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为什么会缩招或停招?

今天,学历无忧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研究生为什么会缩招或停招?,希望能够帮助到广大考生,一起来了解下吧!

研究生为什么会缩招或停招?

学硕专业为何缩招?

再有几个月,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就将展开。但有的专业要从招生简章上消失了。

近日,多所高校相继宣布将停止个别专业的学术型硕士(学硕)的招生。学还在上,专业没了,一些学生戏称自己要“绝版”了。

这些动静,看似是高校对于自身内部学科设置的调整,其中的逻辑却不仅于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软件学院就明确提到,要聚焦软件工程专业学位人才培养。该校去年也宣布自2023年开始停招法学学术学位、新闻传播学学术学位的硕士研究生。

近年来,学术型硕士的缩招或停招越来越普遍。比如复旦大学软件学院、经济学院,北大国发院,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等等。

统招录取的学硕逐年减少,推免占比越来越大,扩招的指标主要是专硕,部分学硕专业的招生人数则直接归零。

2022年9月,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到,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比例已超60%,正大力推进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招生比例达到14.4%。

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20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2009年专硕占比仅15.9%,2017年首次超过学硕招生人数。

在这背后,是政策的明显倾斜。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中明确提到,到2025年,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2/3左右。

据统计,2020年获批/加强建设后获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的41所高校中,共新增了105个硕士授权点,其中学术学位硕士点4个,专业学位硕士点101个。

根据上述发布于2020年9月的《方案》,截至2019年,累计授予硕士专业学位321.8万人、博士专业学位4.8万人。

此外,针对行业产业需求设置了47个专业学位类别,共有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996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78个,基本覆盖了我国主要行业产业。

专硕何以“逆袭”

于是,专硕研究生逐渐就成了研究生教育主体。

“学硕培养方向是学术研究,在我国学硕总体规模已经达到高值的前提下,学硕逐步收窄是必然趋势,毕竟学术研究不需要那么多人。”在同济大学教育评估研究中心主任樊秀娣看来,许多学生选择读硕士也是出于增加就业竞争力的考虑,并非一定对学术研究多么有兴趣。

尽管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停招可能是个“坏消息”,但这其实也是眼下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专硕面向就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专业领域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看来,专硕的需求面大,因此在研究生招生扩大的过程中,就往这个方向发展。

而理论研究,确实也没有必要再搞人海战术。

据《光明日报》报道,2020年7月召开的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明确提出要稳定硕士规模,扩张博士规模,“未来高层次研究人才将主要以博士教育为主,硕士生培养将主要以应用型人才,即专业硕士为主。”

从人才培养来看,学术硕士主要是培养学术型人才,除师范生外,攻读博士也几乎是必由之路。

做学术的回归学术,其实早已明确。比如,专业硕士生在读硕士期间不能申请博士生,学术型硕士可以申请硕博连读。

除了减少统招,增加推免,有的高校还开辟了新的选拔方式。

研究生为什么会缩招或停招?

学术硕士缩招或停招的现象可能意味着研究生教育将出现一定的分流趋势,主要原因如下:

一、资源分配和需求变化:

学术硕士的缩招或停招可能是教育部门根据资源配置和市场需求做出的调整。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于职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而对于学术研究型人才的需求相对减少。因此,一些学术硕士专业可能受到影响,而专业硕士专业可能会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发展。

二、就业形势和职业发展:

学术硕士的缩招或停招也与就业形势和职业发展前景有关。一些学术硕士专业就业难度较大,而专业硕士专业更容易找到对口职业机会。在就业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学生和毕业生更倾向于选择与职业发展更为贴合的专业硕士课程,从而增加就业机会和竞争力。

三、教育模式和培养目标:

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在教育模式和培养目标上有所不同。学术硕士更注重学术研究和理论探索,培养学术型人才;而专业硕士更关注职业技能和实践应用,培养职业型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需求的变化,教育部门可能会更多地关注专业硕士的培养,以满足社会对职业型人才的需求。

四、科研和学术水平:

学术硕士的缩招或停招可能影响到科研和学术水平的提升。学术硕士通常承担着一定的科研任务,他们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贡献对于学术界和社会都具有一定的意义。如果学术硕士减少,可能会影响到一些领域的学术研究进展,尤其是一些基础研究和学科交叉的研究。

五、科研和学术水平:

学术硕士的缩招或停招可能影响到科研和学术水平的提升。学术硕士通常承担着一定的科研任务,他们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贡献对于学术界和社会都具有一定的意义。如果学术硕士减少,可能会影响到一些领域的学术研究进展,尤其是一些基础研究和学科交叉的研究。

六、学科结构调整:

学术硕士缩招或停招可能会促使一些高校进行学科结构的调整。一些学术硕士专业可能会面临减少或合并,而专业硕士专业可能会增加或新设。这种调整可能会根据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来进行,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教育需求。

七、研究生教育体系改革:

学术硕士缩招或停招也可能促进研究生教育体系的改革。教育部门可能会对硕士教育进行全面评估和规划,探索更加灵活多样的研究生教育模式。
这可能包括对专业硕士课程的开发和支持,以及提升硕士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学术硕士缩招或停招可能意味着研究生教育将出现一定的分流趋势。教育部门可能会根据资源分配和社会需求调整硕士教育的发展方向,更加关注职业型人才的培养。对于学生和毕业生来说,选择适合自己职业规划和兴趣的硕士专业将变得更加重要。同时,学术硕士与专业硕士之间的平衡和结合仍然是未来硕士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为什么要缩招研究生?

1.这些年来,学硕一直在减少招生,甚至停止招生,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与此相反,从规模上看,高校开始向“做大做强”迈进。作为两类不同类型的硕士教育,学硕与专硕都有各自的特点与培养目标。


2.但是,长期以来,在高职院校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等问题上存在着很大的争议。甚至还有人认为,硕士学位是“低配置版”,“短学制”。如何避免"学硕衰、专硕兴"的局面,使"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然后呢?专业学位占三分之二再过几个月,就是2024年的研究生招生考试了。但是一些专业将从招生简章中消失。


3.近几年来,许多大学相继宣布停止在各专业招收学术硕士。学业仍在继续,专业却已经没有了,有同学开玩笑地说,他们将会“绝版”。这一切,看起来像是一所大学在调整自己的学科设置,但逻辑上并不是这样。而中国科技大学的软件学院,更是明确提出了,要以软件工程为核心,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人才。此外,该校还于去年宣布,从2023年起,停止招收法律学位与新闻与传播学位的硕士生。

4.近几年来,我国高校缩减招生规模、取消招生规模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像是复旦大学的软件系和经济系,国发院的北京大学,西南大学的经管学院,还有四川大学的公共管理系。

5.统一招生的硕士生数量一年比一年少,而推免生的比例却在不断地增加,扩招的目标以硕士为主,而一些硕士生的招生数量几乎为零。在2022年9月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的有关负责人提到,我国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比例已经超过了60%,并且正在积极推动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其招生比例达到了14.4%。


6.根据高校自身的发展战略,对招生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学校要根据国家与社会的需要,合理地布局并调整学科与专业,从而达到资源合理分配,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这样的调整,有利于学校发挥专业优势,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为社会、为行业服务。

以上就是学历无忧为大家带来的研究生为什么会缩招或停招?,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以上就是学历无忧网整理的研究生为什么会缩招或停招?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在职研究生相关信息,敬请查阅学历无忧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专题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