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无忧小编给大家带来了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是什么?相关文章,一起来看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是什么?
对学生做综合评价,除学习之外政治素质,体育素质社会公德等各方面都要写在内。
综合评价招生的考生成绩,由夏季高考语文、数学、外语科目考试成绩,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成绩,高校考核成绩(含笔试、面试等)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成绩等组成,也就是说,综合素质评价成绩是考生综合评价总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省工作安排,2020年本科高校综合评价招生中,综合素质评价成绩占比不得低于5%。
也就是说,考生总成绩为750分,750 分x5% 37.5分,意味着考生的综合评价总成绩中,至少有37.5 分的成绩将会来自招生高校对考生综合素质档案的评定,因此考生高中期间的综合素质表现,将对这一环节的报考及录取同样发挥重要作用。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用途
1、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高等学校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制定科学规范的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并提前向社会公布,评价结果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在考生分数相同时,可作为优先录取和优先安排专业的依据。
2、在统一高考招生录取、强基计划录取、综合评价录取、高职院校分类考试(含46所应用型本科)录取中,可依据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材料形成考生综合素质评价等级或成绩,并在考生录取总成绩中占一定权重。
3、提供社会机构或用人单位使用。经学生本人同意,其他社会机构或用人单位也可以通过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取得相关学生不具有隐私性质的综合素质评价材料内容。
综合评价招生需要什么条件?
综合评价招生需要的条件如下:
一、基本条件
1. 考生需具备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资格。
2. 考生需具备相应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
3. 考生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表现,如社会参与、艺术修养等。
详细解释 :
考生身份及考试资格 :参与综合评价招生的考生首先要具备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资格,也就是常说的高考资格。这是综合评价招生的基本前提。
学科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 :综合评价招生不仅关注学生的总分,更重视其在各科目中的表现,特别是对于一些特定专业的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招生方也会关注考生的学习能力和潜在的发展潜力。
综合素质 :除了学术方面的表现,综合评价招生还重视考生的综合素质。这包括但不限于社会参与情况、艺术修养、体育特长等。综合素质的评价能够反映考生的全面发展情况,有助于高校选拔出更优秀的人才。
其他要求 :除了上述基本条件,不同学校和专业还可能有一些特定的要求。例如,对于某些特定专业,可能要求考生具备相关的证书或参与过特定的项目等。这些具体要求需要考生和家长在报考时仔细查看各学校的招生简章。
综上所述,想要通过综合评价招生进入理想的大学,考生需要在学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等多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同时,也要关注不同学校和专业对于综合评价招生的具体要求和标准。
综合评价招生需要什么条件
在综合评价招生中,录取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高考成绩的卓越表现至关重要。名列前茅的高中成绩是招生过程中的一大亮点,许多高校明确要求考生的综合成绩达到优秀水平。
其次,全面发展和优秀的综合素质不可或缺。高校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看重他们的综合素质评价。一般来说,高中学业水平选考科目需全部合格,并且综合素质评价需达到A或B等级。
学科特长也是加分项。尽管部分院校对竞赛奖项没有特殊要求,但拥有相关奖项,如五大学科竞赛或科技创新类荣誉,往往能提升考生的竞争力,使他们更容易受到高校青睐。
思想品德方面,如获得省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特别在江苏、浙江等省份的省属院校中,这类荣誉会成为考量因素。
外语能力的出色表现也受到重视,特别是在综合评价招生中,拥有优秀的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学生往往更具竞争优势。
综合评价招生模式,实质上是高考改革中的一种创新,高校在录取时更侧重于学生的全面素质,会综合考虑高中会考成绩、高校综合测试成绩和高考成绩,通常按照1:3:6的比例折算为综合分,以此进行择优录取。具体的权重比例可能因院校而异,因此,考生在准备时应关注各校发布的招生简章以获取详细信息。
以上就是学历无忧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是什么?,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