公费不低于650
择校、
班、民办不低于630 但是如果那间学校在前4个志愿中都没有报满 那么这些学校就会降分降到录取满为止 其他批次的学校也是这样处理

问题九:中考最低控制分数线是什么意思 所谓最低控制分数线,一般是以计划招生人数为界,划定最后一名的分数,就是最低控制分数线。比如:计划招生1000名,按最高分的第一名开始排名,直到最后第1000名是所少分,这最后一名的分数,就是最低控制分数线。

问题十:中考名额和分数线是什么意思? 不知道在你们那个城市怎么解释,在石家庄分配生是指一些好的高中会给全市的初中学校分配不同的名额,在录取时可降该学校录取线50分,也就是比人家学校给的线低50分就可录取(是要从低到高录取的)

中考成绩有分第一批分数线和第二批分数线,请具体解...

中考 录取分数线 的第一批和第二批是指由于在每个市县录取的学校不止一所,而这些学校不可能同时录取,所以将不同类型和不同录取分数段的学校分批分期录取,由此形成批次。

一般的录取顺序为:师范、体育、美术类学校;重点高中、重点职中和非重点高中(含 综合高中 ); 五年制高职 和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成人中专。录取分数线是各学校根据自身的投档人数和计划招生人数划的一条该校最低录取分数线。

中考复习常识

一、紧扣考试提纲,基础知识要吃透。中考冲刺阶段,考生们往往都想趁着这段时期多做一张卷子,多看一本复习辅导书。对于这种盲目沉浸题海和各种复习资料之中的做法,很多教育专家表示并不赞同。许多中考生复习都忽略了一份很重要的资料,中考各科目考试说明。

考纲是备考的指导性文件,也是中考命题的重要依据。学生们需要好好精研,将所提及的基础知识点结合书本扫清,夯实基础,查漏补缺。越是临近中考,各位中考生越应该回归到书本,要弄清考纲对于各个知识点的掌握要求,做到心中有数。这个时候依然盲目陷入“题海”之中,往往就会适得其反。

二、专题归类、建立知识系统。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二轮复习等是一个融会贯通的过程,课本的知识点都十分零散,难点重点薄弱点混杂其中。要将它们按照一定的 逻辑顺序 整理归类,形成专题;针对自身薄弱环节形成一个专题来重点攻克,扫清知识盲点。

高考开始录取时,平行志愿和顺序志愿都是同时进行,同...

一个省不可能同时搞两种录取模式,搞了平行志愿,就不可能再搞传统志愿。请看我的详细解释:

如果是以前的普通志愿报考方式,招生院校非常看重第一志愿,第一志愿是非常重要的。平行志愿不等于各个志愿没有先后次序、没有第一志愿,但平行志愿与以前的志愿不同的是,只有考生和招生办知道你的志愿顺序,招生院校是不知道的,因此原来只招收第一志愿的大学就无从知道报考它的考生是第几志愿报考的它,因此是不是第一志愿就没有以前那么重要了。从而,第一志愿还是很值得冒险的,但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志愿就应该与第一志愿有一定的级差,以防万一。为了确保录取,所有志愿最好都填满。

平行志愿录取时,各个志愿对于录取学校有同等的效率,都相当于第一志愿。如果不够第一志愿学校的提档线,就看第二志愿学校的提档线,直到找到一个志愿的提档线不高于你的分数,就把档案放到这个学校。

具体而言,平行志愿中考生报考的各个院校在考分前是平等的关系。只要考生达到了这个批次的录取控制线,就按考分从高分到低分的循序,由计算机对每个考生所填报的5个院校,依次检索。“分数优先”是其投档基本特点,简单可理解为高分先投档。比如理科考生甲分数为650分,填报的志愿A是北京大学、志愿B是复旦大学;考生乙考分为649分,志愿A是复旦大学。到甲投档时,北京大学已投满,复旦大学还有一个计划未完成。考生甲将被投档到复旦大学,同时复旦大学完成招生计划。考生乙虽然志愿排序先于甲,但只能等其他志愿录取了。

“遵循志愿”是平行志愿投档的另一个原则。投档的原则是一旦进入投档程序将严格按照考生填报志愿的顺序进行投档,一旦被前面的的志愿提档,后面的学校取分再低也没戏。比如理科考生丙考分为652分,填报的志愿次序是北京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结果是被同济大学录取。后来得知能被复旦大学录取时考生丙后悔不已。

学校的提档线指这个学校录取的最低分,一般都要高于分数线。比如假定分数线是500分,那么北大、清华的提档线可能有600分,复旦、南大的提档线可能是550、560 分。

因此,在报考时,要拉开差距(各个学校的提档线,不要都报同样的学校),如报了北大,就不要报清华,但让毕可以报北航、北工大;报了复旦就不要报交大和南大,但可以报同济、上海理工大学

我不给你具体建议,因为这种建议不一定符合你的情况。只给你一般性建议,相信对你会仿滑液有好处:

选择专业应做到六要六不要:(1)不要望文生义,而要了解专业目录及内涵。(2)不要只追热门,而要因人制宜分析就业前景。(3)不要一厢情愿,而要量力而行、留有余地。(4)不要就专业论专业,而要分析学校的专业竞争力。(5)不要用选学校代替择专业,而要把握专业录取办法。(6)不要看到就是宝,而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善于思考。

选专业时要避免几个盲区,第一不要扎堆热门专业,第二要认清专业本身,要了解所选专业具体是做什么的,有些什么课程,也要了解其专业未来的发展,第三,不要忽略自己的潜能,自己没有尝试怎么知道自己不行呢?

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近日公布了最新的2011年本专科专业就业状况。统计结果显示,国际经济与贸易等12个本科专业的毕业生规模最大,都在5万人以上,其中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会计学的毕业生规模超过10万人。

这12个专业分别为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汉语言文学、英语、艺术设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临床医学、工商管理和会计学。

选对专业是要建立在了解的基础上,不论考生是否有明确的专业倾向,都需要从了解专业入手。而考生家长为了填报志愿了解专业,与专家学者搞教学科研、做行业研备物究的角度是不一样的。在此,提供几点建议,供大你参考:

了解专业的内涵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二稿),从这个专业目录里,考生和家长可以初步了解到,目前我国大学本科设有12个学科门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每个学科门类下面设有专业大类,专业大类下是各个专业,共469个。其实考生家长所要了解的本科专业都包含在这469个里。在了解某个专业的内涵前,首先要全面了解专业大类以及各大类中有哪些专业,把握专业的整体情况,才能对所选专业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在了解专业大类的基础上,考生家长还要深入了解各个专业的内涵,不能仅从专业的字面意思揣测专业,也不能道听途说。所谓专业的内涵,指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要求、主干课程、就业及研究领域等。(了解专业内涵可通过高校的招生简章和学校招生网上关于专业的介绍。)

以往填报志愿时,考生和家长因为不了解专业内涵、混淆专业名称而报错志愿的情况屡有发生。一些考生喜欢选择那些名称好听、时髦的专业,升入大学后,却对所选专业不感兴趣,产生厌学心理。

每个高校每年的招生专业从十几个到几十个不等。不少专业的名称并不能反映出专业的实质和将来的职业。比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信息与计算机科学”这两个专业的名称很相似,但是一个是属于工学电气信息类,一个是属于理学数学类。不论是主修课程还是将来的就业领域都是大不一样。还有一些专业名称很难从字面上了解其专业性质的,比如,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属于化学与制药类,化学生物学属于化学类。另外,有的专业侧重于与就业挂钩,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有的专业则侧重基础理论,适合继续深造学习。这些都需要考生家长心理有数。

因此,了解专业内涵,可以避免或减少想当然、望文生义填报志愿所带来的后悔与无奈。

课程设置情况

通常某一个专业会有多所高校开设,比如计算机专业在我国有500多所高校开设,而各高校的课程设置情况也不尽相同,但该专业的主干课程在这些高校中都会开设。考生家长在选择专业前,应该先了解专业课程设置情况,这样才能根据考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来确定专业。

因为不少专业的核心课程都是与中学各学科相对应,比如,擅长数学的同学,可以选择数学与应用数学、经济学、金融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等专业;物理和数学成绩都不错的同学,可以选择机械类、电气信息类、土建类、航空航天类里面的专业;喜欢化学的同学,可以选择材料科学类、化学工程与工艺、食品科学等专业;对生物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选择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农学、医学之中的专业;喜欢文学和外语的同学,可以选择文学、新闻学和外语教育等专业等等。

除了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外,考生家长还要了解各专业的学习年限,虽然大部分本科专业都是四年制,但有少数专业的学习年限有所不同,比如,医学类专业一般需要学习5-8年,了解专业的学习年限,可以在报考时有充分的的心理准备。

专业的就业方向

我国的大学教育基本是专业教育,高考志愿时报考的的专业,可以说是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做出了第一次选择。大学毕业后,找一份对口工作,既可以将大学的知识学以致用,也可以更快的适应职场生活。如今出现不少大学生毕业“转行”的现象,往往是当初选择专业时了解不够。在选择专业时,考生和家长必须要认真的了解该专业毕业后可以从事什么工作,可以在哪些行业发展。

值得考生和家长注意的是,职业工作内容往往与专业学习内容差别很大。喜欢学习专业内容,不意味着喜欢职业工作内容。比如土木工程专业,主要学习力学知识、数学知识,对几何绘图能力有一定要求。如果一个男同学在高中阶段擅长这几项,学习土木工程专业自然是很得心应手。但是,如果这位同学不喜欢经常到房屋建筑工地、道桥施工地跑现场的话,那么将来他未必喜欢从事土木工程师这个职业。

填报志愿时选择考生感兴趣的专业,并明确专业的就业方向,那么,在考生未来的学习、工作中无疑可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毕业生就业情况

面对近几年大学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什么专业就业前景好已经成了众多学生和家长填报志愿的导向。

社会对不同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并不平衡,这些专业的供求状况,在不同学校、不同学历层次的表现不一样,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那么,考生和家长就要对某专业社会需求情况有一个前瞻性的了解,还要着重了解欲报考院校某专业的就业率及就业质量。

考生和家长一定要明白,表面看起来热门的专业,就业率不一定高。一项调查显示,2010届本科大学生签约率排名前十位的专业为:能源动力类、化学类、机械类、化工与制药类、土建类、电气信息类、工程力学类、材料科学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商管理类。这十类就业率高的专业,多为报考时的冷门专业,在一些专业中,90%以上为调剂生。而报考时的热门专业却成为就业时却遭遇尴尬,比如,法学、医学、国际贸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技术、环境工程、生物工程等。十大类就业率高的专业,往往学习难度大、工作环境艰苦、成功感低,降低了进入这些专业的学生数量,就业率自然上升。

考生和家长要了解所选专业的就业情况,一般可以从教育部公布的专业就业状况、社会调查机构的相关数据、专业所在高校的就业情况、专业行业的统计数据、招聘网站的供求情况等几个方面着眼。

高校开设情况

选定了心仪的专业后,考生和家长还要了解哪些学校开设这个专业,是否在你省(市、区)招生等情况。另外即使是同一专业,由于各高校在培养特色和优势研究方向上也有很大不同。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专题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